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莫札特《魔笛》中歌院雙卡司演出 炭筆素描動畫布景魔幻登場

2022/12/13 05:30

威廉.肯特里奇耗時1年半以炭筆素描親手繪製《魔笛》細緻而充滿細節的舞台場景,為劇情賦予更深厚的寓意。(林峻永攝影,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記者蘇孟娟、凌美雪/綜合報導〕莫札特最後一齣歌劇《魔笛》將於12月15到18日在台中國家歌劇院登場,舞台視覺以炭筆素描動畫呈現,採雙卡司演出,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指出,由南非視覺藝術大師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執導的《魔笛》版本,藉由炭筆手繪符號與時空設定,將老少咸宜的童話劇情提升到另一個層次,也是歌劇院送給觀眾的跨年禮物。

舞台上的蛇腹攝影機以負片、正片交替成像,呈現故事發生的地點、以及角色的內心世界。圖為共同導演呂克.德維特。(記者蘇孟娟攝)

歌劇院指出,《魔笛》在1791年寫成,以王子冒險救公主的劇情為題,藉音樂與故事傳達愛與和平的力量,是歌劇院繼2020年歌劇《波希米亞人》後再度規畫雙卡司主演,與NSO國家交響樂團及NTT歌劇合唱團合作,其中,眾所矚目的「夜后」角色,由日本女高音安井陽子(YASUI Yoko,15、17日),以及克羅埃西亞新生代女高音維多莉亞.久爾杰克(Viktorija Đurđek,16、18日)輪流擔綱。

《魔笛》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夜后一角,出場時搭配的星空場景效果震撼,亦由肯特里奇親筆打造。圖為克羅埃西亞新生代女高音維多莉亞.久爾杰克。(林峻永攝影,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歌劇院表示,此劇早在疫情前便安排邀演,歷經全球諸多變化後,終於排定今年底上演,11月中起已在歌劇院展開密集排練,新加坡知名指揮家洪毅全、執行導演島田彌六(Miroku Shimada)全程參與。

《魔笛》執導肯特里奇以炭筆素描動畫、攝影原理及影像翻轉手法創造舞台空間,在趣味動人的故事中隱喻啟蒙時期烏托邦理想背後的殖民悲歌。共同導演呂克.德維特(Luc De Wit)說,這次製作將背景設定在維多利亞時代,為啟蒙運動及攝影發明的年代,啟蒙意味把光帶入黑暗中,因此,將劇院舞台設計成1台大型蛇腹攝影機,觀眾置身其中觀賞舞台上角色如何與肯特里奇親手繪製的素描動畫布景間互動,例如以投影呈現故事發生的地點或角色的內心世界等。隨著劇情愈來愈深入,景片會像閘門一樣層層打開。

呂克.德維特指出,維多利亞時代向全世界施行殖民主義,《魔笛》裡大祭司就像殖民主義者,定義什麼才是對的、什麼才是啟蒙,向公主帕米娜展示何謂真實時,呈現的影像是犀牛被殺害、倒在地上,就像殖民主義者說要把文明帶到世界上,手段卻是入侵其他的國家;而王子的旅程,則是用音樂帶來和諧與和平。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