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驚豔巴里島

2008/08/28 06:00

烤好的海鮮可口多汁。

文.攝影◎周芬娜

島上雙手合十的美女。

巴里島無疑是舉世聞名的度假天堂。有些人驚豔島上的美景,有些人驚豔獨特的飲食,有些人驚豔藝術的樸拙之美,有些人驚豔優閒的生活情調。我又驚豔些什麼呢?我驚豔那如詩如畫的海岸,豔紅的落日,變幻的雲影,鮮甜的水果,多采的民族服裝,奔放的歌舞,和一流的酒店。這個位於南緯八度的南半球島嶼,島民信仰印度教,有著截然不同於爪哇和蘇門答臘的景觀。

巴里島居民用椰子殼燒烤海鮮。

巴里島在赤道之南,終年如夏,沒有四季之別,只有乾季、雨季之分。每年4月到10月是乾季,11月到次年3月是雨季。無論是乾季、雨季,都熱得人揮汗如雨,全身黏答答的,海水和沙灘形成難以抗拒的誘惑。Nusan Dua海灘櫛次鱗比著世界最頂級的旅館:Grand Hyatt 、Hilton、Nikko……蔚藍的海水,細白的沙灘,清涼的游泳池,不住地向旅客拋著媚眼,就像巴里島的男人一樣。巴里島的女人要負擔生計,男人只管在鬢邊別一朵紅花,載歌載舞,媚態橫生地勾引女人。有不少單身日本女子受不了誘惑,嫁到巴里島來,後來都悔恨不堪,空洞的眼神傳達出無比的哀怨。看來旅途中的豔遇最好止於豔遇,不必追求天長地久。

金黃油亮的烤乳豬是巴里島的名菜。

豪奢的熱帶饗宴

金巴蘭海灘的落日。

我們住在四星Nikko酒店。綠油油的植物,鮮豔的花朵,現代化的裝潢,原始的巴里島情調。木造的大堂屋頂,光潔的藤椅,寬闊的空間,流轉著鮮活的氧氣。嬌豔奪目的美女雙手合十地迎賓,黃燦燦的印度教金冠,色彩流麗的沙龍──那是以金紫兩色為主調的巴里島手工織布。天氣實在太熱,我們大多泡在游泳池內,只在晨曦初上或夕陽西下時,出去走馬看花一番。清晨去聖泉殿禮佛膜拜,喝喝那清澈的泉水,令人神清氣爽。在Grand Hyatt吃自助晚餐看土著歌舞表演,及在金巴蘭(Jimbarlan)海灘看落日吃烤海鮮,尤其是珍貴難忘的回憶。

巴里島菜肴跟一般的印尼菜大同小異。有人覺得酸辣下飯,有人覺得滋味怪異。印尼人因回教信仰的關係,通常不吃豬肉,主食是白米飯或炒飯,只有信奉佛教的巴里島供應豬肉。烹調法不外乎清蒸、水煮、燉煮、攪拌、油炸、以椰子殼烘烤或燒烤等,調味料有紅椒、青椒、椰子、花生、蒜、薑、番紅花、紫蘇、豆蔻、檸檬草、青檬、胡椒、青蔥、醬油、羅望子(tamarind)、黃薑、三寶蝦醬等,洋洋大觀。巴里島民也使用某些獨特的香料,如將桐實(kemlrl)磨碎再碾成醬,稱為巴薩吉尼普(basagemp)。他們也常用由椰肉擠出的椰汁,做為菜肴的調味醬汁。一般將大塊椰子直接放在炭火上燒烤,為椰肉醬汁帶來了一絲煙燻的氣息。

巴里島的Grand Hyatt珍饈羅列,菜色有烤乳豬、印尼沙嗲、印尼炒飯、印尼咖哩、炒江豆、熱帶水果、各式甜點等,大大小小有上百盤之多,豪奢地陳列在浪漫的熱帶庭園裡。烤乳豬整隻側躺在餐盤上,全身金黃油亮。做法是先在豬肚子裡塞進藥草、紅椒……等香料,塗上黃薑粉,裹以香蕉葉,再以文火烤熟。燒烤前得先把一坑的石頭燒紅,再把乳豬埋進坑裡燜上十二個小時,香味四溢,方才出爐。我趕緊嘗了一塊,黃薑粉的氣味太衝鼻了,火候卻還恰到好處。滋味雖比不上粵式烤乳豬的酥融香脆,但遠在甜爛膩人的夏威夷烤乳豬之上。

我也嘗了幾串沙嗲。印尼沙嗲的做法是將羊肉、雞肉、牛肉或豬肉,切成小塊串在竹串上放在炭烤架上烘烤,佐以甜醬或香辣花生調味料進食,比泰式沙嗲要辣得多。巴里島版本的沙嗲里里(satelilit)製作比較複雜,裡面有切碎的魚、蝦,加上攪碎的藥草和香料,新鮮椰肉做成的醬汁。有時巴里島民將肉串串在新鮮香茅上,而非一般的竹籤,是他們特有的發明。

我無法欣賞印尼炒飯、炒江豆的滋味。印尼炒飯(Nasi goring)源自中國,流行於東南亞各國,口味已當地化了。他們在白米飯中另外加入甜醬油、蝦米炒製,佐以沙嗲、蝦片、煎雞蛋進食。我不慣那蝦米的腥味,而且覺得沙嗲滋味已夠濃膩,不如來盤中式蛋炒飯清爽宜人。炒江豆裡放了好多的青檬,江豆又先用醋醃過,酸上加酸,令人牙根發軟。

與蒼蠅在南緯八度爭食

海邊暮色漸濃,在一陣緊鑼密鼓中,一群明豔的巴里島男女不知從哪裡舞了出來。他們從五歲就開始學舞了,舞藝精湛。最具代表性的巴龍舞(baron dance)由雙人表演,一男一女,表現善與惡的對抗。巴龍是「善」的化身,讓特是「惡」的象徵,劇中穿插了武打及詼諧表演,娛樂性很高。凱卡克舞依據印度史詩〈羅摩耶那〉改編而成,具有強烈的宗教色彩。現場火光暗淡,舞者圍著火堆搖晃,並發出宗教式的呼聲,如同回到了遠古的傳說時代。接著,猴舞、少女舞、火舞……紛紛登場,舞者玉指舒展,姿態妖嬈,令人如醉如痴。

曲終人散時月亮已高掛在天際,我們才如夢初醒,起身去拿甜點。巴里島最令人驚豔的食物是甜點而非正餐,島上到處生長著高高的棕櫚樹、椰子樹、香蕉樹、露兜樹,蔚然成林,間雜著一畦畦碧綠的稻田。棕櫚樹可提煉出黑糖般的糖粒。露兜樹的果實如菠蘿,別名海菠蘿(在台灣稱為林投樹),葉子可當調味品。島民用糯米、香蕉、棕櫚糖、椰奶、露兜樹葉,製作出五花八門的甜點來。

著名的黑米布丁(bubur injin)將黑糯米、白糯米、露兜樹葉,一起煮成粥狀,加上棕櫚糖,佐以椰奶。黑米糕(wajik)把黑糯米、露兜樹葉用水煮過,再跟棕櫚糖、椰奶一起蒸,蒸熟後攤平放涼,切成有嚼勁的黑色小塊。炸香蕉是將新鮮香蕉裹在糯米粉炸熟,金黃的外殼厚厚的,沾蜂蜜食用,酥脆香甜。

在金巴蘭海灘看落日吃烤海鮮,是我們最難忘的一餐。金巴蘭海灘的海岸線極長,視野寬廣,夕陽美得令人屏息。萬道金光,彤雲密布,點綴著歸航的漁舟,一對對攜手散步的戀人,成為絕佳的圖畫。小店裡陳列著當天的漁獲,螃蟹、龍蝦、海魚隻隻生猛鮮活。店家用曬乾的椰子殼烤熟,食客們坐在海灘上享用,四處椰煙彌漫,氣氛粗獷閒散。烤熟的魚蝦蟹以洋蔥、青椒、辣椒調味,也帶著淡淡的椰香,鮮美多汁。不時有蒼蠅飛來騷擾爭食,提醒我們身在南緯八度的熱帶島嶼。

在巴里島呆了幾天後,我居然慢慢染上當地人的慵懶,覺得日光底下無新事,只想躺在椰子樹下納涼,在薰風中睡個午覺。渴了喝椰子汁解渴,熱了跳到海裡游泳,餓了捕條魚烤熟,悶了找人聊聊天跳跳舞。不必上學,不必上班,不必炒股票,不必寫文章,不必擠公車,不必去超市買菜,不必看老闆的臉色。人類創造了文明,卻又渴望回歸原始。多少人不遠千里來到巴里島,不就是為了追求這種境界嗎?●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