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王丹專欄】 用梔子花的吶喊令祖國回歸

2021/08/08 05:30

◎王丹

◎王丹

本文標題出自巴勒斯坦最重要,最具有影響力的詩人達爾維什(Mahmoud Darwish,1941-2008)的一首詩:「它可以/用姑娘的雙乳點亮黑夜……/它可以,用梔子花的吶喊/令祖國回歸!」第一次看到這句的時候,我的內心就被震撼了。詩中的「它」,也是這首詩的主題,其實就是「詩歌」,但讓詩歌,或者文學的力量,以「梔子花的吶喊」的意象呈現出來,歸結到作者心中對自己的祖國——巴勒斯坦——的熱愛,這樣的藝術與政治的完美結合,正是達爾維什文學生涯的特徵和高標之處。

達爾維什是一個抵抗者,1961至1969年,他被指控從事反對以色列占領的政治活動,先後五次被捕入獄。1970年他流亡海外,這一走,就是廿五年。一直到巴勒斯坦在約旦河西岸成立自治政府後,他才決定回國。但這時的他,已經開始進入晚年。2008年他去世的時候,巴勒斯坦舉國哀悼三天,當時的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在禱詞中說,達爾維什是「用筆為爭取巴勒斯坦的自由和獨立而戰,是巴勒斯坦正義事業的代表和象徵」。做為政治領袖,阿巴斯的禱詞,其實只是點出了達爾維什生命中的兩個亮點之一:抵抗,但忽略了另一個亮點:美學。而這兩者結合起來,才能讓我們看到達爾維什一生的意義和價值,那就是:一種抵抗美學。

在漫長的抵抗生涯中,達爾維什從來沒有停止寫作,或者說,寫作,就是他抵抗的方式之一。從1960年開始,他出版了詩集《無翼鳥》,《來自巴勒斯坦的情人》,《橄欖葉》等,很多作品都是在獄中完成的。他對於自己的文學的意義非常明確,曾經寫出這樣的句子:「每一首美麗的詩歌,都是一種抵抗」,「捍衛生命的詩歌,是一種本質上的抵抗」。

是的,我們這個世界上並不缺乏抵抗者。這裡的抵抗,不一定專門指向專制政府,也可以指向一切需要被抵抗的東西:主流媒體對言論的壟斷,家庭對子女的刻意安排,留言對人的傷害等等。但是如何抵抗,始終是一個需要不斷討論的命題。用文學,把抵抗演繹成一種美學,就是一種需要被強調的方向。那種衝上街頭的勇氣,固然是抵抗的內核,但用文學和藝術的美學組建起來的抵抗意識,或許更能深入地影響人心,甚至還能長久地發揮鞏固抵抗成果的作用。這,就是達爾維什的意義。政治抵抗觸及的是制度,而美學意義上的抵抗,觸及的是人心。據說,他在巴勒斯坦各地舉行的詩歌朗誦會,從來都是座無虛席,朗誦的時候現場鴉雀無聲,很多聽眾淚流滿面。這幅畫面,就是抵抗美學最好的展示。

達爾維什的抵抗美學,讓我想到兩個問題:第一,當今的抵抗在台灣,在香港,在中國大陸都存在而且必要,但華人世界的抵抗有多少是用文學和藝術的方式呈現的呢?當然,我們有艾未未,我們有楊煉,但這樣的反抗者寥若晨星,能夠達到達爾維什的高度和影響力的,更是屈指可數。或許,這是我們努力的一個方向?第二,我們應當多了解一些第三世界發生的事情,壓迫,抵抗,美學,歷史,都是值得去汲取能夠為我所用的資源的。也許會有人說,巴勒斯坦的事情與我無關,阿拉伯世界更是遙不可及,但是,以今天華人世界面對的強大壓制力量而言,還有什麼,比第三世界的反抗更貼近我們的現實的呢?我們也許不用對現實了解到深刻的程度,但是,抵抗的方式卻是我們可以借鑑的。●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