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封鎖

2008/10/01 06:00

◎黃文鉅

不管你是不是文藝青年(中老年也行),你必曾耳聞張愛玲寫過一篇讓胡蘭成驚為天人的小說〈封鎖〉。故事的背景發生在封鎖之際,一個已婚中年男子在停駛的電車上,為了躲一個熟人,順勢顧左右而「泡妞」。須臾彈指,男女相見歎晚,恨不能翻江倒海(女的哪怕做妾也甘願)。然而諷刺的是,等封鎖一開放,男女霎時成為兩朵擦身而過的浮雲,再多濃情蜜意也事不關己。

張愛玲的「封鎖」對現代人而言彷彿遙遠的傳說。時移事易,我輩倒也發展出了新一代的人際模式:MSN,又名即時通。大學生研究生十之八九都有個帳號,除非個性孤僻至極,否則活在當代,斷不可能脫離MSN的影響──多數時候是拿來交際、打屁、培養同儕感情,只有極少數時候會開個線上會議,商研報告動向。

MSN有個功能就叫做「封鎖」。封者,鎖也。顧名思義,使用者可以心血來潮(或者事出有因)將某個看不順眼的ID給封鎖掉。A封鎖了B,B的上線者名單裡從此再也看不見A的蹤影。B可能後知後覺渾然無察自己慘遭封鎖出局;也可能在某個關鍵時刻先知先覺並且冷然一笑,反手也將A給封鎖。封鎖人者,人恆封鎖之。封鎖的功能,猶如考驗人性的潘朵拉盒子,同時也是現代人挑戰友誼防線的不能承受之輕。

某友人的名單列出來,嘩啦啦一票慘遭封鎖的ID。這些看起來大同小異的ID各自代表著一段「此情可待成追憶」的緣分。有的年華東流,有的胎死腹中,有的曾經滄海難為水,有的如黃鶴一去不復返。我輩人際的新陳代謝,如此促迫,如此迅雷不及,著實有些感傷。來得快去得也快,留不住的終究留不住。有些關係細水長流年深久遠,有些關係山窮水盡步步驚魂。MSN上的ID動輒多達一、兩百個以上,然而真正能相談甚歡、知己交心者,恐怕不忍卒數。

MSN的科技,為人際的交流帶來了史無前例的便利,同時卻也將人性裡某些珍貴的吉光片羽給抹煞了。有句廣告詞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不過,科技並不能取代人性。人性之中的純淨、極致與善意,仍須透過現實世界的互動摸索,方能有所成就。茫茫網海的送往迎來,終究只是虛擬的紙上談兵。誰在乎誰多一些,誰和誰情比金堅。說穿了,不也只是過眼雲煙而已嗎,情同張愛玲〈封鎖〉的結局,那樣悽涼,狼狽。

年紀愈長,見證了朝花夕拾的人際,我漸漸懂得胡蘭成為何在乍讀之瞬,會對張愛玲偶開天眼的洞察而大感五內了。也唯有看穿可憐身是眼中人的張愛玲,方能一語驚醒胡蘭成。其滄桑其冷眼,其懂得其慈悲,不就是為了成全一場見好就收的轉圜?●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