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洛杉磯傳真〉 現代主義學術討論會散記

2008/05/14 06:00

◎王丹

5月1日到3日,位於美國加州海濱城市聖塔芭芭拉(Santa Babara)的加州大學分校內,召開了一場名為「重返現代:白先勇,《現代文學》與現代主義」的國際學術討論會。這次會議正好趕上在該校任教30年的白先勇先生71歲生日,所以頗有「向白先勇致敬」的味道。與會的來賓名單可謂陣容強大,充分顯示了在台灣文壇地位崇高的白先勇的號召力。他們之中,包括從台灣趕過來的作家黃春明、朱天文、舞鶴、文學評論家陳芳明、柯慶明、詩人葉維廉,也有在居住在美國的華文創作高手聶華苓、李渝、張系國、張錯、施叔青和裴在美,而主持人則是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王德威。最後一場座談的時候,上述來賓排排坐在台上,說實話,讓我這個「資深文青」看得有點眼花撩亂。

1950年3月5日,白先勇、歐陽子、陳若曦,王文興等台大外文系文學青年集資創辦《現代文學》雜誌正式出刊,從而開啟了台灣文學令人驕傲的一頁,台灣之後新一代的知名作家,幾乎都是《現代文學》雜誌培養出來的。這樣的一份文學期刊,盛況不僅空前,恐怕也會絕後。今天在座的有好幾位就是當年的編輯和作者,半個世紀之後重新相聚一堂,不僅他們彼此唏噓,在我們後輩眼中看來,也不能不有人世滄桑的慨歎。而做為創刊開始,一直堅持到最後的發行人兼社長,白先勇先生自然是最有感觸的,在會議最後的閉幕詞中,他深情回憶了很多當時創刊的細節,還特別強調儘管陳映真自己不承認,但是他也應當屬於當時的現代主義文學群體。白先勇先生高度評價這次會議,稱之為「歷來最為完全全面地回顧與分析現代主義文學運動和《現代文學》雜誌的會議」,並認為五○年代的那場文學運動,至今仍然對整個華文文學世界產生著影響。

會議最為精采的是最後一場座談,主持人王德威在結尾部分神來一筆地要求台上每位作家推薦一本現代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或者是自己最欣賞的現代主義文學作品,最後出來的書單也許可以成為現在學習文學史的學生的參考目錄:馮至的十四行詩(張錯推薦),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李渝),《紅樓夢》(聶華苓),美國作家福克納的作品(白先勇),童妮.摩里森的《最藍的眼睛》(裴在美),帕慕克的《雪》(施叔青),杜思妥也夫斯基的《卡拉馬助夫兄弟們》(舞鶴),波赫士的作品(張系國)。葉維廉堅持不推薦,理由是現代文學的好作品「實在太多了」。

我在現場發表的一點感想是:全場在座者之中,35歲以下的青年一代作家完全缺席。這次固然是一次回顧性質的學術討論會,但是文學需要傳承,如何讓現代主義文學的養分繼續滋養台灣新時代的青年文學群體,也許也是應當觸及的議題吧?那個精采紛呈的時代已經進入遙遠的歷史,台灣文學還會再現一個漢唐盛世嗎?●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