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週末.藝週表藝人物】一張巨大的自拍─藝術家楊登棋(登曼波)

2023/01/14 05:30

楊登棋(登曼波)攝影作品〈薔薇皇后家族〉。

專訪/孫梓評 圖片提供/登曼波

如果跟蹤楊登棋(登曼波)臉書,在他構圖生猛有力、色澤斑斕流麗的攝影作品之外,當也會發現某種七年級男孩印記:太陽花運動時換上全黑頭貼;婚姻平權公投,呼籲13.14.15.同意;公投鎩羽,頭貼覆上Together Stronger與一抹彩虹;同婚通過前夕,提醒大家立法院前集合。2020總統大選前,趁著生日亮票:「三個願望都投3。守護台灣,更多尊重。」

這樣的七年級男孩,有時亦張貼倜儻挑眉,煙視媚行個人照,下方留言最常出現的字眼是「帥」、「美」,本人從相機後走到鏡頭前時,五官立體宛如雕刻,沒辜負這些形容詞。然而,這彷彿「台北男孩,這麼漂亮」的示範句,卻並非一路平凡「無憂」地長成──中學時期,他發現父親居家自拍的性愛錄影帶,探索自我的同時,也窺知了父親性傾向:影片裡,和父親做愛的對象,是男人。

啟蒙.記憶.胎記

這樣的「啟蒙」瞬間,成為同性戀男孩把自己生下來之後的胎記。躋身台中東勢客家大家族,揣著懷中不知道是否該稱為祕密的「記憶」,一方面讓自己能考上升學高中以抵擋閒言流語,一方面又想透過創作爬梳「我之所從來」,於是報考視覺傳達系,畢業那年,實驗風格、紡織身世之作《Marrow 無憂》獲得台北電影節學生金獅特別獎。

然後就來到台北。參與過電影《一頁台北》、《艋舺》美術製作;第一個商業拍攝是聶永真推薦他的林宥嘉音樂小說概念書;也曾在巴黎侯孝賢電影週時,受邀擎起長鏡頭捕捉導演身影。2016年他與攝影師林建文共組「波文映畫社」,開始接各種商業案,拍歌手,演員,明星,名人。

為HUSH單曲〈對等關係〉所拍的封面視覺。

「2017年我去了一趟德國的長旅行,看文件展,也去柏林派對,認識很多奇特的人,就有一種意圖,想要回來創作。」隨著台灣同婚法案一路發展演變,從小撫養他長大的奶奶2018年過世,各種觸動驅使他嘗試將多種素材整合,成為「父親的錄影帶」,透過攝影、錄影、物件與裝置,回應自身所歷:「北美獎複選對評審報告時,我發抖到不行,因為又得回頭面對陰影──要向完全無法想像『兒子是gay,爸爸也是gay』的人解釋這一切,就像是小時候的恐懼,突然又冒出來。」最終,他以這個作品,拿下2019年台北美術獎首獎。

2019年台北美術獎首獎「父親的錄影帶」。

該展覽中,有他拍攝年邁父親,和各色酷兒身體並陳。有父親當年的手寫信,與地下色情刊物、錄影帶、舊照疊合,「缺席」的母親,則以一座南國蔥籠的檳榔樹燈箱暫代,燈箱裡,立著父親珍藏的陽具形狀小燈。

「父親的錄影帶」四部曲

其後,楊登棋奠基於「父親的錄影帶」架構,2021年在政大藝術中心展出「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增添變裝皇后,跨性別對象,非二元Queer族群的影像。2022年國美館「複寫:認同_父親的錄影帶」展出他2015年穿阿嬤洋裝與阿嬤合照,除了可以看到點延長為線,辯證家族與國族的企圖,也能感受他做為「邊緣身分」,對「血緣認同」的期待。

楊登棋(登曼波)穿上阿嬤洋裝與阿嬤合影,展於「複寫:認同_父親的錄影帶」。兩旁是阿嬤教他〈桃太郎〉時的手寫歌詞,後來成為楊登棋(登曼波)兩臂上的刺青。「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展場一景。

2022年末,他將這些年的攝影結集為《父親的錄影帶》出版,並於北美館推出個展「居家娛樂」:將前三個展融混,佐以全新素材,他設定殊異主題,訪問朋友,將瑣碎私密的友人說話,置入宛如三溫暖黝暗小隔間,再現一對一交談。藥物,性幻想,隆乳,自慰,自殘……「這些對話都有線索,也許是性癖好,性的情境,或社會對性的看法,都是在回應我爸的作品。我覺得我爸是『真正的藝術家』,只是社會環境還沒有開放到可以去看待這樣的東西。」

楊登棋(登曼波)首部攝影集《父親的錄影帶》。攝影集《父親的錄影帶》內頁。攝影集《父親的錄影帶》內頁。

展場中央,用竹蒿架起大屏幕,播放名為《居家娛樂》二十分鐘短片,除了有與父親前往婚姻平權公投片段,也首次看到媽媽現身。楊登棋以手機錄影,試著問母親是否知道父親錄影帶內容,也錄下母親的回應與表情。此前許多人認為母親是「受害者」,這段影片即是創作者不出聲的反擊。他說,「成長過程中,我也有我的傷痛,但我不想落入那個框架。」

當代盛行自拍,楊登棋把自己拍進來,把朋友拍進來,把家人拍進來,把酷兒族群拍進來,或許他還想把台灣也拍進來──《父親的錄影帶》就像一張巨大的自拍。

「居家娛樂―楊登棋(登曼波)個展」展場一景,展至2月12日。圖像由藝術家及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能揭露生命的創作

受訪時,楊登棋提起何以「居家娛樂」展覽名稱中,特別加上了因為喜歡電影《千禧曼波》而有的暱稱「登曼波」。「『登曼波』是比較有展演性質的名稱,應該要能觸及他想觸及的。」但「楊登棋」本人就會覺得,「我的事情沒那麼重要啊,沒必要跟別人講。」擺盪於兩者間,生長出來的創作意識,「會希望自己能透過創作,去影響什麼,有那個使命感。」就像,使原本「避而不談」的兩造,展開可能的對話。

「居家娛樂―楊登棋(登曼波)個展」展場一景,展至2月12日。圖像由藝術家及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對他而言,「攝影」即「觀看的方式」,無論觀看自己或環境,無論拍素人或明星,「拍是一種直覺。」這次「居家娛樂」展「亮室」區,大量具有「女性特質」照片,亦穿插父親拍攝母親的親密舊照,「我想要凝視、拍出的,就是這樣一種不羈的女性(特質)身體。那種瘋瘋的、不怕羞恥的態度。」

如今楊登棋定居台北,一邊工作一邊創作,且每月二回以「夜洨」為名當DJ放歌。接下來將接受客委會邀請,回東勢辦展。

他說,創作是梳理自我、回應環境的方式。「我喜歡看自傳或自述;虛構的作品,反而進不去。我喜歡的藝術家多半也是這種類型。」比如《極度疼痛》Sophie Calle,提煉自身故事喚起社會意識的德國攝影師Wolfgang Tillmans,烏克蘭攝影師Boris Mikhailov。「他們會把自己的事情,很赤裸地講,但還是可以感受到很美的東西,儘管有時候會毛骨悚然。」

我想起,楊登棋曾形容他爸是「一個很美的靈魂」。

所謂的「美」,等於真相嗎?「很接近真相,但是要被藝術、被直覺處理過。那是沒辦法使用語言的部分。」

我忽然懂了:那是真實。

藝術家楊登棋(登曼波)。

楊登棋(登曼波)小檔案

2022年,出版首部攝影集《父親的錄影帶》。

2022年,「居家娛樂―楊登棋(登曼波)個展」。

2021年,「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入圍台新藝術獎。

2019年,以「父親的錄影帶」獲台北美術獎首獎。

2008年,《Marrow 無憂》獲台北電影節學生金獅特別獎。

2008年,大葉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畢業。

1986年,出生於台中縣東勢鎮。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