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王文興談莊子

2008/12/10 06:00

記錄◎林國卿

莊子問髑髏(節選自《莊子.至樂第十八》)

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馬捶,因而問之,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鉞之誅,而為此乎?將子有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醜,而為此乎?將子有凍餒之患,而為此乎?將子之春秋,故及此乎?」於是語卒,援髑髏枕而臥。夜半,髑髏見夢,曰:「子之談者似辯士。視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則無此矣。子欲聞死之說乎?」莊子曰:「然。」髑髏曰:「死,無君于上,無臣于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

莊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復生子形,為子骨肉肌膚,反子父母妻子閭里知識,子欲之乎?」

髑髏深顰蹙頞,曰:「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為人間之勞乎?」

假如〈管仲列傳〉屬於歷史散文(註一),這一篇〈莊子問髑髏〉則是哲學散文。散文一般分這兩類,全世界散文文學都一樣。遊記、書信,則是旁門左道,並非主流。哲學與史學最重要,全都是關於思想的,談論社會、經濟的文章也往往屬於哲學散文。

先說〈莊子問髑髏〉的文章大意。莊子到楚國去,路上看見一髑髏,髑髏是人頭骨,空空洞洞的只有輪廓。「髐然有形」四字描寫得很好。莊子拿手上的馬鞭來敲頭骨,這類似於敲門問人在不在。莊子問頭骨說:「你是不是因為生病求生,調理不當,而至於此呢?(另有一種解釋是,服藥求長生而送命)。或者(將,或者)你是因為遭逢亡國戰爭,在戰場上被殺呢?或者因為你犯法,做了愧對父母妻子的事,受刑而亡呢?還是因為貧窮,餓死凍死呢?或者是你年壽盡了,自然死去呢?」莊子以馬鞭敲頭骨,一面提出五個問題,莊子歸納出了人世間的五種死法。莊子問完了話,就枕著頭骨睡覺了。半夜時,頭骨在他夢中出現,說:「你說的話像是能言善辯的讀書人,所說的都是人活在世界上的苦,死了,這些苦也都沒了,你想不想聽我說死的情境呢?」莊子說:「好。」頭骨於是說:「在死亡國度裡,並無君主在上位施加壓力,無臣子居下聽人指揮,也無四時勞苦之事,自自在在地以天地為春秋,天地萬年,你也萬年。雖在人世間南面為王,其快樂都趕不上死亡國度。」莊子不相信頭骨說的話,說:「如果我求上帝恢復你生前模樣,再生骨肉肌膚,也還給你父母、妻子、鄰人與相知的人,你要不要呢?」莊子此處所提的都是人生可貴的東西,骨肉肌膚是外形之美,享有之樂。親情亦復重要,父母妻子鄰人朋友,都是親情,亦皆人生之樂。這些可貴的東西都還給他,他願不願意再活一遍呢?這頭骨皺起了眉頭來(這是描寫的喜劇效果,夢裡硬梆梆的頭骨,居然可以皺眉頭)說:我怎麼可能放棄南面為王之快樂,再回到人間過勞苦的生活呢?」

這篇短文從結構看,明顯地也是一分為二(註二)。白天是上半部,夜夢是下半部。下半的結構較為豐富,前半段至「將子之春秋故及此乎?」為止,說的是「生人之累」,是下半段的序論。下半則講死亡之樂,並且以人生之樂來對照。頭骨首先說出了死亡之樂,莊子不信,反提出「吾使司命復生子形……」等等人生快樂,來反問對方的死亡之樂。但頭骨依舊堅決不返人世。

這下半段文多曲折,莊子反問時所言的人生之樂,是這一段曲折的開始。如果文章只講死亡之樂,寫到「不能過也」即止,便只寫了死亡之樂的一面,顯得平淡淺直。如今加述人生之樂,做為反襯,然後再為頭骨所拒,就多了兩層曲折,增加了第二部分的興趣。這篇散文的結構大致如此,先說人生苦,再言死之樂,再言生之樂,再言死之樂。

清代姚祖恩選輯的《史記菁華錄》並未選入〈管仲列傳〉,因它故事性不足。而這一篇〈莊子問髑髏〉則是名篇,許多選本都選。西方文學名著也有與髑髏對話的情節。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第五幕,哈姆雷特從掘墳工人手上接過被挖掘出土的弄臣約利克的頭骨之後,問頭骨說,你從前的嘲弄、歡樂與歌聲,現在都到哪兒去了呢?莎士比亞此節的描寫,不如莊子此段短文,莊子與頭骨的對話包含了更廣闊的生死意涵。莎士比亞只言人生是一場空,莊子此文雖然精短,卻把生與死的討論都包含進來。

註一:第六講前半討論〈管仲列傳〉。

註二:論及〈管仲列傳〉時,曾說明該文的結構是一分為二。●

■此文為麥田出版社主辦的「王文興詩文慢讀六講」其中第六講縮減稿。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