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張乾琦鏡頭下的紐約中國城偷渡客

2009/03/05 06:00

望著窗外的陳先生(左圖)於1991年偷渡到美國,獲得政治庇護後,他的家人(右圖)已在去年抵達紐約與他相聚。(北美館/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從紐約經安克拉治飛回台灣的班機上,一堆說著福州話的乘客,不知從何時開始,這些經由桃園再轉機到中國的人,竟成為台灣航空公司的重要客源。為什麼是福州人?這在張乾琦的紀實攝影作品裡,意外找到答案,而這些作品,某程度上勾勒了一條存在於世界地圖上,卻極其隱諱的「外交」關係:一個台灣創作者在美國記錄的中國非法移民生態,其部分內容將在義大利呈現!

即將於6月初登場的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展出主題定調談「外交」,張乾琦為四位受邀參展藝術家之一,此次擬以「紐約中國城偷渡客」系列參展,該主題至今還在持續拍攝中,而在雙年展裡,除影像之外,還將增加錄像方式,內容則是未曾在台展出的作品。

張乾琦自1988年赴紐約,1992年起展開「紐約中國城偷渡客」系列紀實攝影,為深度觀察拍攝人物的生活,他不定期住進偷渡客承租的宿舍,每次約二到六個星期,與四、五位偷渡客擠在不到兩個榻榻米大的房間生活,並成為朋友。據他的觀察,偷渡客中約有三分之一在多年後有機會拿到身分,並把家人接到美國,但有些人終其一生無緣再返鄉見家人。

由於紐約中國城多數非法移民來自中國福州,約自2000年開始,張乾琦決定把鏡頭延伸到福州,記錄這些偷渡客留在故鄉的妻小,沒想到卻發現他們在故鄉的生活遠比流浪異地的偷渡客幸福萬分。於是,他決定以黑白呈現紐約的偷渡客,以彩色記錄那些偷渡客遠在福州的家人。

張乾琦的作品裡,看到了一些「過程」,那些終於取得身分與家人團聚的偷渡客,是否能在美國換得更美好的人生?或許將是「紐約中國城偷渡客」系列的續曲。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