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一個書商之死 懷念艾倫.米克瑞特

2007/08/02 06:00

文◎鍾芳玲

5月底返台待了一個多月,該辦的事還沒辦完,我卻一心只盼望著返回寄居的舊金山。這些年來,我已經習慣了和舊金山一些書店主人有常態的互動,我特別懷念的,就是三不五時到教會街(Mission street)2141號那棟有著好幾家書店的建築閒晃,和那裡的書商聊聊書人、書事,這已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免的癮頭。

突來的傷心訊息

6月最後一天,我在台北接收電子郵件,躍入眼簾的第一封信就是舊金山「瓦哈拉書店」(Valhalla Books)主人喬.馬奇翁尼(Joe Marchione)捎來的信件,一看到信件的主旨欄,我就不自抑地哭了出來。「Sad News…… Allan Milkerit died」這五個簡短英文字所構成的兩句話,讓我一時間難過得不想進入信件的內容。主旨「傷心的訊息……艾倫.米克瑞特過世了」已傳遞了一切。

喬與艾倫都是買賣絕版書的書商,兩人多年前都是一家以合作社方式經營的古舊書店Tall Stories的成員。Tall Stories就位於教會街2141號的301室,喬與艾倫兩人於1998年退出此店,並在同棟建築的二樓202室合開瓦哈拉書店。這兩位書商風格迥異,喬有著罕見的耐心與紀律,處理書店雜務總是有條不紊,偏偏艾倫性子急,一切不按章法,對繁瑣小事超級不耐煩。這兩人能合夥,真算是奇蹟,結果當然就像一對個性不合的配偶,結婚六年後終究分道揚鑣,喬保有瓦哈拉的名號,繼續在原處當老闆兼夥計,艾倫則租下早先Tall Stories(此店後來解體)的所在地,以自己名號開起「艾倫.米克瑞特書店」(Allan Milkerit Books)。

雖說拆夥,兩人難免心存疙瘩,但彼此還是保有相當敬意,他們在我面前從不編派對方的不是,我也樂得「腳踏兩頭船」,在樓上樓下兩家店中穿梭,欣賞他們的藏書,聽他們扯扯書業的甘苦與八卦。這兩人幾乎像是我的活字典般,我對書的知識許多都來自他們二人。特別是艾倫的店約有五、六萬冊書,比喬的蒐藏多出數倍,更是經常提供我寫作資料的參考室。

古書店裡的魔術師

例如我寫楚門.卡波提(Truman Capote)時,艾倫隨即領我到一個書櫃前,上面放的全是卡波提的首版小說,從《第凡內早餐》到《冷血》到《一個聖誕節》,此外,他還有一張錄製卡波提原音朗誦自己作品的黑膠唱片、一本卡波提親筆簽名的《君子》雜誌,內附他的文章;正當我已經覺得目不暇給之際,他又冷不防地遞給我一冊卡波提歷年來接受媒體採訪的文選集,這選集竟還是書籍未出版前的清樣稿呢!

有次我在文章裡提到《斷背山》的作者安妮.普露(Annie Proulx),他馬上向我展示作者早期出版的一些書,沒想到這個晚年以文學性小說成名的作者,五十歲前竟然寫的是一些非小說類的DIY實用手冊,像是怎樣從自家廚房做起士到蛋奶凍、如何製作並享用蘋果汁等的飲食參考書,或是教導園藝的指南。

又有一回,我正在撰寫一篇關於西方古書業的報導,其中特別提到以經營西洋絕版童書著稱的書商賈士汀.徐樂(Justin Schiller),據聞賈士汀年幼時就已經是《綠野仙蹤》系列的權威,他的藏書還曾在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展出,我正苦於找不到第一手資料考證時,艾倫立刻對我眨眨眼,從櫃檯後的私人參考區裡拿出一冊賈士汀1978年拍賣所有《綠野仙蹤》蒐藏品的目錄,裡面不僅登了賈士汀十三歲時與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特藏區館長的合照,還有他題贈給艾倫的簽名和祝福語。

對我而言,艾倫簡直就像是一個法力無邊的魔術師般,能夠隨手變出我渴望的東西。對擁有騎士精神、頗為愛現的艾倫而言,我則像是個需要好好調教的學生,至於我的常態「騷擾」,想必只會增添他的樂趣與榮耀,因為每次我走進他的書店,他總是神情愉悅地丟給我相同的問候語:「Hi Kiddo, what’s up?」(嗨小鬼,有什麼事嗎?)

樂觀底下暗藏的焦慮

不僅是我佩服艾倫,連一些老經驗的行家對他都對他很推崇。他死後那幾天,好幾位書商在網路上表達了對他的哀悼,大家不約而同表示,艾倫是一個罕見的獵書人,有本事在看似無趣又廉價的舊書拍賣中,撈出讓人眼睛一亮的高檔珍本書,他甚至會大方到把戰利品拱手讓給同行的書商。

艾倫嘉惠的對象還包括一堆書友。認識艾倫二十五年之久的藏書家約翰.利樂斯(John Lelas)就對我坦承,艾倫是他的啟蒙師,他所有關於藏書的知識,全都來自於艾倫不吝傳授。另外,我也曾見證艾倫出面為某位藏書家朋友向一位打算退休的書商關說,以低於市價上千美元的價格買到一冊首版的《飄》,書的品相良好,內附作者的親筆簽名,艾倫除了在買賣成交時,開心接受那位藏書家的午餐招待外,一毛回扣也沒收。

熱愛古舊書買賣的艾倫,在他樂觀的外表下,其實有相當的焦慮。他經常對我抱怨,這個行業愈來愈難經營,上門的顧客寥寥無幾;這個月的店租與房租已經遲給了,下個月的租金還沒著落,看來只能趕快上網賤價拋售一些書以求現。偏偏他最恨上網賣書,有的顧客為了買一本書,可以囉囉唆唆在電話、電郵裡問個不停,他真是沒有耐心回覆。

當突然的死拜訪了我們

當我聽到艾倫去世時,第一個反應就是:他該不是自我了結生命吧?隨之而來的是:他那一生辛苦建立起的幾萬本藏書該怎麼辦?喬在越洋電話中對我說,艾倫死前一個星期,突然身體不適,大夥兒要他去醫院仔細檢查,固執、沒耐性的他就是不願意,結果他好幾天沒現身書店,書友們打電話給他住所的房東,才發現他已氣絕公寓內、死亡的確切時間與原因皆不明。慌忙中,大家好不容易才輾轉查出,艾倫最近的血親是一對住在洛杉磯的外甥和外甥女,他們既和艾倫不熟,更不懂古舊書,因此不知該如何是好,更糟的是,艾倫沒繳電費,偌大的書店一片漆黑,情況渾沌不明中。

兩星期後,我回到舊金山。喬告知,艾倫的親戚已經委託他生前的好友約翰代為處理書店的存書。前幾天已有幾位書商被允許先去挑書,每本書的實際售價為艾倫書上標價的四分之一。當時正是第二輪出清,由一家外州的書店大舉購買一百箱的存書。這家大手筆的書店正是美國古書界赫赫有名的Booked Up,店主是改編小說《斷背山》,而獲得去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獎的得主賴瑞.麥克墨崔(Larry McMurtry)。

麥克墨崔最顯著的身分其實是作家與古書商,他不僅曾經獲得普立茲小說獎,作品也被改編成影視劇。最讓書商們津津樂道的是,他早年在東岸華頓特區創立了古書店Booked Up,後來又把書店搬到一個人口只有四千的偏遠小鎮、也就是他的家鄉德州射手城(Archer City, Texas)。他把二、三十萬冊的古舊書分放在射手城的四棟主要建築內,讓此成了世界知名的書鎮。

艾倫去世的訊息也傳到了麥克墨崔那兒,他因此委請認識多年的書商朋友比爾.黑爾(Bill Hale)、坎蒂.哈律斯(Candee Harris)特別由華府飛到舊金山,在四天內密集進行一百箱書籍的篩選、打包和郵寄。比爾與坎蒂在艾倫書店工作時,我正巧趕上。他們很遺憾地表示,在此景況下與我相識,但身為書商,他們其實都有心理準備,遲早自己也都會有這麼一天。大家唏噓一陣後,都覺得艾倫的書能移到麥克墨崔的店,畢竟是一件好事。

在依存關係中生存或記憶

比爾與坎蒂挑走一百箱書後,書架上還是立著一排排的書。接下來第三輪清倉,每本書低到數美元。那幾天特價期間,只見許多二手書商拿著手電筒窩在書店內,把一堆堆的書放進他們帶來的箱子內。至於牆上所掛的海報、版畫、書架上的書擋(bookends)等艾倫珍藏的物件,也成了大家搶購的對象。有些書商對於如此「分食」艾倫的蒐藏,覺得頗有罪惡感。約翰安慰大家說,他相信艾倫在天上有知,應該會樂見他的朋友們能擁有他的書。喬則對我說,這些宛如免費大放送的書,造福了不少奄奄一息的書商,讓他們能即刻轉賣獲利,真的是功德一件,他自己就買了近千本。這不禁讓人想起「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的禪理,一個書商的死,也象徵了其他書商的生。在這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循環裡,還看出了古舊書這一行食物鏈的依存關係。

我自然也加入了這些搜括大隊的行列中,但我倒不是像書商們心存獲利。一方面是有些書太誘人了,我想買來閱讀、蒐藏或把玩;再方面,我想留下一些艾倫的遺物、一些關於艾倫的記憶。當我翻閱書籍時,看見前面空白扉頁上,有著艾倫用鉛筆標價的字跡,耳中響起的是艾倫對我的招牌問候語──「Hi Kiddo, what’s up?」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