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家庭plus.親子新視野】4大來源 讓孩子快樂
讓孩子一直在開心快樂的情緒中是可以經營的。(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文/吳娟瑜
以親子關係來說,讓孩子一直在開心快樂的情緒中是可以經營的,並不是爸媽講一句讚美的話,或送給他們禮物而已。
根據《創造快樂大腦》(閱樂國際出版)作者布魯寧教授所說:「我們所謂的『快樂』來自4種特別的化學物質:多巴胺(dopamine)、腦內啡(endorphin)、催產素(oxytocin),以及血清素(serotonin)。
「當你的大腦看到對你的生存有益的事時,這些快樂化學物質就會啟動,之後它們會關掉。當你又碰到好的事物時,它們又會再度啟動。」
孩子可以透過「學習快樂」而「快樂」,針對布魯寧教授的提醒,舉例如下:
1.多巴胺。這是來自「找到你要的東西所帶來的愉快感」,關鍵字是「尋找」。例如:當孩子終於在網路查到一項資料,或是代表班上參加比賽得獎,盡到努力,完成了任務,「多巴胺」就源源而生了。
2.腦內啡。這是來自「掩蓋痛苦的忘憂劑」,關鍵字是「忽略」。例如:當孩子感冒生病、身體不適,或在校被同學霸凌而氣憤難平時,他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上網打怪,或是參加家庭聚會唱KTV,暫時不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腦內啡」就分泌出現了。
3.催產素。這來自「在社會裡和他人結盟的舒適感」,關鍵字是「信任」。例如:爸媽鼓勵孩子參加田徑校隊、參加cosplay交流團,或隨同爸媽出席公益活動,在有付出有回饋的過程中,孩子的催產素自然就產生了。
4.血清素。這是來自「因為在社會裡的重要性而產生的安全感」,關鍵字是「尊敬」。例如:孩子在班上擔任幹部,或代表學校出席比賽,或在和家人互動時,他的意見總是被聽見、被尊重,那麼,血清素自然就分泌而出了。
〈家長筆記本〉身心雙管齊下 引導快樂
兒女要身心健康,爸媽平日從均衡飲食、強身運動、交流分享、充足睡眠等一併注意,而「愉快感」、「忘憂劑」、「舒適感」、「安全感」更是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去導入。
在疫情尚未爆發前,有位媽媽注意到國中兒子近日嗜睡,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開口閉口就是「每天念那些書有什麼意思」、「人活著有什麼意義?」
媽媽有「病識感」,發現兒子有憂鬱症初期現象,立刻找老公商量,夫妻倆規劃東京動漫朝聖之旅,一個星期下來,兒子買到figure,到動漫景點打卡。回到學校,導師請他在班會上台分享「動漫探險」心得,媽媽告訴我:「兒子決定要念數位動畫設計組了,全家都替他高興。」
有位爸爸邀兒子暑期騎腳車環島,10天後,雖然曬得黑黝黝地,但精神飽滿,笑口常開的兒子回到日常了。有位醫生媽媽帶著高中女兒到山區做義診服務,返家的女兒主動做家事,還上網查詢哪些地方需要社會服務,不再是懶懶散散,只會抱怨「我不快樂」。
爸媽除了心理層面給予兒女精神支持,也可以從「多巴胺」、「腦內啡」、「催產素」、「血清素」4大來源,逐步協助兒女從生理上建立快樂的生活習慣,讓全家皆大歡喜,何樂不為?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