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台灣平安,島鄉和意-為母校「鼓山國小」建校一百歲而寫

2008/01/21 06:00

◎洪素麗

1950年(民國39年),我家自旗後沙洲的紅毛港遷移到哈瑪星。大哥大姊二姊,他們早一年就搬來了,大哥上鼓山國小六年級,大姊上四年級,二姊上二年級,我們住在濱海一街一幢洋房的二樓。做裁縫的阿姨一家住在一樓。樓前有一棵合歡樹,二層樓高,花葉正好拂在二樓的窗前。三歲的我,慣常坐在窗前盯著合歡花葉看:滴水的毛絨合歡花,像一撮撮雞毛。

那是颱風季。鎮日風雨淋?。

斜對過,是一家有庭院的日式榻榻米房子。庭院裡探出一株桑樹、一株攀牆的薔薇花藤蔓,白色薔薇花串伸展出紅磚牆頭。美得像童話。

幾年後,我小學二年級時,全家搬到那幢童話中的日式家屋。在1954年的時候。

這中間,約有兩、三年間,我們搬到代天宮側街的一間平房。隔壁家有一棵巨大的芭蕉樹。

回憶童年原鄉

1952年(民國41年),我上鼓山國小幼稚園;1953年(民國42年),我上一年級。

幼稚園與一年級的開學日,都是風雨交加的颱風天。長我三歲的三姊帶我到指定的教室,自己就跑開了。好像也沒有開學典禮。幼稚園的老師是女老師,忘了其名。一年級的老師是高淑婉老師,家住渡船場附近。彼時大概是師範剛畢業罷?我還記得她在黑板上用粉筆畫一個漱口杯,注音ㄕㄨˋㄎㄡˇㄅㄟ,教我們念注音符號。她是一個年輕美麗的好老師。

二年級老師是男老師。沒有留下印象。

三年級老師也是男老師。生有肺病,菸癮又很大,竟日咳咳咳,真是多災多難的一年。

四年級老師是女老師,鄭清秀老師。家住舊火車站的公家宿舍。好像父親是鐵路局的員工。母親去世,有一個念高中的妹妹。鄭老師長得又清秀又溫柔,招待我們去她家幾次。她後來嫁到旗津潘家,搬到台北環河南路,我記住這路名,因為到初中時我們還通信著。那時我還打定主意長大以後,到台北去找她。可惜初中時我們斷了音訊。她大概家務繁忙罷。上大學後,有天無意和友人在萬華附近繞,無所事事,突然撞到「環河南路」的路牌。想起了鄭清秀老師,但沒有確切住址,和友人繞了一下環河南路,不知如何尋她,悵悵做罷。

五、六年級老師是升學主義壓力下的嚴師,李潮佳老師。台南白河鎮人。苦學出身,脾氣特壞。用竹藤打全班(從未打過我,真是終身感恩)。全班排隊一個一個打,打得雙手手掌腫如麵包大。他常常對我們描述他念書時只有一套衣褲,小心翼翼不弄髒白襯衫、卡其褲。偶爾搓洗了,掛在簷下等著衣褲晾乾,一整天都不能出門。

他有雄心大志想考法院書記,鎮日抱一本《六法全書》坐在教室前方黑板下的教師桌上默記,考了幾次好像全沒考過。至今記得他戴一副銀細框眼鏡,瘦削露骨的身影飄在課室窗外窺看吵鬧的我們,突然現身講桌大喝一聲:「打!」學童們都被他嚇得魂飛魄散,紛紛得了憂鬱症。

小學一到三年級,許阿桂和我同班。四年級分班,一直到初中高中都同校不同班。她就是後來有名的檢察官:忍者桂。讀書時是個優秀的學生。她大姊和我大姊同班;二姊和我二姊同班;她三哥是男的,沒和我三姊同班;她和我同班;她妹妹也和我妹同班。小學中學常有同學間姊妹一個挨一個同班,那時每家孩子多,各個孩子差兩歲,依次排比下來,小學初中高中常常各家姊妹正好都同班級。現在想來,真不可思議哩!

陸海聯運的哈瑪星

如果說,童年是一個人的原鄉。那麼,鼓山國小就是我的原鄉。我的文學的原鄉、藝術的原鄉。

小學三年級時,我開始讀翻譯小說:《簡愛》、《咆哮山莊》、《傲慢與偏見》、《老人與海》。立志做文學家。小學五年級時,有位老師,吳西衡先生,教我們炭筆畫與水彩畫,我又立志做畫家。於今我既寫作也畫畫,特別感念鼓山國小及整個哈瑪星的山明水秀;獨特的港灣地緣風景,淳厚的人情歷史風味,給我文學與藝術創作源源不絕的養料。

1907年(明治40年)5月24日創校的「打狗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是「鼓山國小」的前身。創校之時已有九班,學生人數為396人,原暫借鹽埕埔民房為臨時校舍;翌年,1908年遷到壽山山麓;1913年(大正2年)鼓山國小正式遷至哈瑪星現址:湊町臨海二路;1923年(明治12年)日本裕仁太子來鼓山國小巡視。鼓山國小依山面水、風景絕佳。校內植滿榕樹、欖仁、椰子樹與鳳凰木。5月時鳳凰花開滿了壽山山坡,火紅的花披滿港灣綠陂山丘,美得令人心酸眼亮。

小學校裡我交到了一生最好的朋友:歐瑞雲、蘇慶黎、與賴麗琇。慶黎已於2004年去世。

哈瑪星在打狗(高雄)的歷史上,是一個異數,一個奇蹟。原是一片鹽沼地。1908年日本人在打狗築港,疏通航道,將淤泥填土成海埔新生地,畫分三區:壽町、新濱町、湊町。即現今的哈瑪星。日人築鐵路沿壽山腳由台南至壽町,是打狗市第一個火車站。哈瑪星是打狗第一個現代新興社區:街道筆直整齊、碼頭、鐵道齊備。1913年已有自來水、電力、電燈,及電話。現代化的碼頭有現代化的魚市場,日人修一條專為轉運魚市場鮮魚的濱海鐵路,從新濱町港邊至渡船場的魚市場,叫做「濱線」(Hamasen),Hama是濱的意思。「濱線」翻成台語,就叫「哈瑪星」。1920年(大正9年),打狗改為高雄,並設郡,郡役即設在哈瑪星。1924年(大正13年)高雄設市,市役亦設於哈瑪星。哈瑪星是高雄市最早的行政中心。消防局、衛生所、郵局、銀行、旅館、武德殿、學校、市場、戲院,所有現代化的硬體建築,哈瑪星一一具備。在20世紀二○年代的時候,比起日本及西方社會在20世紀二○年代的現代化都市典型,哈瑪星可以說是全台灣開風氣之先了。港市合一,陸海聯運,一如紐約市。

春日盛大,夏日濃綠。哈瑪星在我國小時,是綠蔭處處的美麗港都。漁船繁忙來去,汽笛聲響徹街市。半夜時漁船進港,漁人的木屐聲扣扣敲響街心,正襯托出港灣市民睡夢的安寧。

鼓山國小運動會時,是哈瑪星的盛事,從多家長都參與。我記得有一個比賽項目是:操場上垂掛竹竿,掛的是點火香菸頭,男家長們口銜一根香菸自起跑點賽跑,跑到垂掛的香菸頭下,不能動手,雙手交握背後,仰頭將口中的香菸在垂掛的點火香菸頭猛吸自己的菸,最早把自己口中的菸點上火的可以跑開,邊噴菸邊跑回終點,就算贏了!口中香菸點不起火來,或掉在地上,都算輸家。真是一個全民參與的熱烈又興奮的運動會餘興節目。其熱烈情況媲美新漁船的下水典禮。

我家有十幾艘漁船下水,有走遠洋捕鮪魚與鯊魚,有近海的捕烏魚、鯖魚與鯧魚。有一年,大哥考上台大系狀元,正好我家漁船也經常滿載。父親把鼓山國小教過我大哥的男老師(也教過我們姊妹)全請來我家,設宴款待老師們。其中有一位是當時的訓導主任,叫李政道老師,我還記得他名字,他對我們姊妹最好。他是大哥國小六年級時的級任老師。母親和女傭煮了一道道大盤的菜,啤酒開了一瓶又一瓶,真是賓主盡歡了。

那真是我們在國小時的歡樂歲月。

南方港灣風華正茂

離國小不遠的鼓山戲院,也是我們常去的地方。我隨父母叔叔去看過很多日本武士片與劇情片:《宮本武藏》、《請問芳名》、《荒城月》、《螢之光》……等等。台語片也正值全盛時期,我隨母親、姨母與嬸母,還有女傭月里,去看《雨夜花》,看到苦命的女主角穿高跟鞋在追火車跑,高跟鞋踩在碎石與枕木的鐵道上,還能健跑如飛!又見她走在三地門的吊橋上,如履平夷,母親等女眷們都佩服有加。彼時家常婦女仍很少穿高跟鞋,估計穿了也走不快,看《雨夜花》女主角穿高跟鞋健跑如飛,嘖嘖稱奇。月里看完電影後,非常心滿意足,評論道:「女主角真勇健哩!」大家都哄笑了!

哈瑪星的鳥況絕佳。鳥尾像魚尾巴的老鷹經常布滿天空逡巡。小燕鷗閃著銀色的肚腹在港灣覓食。鼓山國小背後的壽山公園,一直延伸至柴山公園,吳錦發、洪田浚帶領我們見到約三十來種的鳴禽,在上世紀九○年代的時候。鄰居歐瑞耀是第一個創立「高雄鳥會」的元老。高雄鳥會至今仍運作不息。瑞耀瑞民兄弟還曾經組織一個街坊孩童的「哈瑪星足球隊」。三姊和我為這新生的足球隊畫了海報。我們都是十來歲的青少年時候,沒有人混幫派,只有足球隊與鳥會。

青春歡笑。哈瑪星正年輕。

魚腥味的海風,無所不在。

1970年我大學畢業出國到紐約,一住三十多年。追尋我的藝術夢與文學夢。紐約港灣與哈瑪星港灣本質是一樣的,減輕我思鄉的情緒。1980年後我回台頻繁,幾乎每年都回來,島鄉走過坎坷幽谷又復歸平安,是因為島鄉人勇於承擔挫折,打拚不退卻。

1975年高雄港第二港口完工,大型漁船遷往前鎮。1984年,漁會亦遷至前鎮,哈瑪星港灣不似舊時繁忙了。套商業用語是:沒落了。但是,遠離二十一世紀的繁華污染喧囂,哈瑪星保留舊時的寧靜平和,不是更好嗎?青山依舊在,夕陽仍然紅。哈瑪星少了一份繁忙緊迫,多了一份清幽平安,我認為是難得的福分。

2007年5月,我偕外子,兒子,與媳婦,回到港灣。特地去鼓山國小走一圈。百歲的鼓山國小仍然精力充沛,只是缺乏綠樹。哨船頭的建築四層樓的都遮了鳳凰花盛開的山坡。除此微疵外,港灣仍然風華正茂!標識整個島嶼的平安如意!●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