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洛杉磯傳真〉 激情過後的思考英倫隨筆之十五

2009/04/08 06:00

◎王丹

英文有個單詞,叫「Dress Up」,意思是「正式著裝」;相應的,「著便裝」就可以叫做「Dress Down」。上週三的倫敦,就被《泰晤士報》稱為「Dress Down Day」。這一天,往日金融城裡那些川流不息的西裝客們不見了,大部分步履匆匆的上班族都是各色的簡便服裝──不過被眼尖的記者發現大多是名牌;很多公司乾脆就要求員工不要上班。這一天,整個倫敦城,到處可以看到警察:我在一個地鐵站等了5分鐘的車,就過去了兩波警察;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個小廣場,我在這裡每天早上喝咖啡喝了三個月了,沒有遇到過一個警察,今天卻看到三個警察晃來晃去的。這一切,都是因為G20。而週三,是抗議者們舉行大規模示威的高峰。

儘管如臨大敵,但是示威者的熱情沒有絲毫減退。全世界都在電視新聞上看到了這一天在倫敦市中心的街頭發生的激烈抗爭,看到蘇格蘭銀行的一家分行的玻璃被砸碎,看到手持盾牌的警察與蒙面的群眾混戰成一團,群眾高呼:「這是我們的街道!」「蛋」如雨下已經算是小把戲了,這一次,有人向警方扔過去的,居然是人造小型火箭炮!還有11位老兄,化妝成警察,開著改造的裝甲運兵車就上街了──當然全部被捕。到底是哪些人參與如此暴烈的抗議,他們有什麼訴求呢?

週三的抗議隊伍主要有四大陣營:反戰,反資本主義,幫助無家可歸者以及防止大氣變遷,主要人員構成是各種非政府組織成員以及大學生。儘管他們的抗議行動非常暴力,但是他們的訴求還是得到輿論的廣泛同情。除了警方之外,我沒有看到有什麼「譴責暴力」的輿論,相反,即使是《泰晤士報》這樣的保守派大報,也發表評論文章,大標題就是「其實這些抗議者是有道理的」。與以往歷次的G20抗議訴求相比,這一次銀行家明顯地成為眾矢之的,有的銀行的門口被噴上油漆標語:「銀行不停止搶劫人民,我們就要搶劫銀行」,而各個銀行也是視為群眾聚集的中心,這就是那些銀行的員工們被要求「Dress Down」的原因。這當然是因為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就是銀行系統的貪得無厭,而一些大銀行家繼續給自己發放高額紅利更引發群情激憤。

示威者得到同情,是因為這次的金融危機以及引發的經濟蕭條,的確開始在西方引發了反思過去的發展路徑的思潮。全球化消除了很多貧困現象,但是也製造了巨大的經濟泡沫,今天這個泡沫破裂了,就產生了更多的相對貧困,那麼全球化到底值得不值得?過去以為新興工業國家包辦了低收入工作,而發達國家會在高科技領域開創新的就業空間,因為自由貿易會使得人人受益,但是現在美國自己的失業率也已經創下歷史新高,貿易保護主義是不是可能回潮?最後,發展真的就是硬道理嗎?經濟增長的亮麗數據真的會帶來人民生活水平的實質上漲嗎?我們是不是要尋找一條新的經濟增長之道?如今呢,這些問題,都已經成為激情過後的思考。●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