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啟蒙詩】 廖人/詩將自己漸漸校準

2023/04/26 05:30

◎廖人

文.照片◎廖人

年輕時的諸種機緣,使我得以向阿翁、黃粱、舞鶴學習。他們的作品與言談,從根源處引領了我對詩與文學的認識。

阿翁使我明白,首先不是那些字,是怎麼選字,怎麼拿字。在用字之前,在思維的上游,在選字之先,有拿字的手勢。以及字詞的質感,聲音,重量,色澤的感應與關係的興發。生活中有些「大事」在阿翁眼裡只一瞥。無人理睬之地卻往往被她看出詩意。

黃粱強調詩與人的狀態同一:詩之混濁源於人的混濁,詩之造作可見人的造作,詩要清明真誠一如人要清明真誠。詩不該光是刻意費心,而要讓身心靈一致運行;那是人、天地、歷史、自我的多重繫連,所形成的精神空間──因而「真詩」極為可貴。

舞鶴重視「韻」。他的小說文字也帶韻。他常說台灣不只是西部城市,要寫,必要深入各地去「田野」。他將種種古怪情境化為文字亂迷之流,以離奇的性書寫來睥睨政治。那些狂野敗德,藐視雅俗界線的作品震撼了我。有一次我就問他:那你為何不寫詩呢。

二十年前的我暴躁,既想學習又抗拒學習。《光黃莽》、《瀝青與蜂蜜》、《十七歲之海》經常出現在我背包。三套文學觀在心中時時打架。學詩習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表面看來是意義的分化與排除,但更深刻的是記憶中這樣那樣的情境。詩令自己將自己漸漸校準。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