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那些夭折的故事】 賀景濱/選擇權交易

2021/08/20 05:30

◎賀景濱

◎賀景濱

我們虛構出的貨幣改變了我們的行為和價值觀,但接著而來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則混淆了我們的認知。像我這樣的數學白痴,到現在還弄不懂也不想弄懂選擇權交易到底是跟誰交易了什麼。對我而言,選擇權比較像自我催眠用的糖水。自我意識的基礎雖然不是來自選擇權,但一個有選擇權的自我往往會感覺非常良好。

19世紀後半葉,人們開始談論自我。尼采認為人是透過自己的行動而創造自我的東西。但現代人出門買汽車,買回來的可能是一長串就算車子開爛了也用不到的選擇性配備。上賣場,面對超過七種以上的泡麵,又會陷入選擇過多的徬徨。這裡有個需要尼采的自我回答的問題:如果人不斷做出選擇或放棄選擇,不斷用行動創造自我,他怎麼知道自己是誰?這個自我,豈不是要假扮成他也不熟悉的陌生人?

我第一次有意識面臨選擇的難題,或者說我第一次想創造自我,是在大學聯考前填志願時。那時全國只有十三個中文系,我覺得不太吉利,就加了一個最低分的科系墊底。看到其他同學依錄取分數填了近百個志願,我竟然有一種認識自我的幸福感。事實是,即使畢業多年後,我還不太清楚中文系是什麼系,這個謎可能跟歷史系一樣大。

到了20世紀後後半葉,行為心理實驗嘗試告訴我們,自由意志可能只是量子運動後的幻覺。神經學家葛詹尼加說,根本沒有一個控制中心負責讓其他的腦系統遵守一位五星上將的指令。腦袋裡沒有大老闆,而且你絕對不是你的腦的老闆。意思是說我沒有自我?還是我有成千上萬個自我?或許以上兩句講的是同一件事。

但能夠選擇,能夠讓自己自以為不是機器人,那應該是身為人類最後阿Q式的勝利。這就是為什麼我那麼討厭Netflix、YouTube為我打造的同溫層,感覺那已剝奪了我的自由選擇權。但我也討厭出於功利的動機而保護瀕危生物。他們為了保護雨林,竟然說出亞馬遜某些快絕種的植物可能藏有治療癌症的基因密碼這樣的話。我們不能只因為生物的多樣性太有趣了而行動嗎?

如今我的流理台上有三個杯子,喝熱巧克力時,我總是挑上那個底漆豔紅胖嘟嘟的馬克杯。喝卡布,當然是白底鑲銀邊的骨瓷。那單薄的身子,總是讓我拿得戰戰兢兢,也因此啜出層層滋味。另一杯來自倫敦的手拉坯,上了漸層的天青釉,大概只有在思念快卷積成雲時,才拿出來瞧上一盞茶工夫。

但是昨天,該死的昨天,為了享受一點涼意,我忍不住又添了一隻玻璃杯。還好啦,我的自我安慰我說,只要不超過七個,還是能享有選擇的幸福。即使我不知道,這選擇權到底是跟哪個自我或魔鬼交易來的。●

■【那些夭折的故事】隔週週五見刊。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