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藏畫是最漫長的念想 施如芳新作演繹陳澄波遺孀故事

2023/05/20 05:30

《藏畫》中處理陳澄波之死相對含蓄,張捷將一輩子的傷痛化為想念。(記者凌美雪攝)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無論從台灣美術史或轉型正義的角度來看,前輩畫家陳澄波都是重要的代表人物;也因其所處的時代背景,使他的故事既充滿戲劇性,又有很多待發掘的歷史真相。因此,當陳澄波的孫子陳立栢邀請劇作家施如芳為祖母張捷創作一部劇本,竟使施如芳陷入長達12年的長考;歷經了3種不同版本的演出形式後,最終才由飛人集社發展出人偶同台的《藏畫》舞台劇。昨(19)日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首演後,很多人看完的感想是:趕快搶嘉義場的票。

《藏畫》除陳澄波(程伯仁飾,左1)與妻子張捷(余品潔飾,左2)的家庭互動,也由林文尹飾演的方慶綿(左3),串起時代的畫面。(記者凌美雪攝)

《藏畫》以陳澄波與妻子張捷、二女兒陳碧女,以及同時代在嘉義的山岳攝影師方慶綿為主角,透過與家人的日常互動、方慶綿的寫生/寫真理念,呈現陳澄波的藝術精神。全劇表面講述台灣傳統女性張捷,如何以堅定的意志為畫家丈夫生前撐住家計、死後藏起1萬8千多件畫作、素描、文件等手稿,讓丈夫的藝術成就得以避過動亂的年代,伺機重見天日;實則也讓人對於「藝術」生出更多層次的想法,例如丈夫死去的張捷在劇中所說:「風景被他畫下來就永遠活著。」

圖中人物為余品潔飾演的張捷,背景則是陳澄波繪於1931年的代表作 〈我的家庭〉,描繪了張捷(中)與4名子女。 (記者凌美雪攝)

相信很多人都被一張陳澄波的遺照震撼過:放著遺體的門板,竟是由一個身穿白衣的女性以肩膀撐起。原來陳澄波在228事件受難時,人們怕受牽連,不願協助,逼得張捷只好拆下家裡的門板,獨力把遺體搬運回家。或許是攝影師拍攝遺照時的需求,張捷以自己的身體撐高遺體的上半身;也因此,這張照片被形容是夫妻最後一張合照。

然而,究竟是哪個攝影師膽敢前去幫忙拍攝?至今無法確認,但根據史料分析,極有可能是當年受日本教育的山岳攝影家方慶綿。於是,故事透過張捷與方慶綿各自的回憶線,分支或交錯,架構出陳澄波生前、死後各種大環境的變化,以及活著的人如何在浮動而搖晃的時局中,繼續活下去的心路歷程。在漫長的「藏畫」歲月裡,張捷每年拿出物件細細清整,撢去灰塵,守著一份沒有回應的想念。

飛人集社藝術總監暨導演石佩玉,為這個有真實背景支撐的故事,以人、偶、影的敘事方式,讓陳澄波旅行會攜帶的棉被、畫具,孩子們在上海過冬的棉襖、毛帽,甚至陳澄波臨終的那套西裝,都成為角色的物件,在舞台成為演員;而經過施如芳千淘萬洗後取材入戲的內容,正如劇組所形容的,「將悲憤的歷史訴於一份冷靜的清醒。」全戲靈魂人物「張捷」,由阮劇團副藝術總監余品潔飾演,很難想像還有其他人可以演得比她恰如其分:含蓄但執著、溫暖而堅韌。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