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自由副刊.第二十屆林榮三文學獎.新詩獎二獎】 潘家欣/盆地的林相
◎潘家欣
◎潘家欣
作者簡介:
潘家欣,1984年生於台南,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著有散文集《玩物誌》;詩集《如蜜帖》、《如廁帖》、《負子獸》等八冊;插畫《暗夜的螃蟹》、《虎姑婆》;喜歡從微小處做工的各種手藝活,近況是很迷圍棋。
得獎感言:
「在場」是種無形累積,創作、觀看與碰撞,即為台灣文學之豐饒林相。林相之下有根深,繁榮背後有風與水脈,謝謝爺爺、我的家人,謝謝彥如與千芳的陪伴。尤其感謝〈自由副刊〉與基金會的滋養,謝謝諸位二十年來「在場」。
★★★
◎潘家欣
.
陽台後方,我種下一株血桐
馬告,葉下珠,小葉冷水麻,馬齒莧張狂
以及病弱的辣椒。靜候那必然的風暴
來襲
某些鐵皮會遭到刨除,剖開城市的內裡
而
颱風,逆懸,偃伏
以及風中的它們,都在裡面承受自己的雨
.
雨幕的爆擊或許成為子彈,我迷路的城市
我身上的血,也曾經位於靶心
.
也曾如葉脈伸展,散開那許多
戰鬥。
假如葉的記憶即是,種子的前世
那麼我也肯定歡喜在半山腰
種一小畦坡耕地,黃瓜與土豆;也曾手持螺絲起子
修復某一架,未來會殺死我的飛機
.
那是少年在黃土跑道上的事,在
太平洋戰爭的背風側,熄滅
熊熊焚燒的瀝青帆布,木構破碎,底下的紋理因此而露出
(跑道上排滿竹製的贗品機,大小足以讓空中的敵機瞄準)
緊急迫降的B26滿腹彈孔,載著前面一個活人
後面一個死人。
曾少年,死去的也曾是少年,刺刺黑髮
泥血溼濘。雨幕狠狠塗銷的小丘
裡面沒有森林了
.
「那麼,後座的年輕軍人,屍骨最後埋在了哪裡?」
是在血桐的那一側,還是,在馬告樹下
或者,沉靜綠蔭的厚朴林會收下他
於是他也成為林子的一部分,構樹殷勤結出
豐脆的雄蕊,能炸來當飯吃。
漆樹,赤楊,野當歸,柴胡與毛茛比鄰
林中的山羌走路很輕
牠們走到哪裡,哪裡就有
層層疊疊的腐植質,升起
.
日光終會升起。
.
而今陽台的天色亦徐徐明朗
升起,如山羌群引我走回。
火在裡面,鐮刀砍過,血桐永遠最早回魂
死去的飛機,會變成鳥,和蜻蜓,回來
重新找到縫隙與土壤。
於是眾林再次喧譁,在浪花盡頭
世上有多少海浪的彼端
於是十一樓的陽台上我認出祂們的名字
.
「出生入死之地,沒有神。」祖父如是說
他重啟飛機,整頓引擎
我在颱風離開的隔日,輕輕扶起
潰散滿地的土盆
受困於水道
一隻螞蟻正奮力拖曳著氣味
藉此認出,盆地的林相
.
【評審意見】
剖開戰爭的內裡 ◎羅任玲
這首詩的深邃遼闊,在於作者不只是「剖開城市的內裡」,也剖開所有戰爭、歷史、記憶的內裡。從居家一隅的小小林相寫起,從「血」字寫起。將鏡頭拉遠,視角拉高,於是看見「死去的也曾是少年」,「他也成為林子的一部分」。它可以是太平洋戰爭,也可以是世界任何一角的戰火;是少年、祖父、我,也可能是世上的任何一個人。戰事不僅在過去,也同時在此刻和將來。大自然的生生不息,恰恰襯托了戰爭的陰暗殘酷和永不止息。用凝視的方式觀察細節,時空不斷來回交織,因而能將日常生活的片刻擴大再擴大,掘深再掘深。那是一雙冷靜敏銳之眼,久久思索之心。最後兩段相當精采,即使「我認出了祂們的名字」,也可能只是形而上的召喚。宇宙的真理在哪裡?神在哪裡?一隻獨自奮力求生的螞蟻,或許是最好的答案。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