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 王岫/南門川畔

2022/03/23 05:30

◎王岫

◎王岫

因事赴羅東,投宿在鎮內較偏僻的一家叫川岸的旅宿。

羅東曾幾度來來往往,步履幾踏遍這全國最小面積的小鎮,唯獨沒去過這偏南的南門川。

但聽到溪流叫「川」,總覺較古雅,讓人想到京都的鴨川、白川或家鄉台中的綠川、柳川等。於是冒著可能也是一條臭水溝的風險去住了。

次日清晨,才去南門川畔散步。想不到的確是一片綠意,兩岸落羽松雖尚未變色,但倒影浮在清澈的川流上,竟是一條可以悠閒行走,風光甚佳的小徑。

走了一小段路,看見川中有舢板小船;跨過一座小橋,沿途還看到有舊日的手押台車鐵軌、親水平台和鹽館遺址……等之展示,看了說明牌,才知道原來這裡是以前大羅東地區十六份圳的一部分。十六份圳自清朝就是一條灌溉、排水兼運輸的河道,但後來大都埋入地下,成為道路或建築,羅東國小就是。最近才以現稱南門川的這段,整治成舊日有台車軌道、鹽館驛站、鴨母船或舢板小船展示的古老景觀。

旅宿的簡介沒提到南門川以前是十六份圳的一部分,或是一些十六份圳的人文歷史,我們真是誤打誤撞住進了有先民生活足跡的地方,算是幸運了。

行走翠綠的南門川畔,我不禁想著:川流讓它復出地面,整治後常成幽景,台大最近拆掉新生南路圍牆,讓日治時期的堀川重現,現在不是成為很親民的帶狀園區嗎!

文藝可以復興,川流也可以復興。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