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洛杉磯傳真】暴力,恐懼與極權主義

2009/08/12 06:00

◎王丹

回顧已經成為過去的20世紀,我們離不開三個關鍵詞:暴力,恐懼,以及極權主義。歷史是連續的,今天回頭去看那些不堪回首的過往,也許可以讓我們更為小心今天的現實。那麼,關於暴力,恐懼和極權主義,我們能說什麼呢?

在極權統治可以得到維護的時代,暴力已經成為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謀生方式以及解決任何問題的最有效手段。這是過去我們關注暴力問題的時候沒有注意到的。暴力產生的恐懼因而無所不在:恐懼同事之間的懷疑,相互之間的不信任,他人的謊言,恐懼被什麼機構盯住,恐懼言論收到控制。我們用這樣的內化的恐懼來自我監控,由此實現了極權政治最終的監控;在每個人的心靈中建立了有效的監獄。沒有這樣的文化和群體心理的基礎,僅僅是政治上的殘暴是不足以建立國家暴力的。換句話說,恐懼是國家暴力的基礎,沒有恐懼就沒有暴力,暴力能夠有效就是因為它施加的對象心中存有恐懼。

以往對暴力的研究,深入發掘暴力與恐懼的關係的不多。其實,恐懼是暴力問題的核心,離開對恐懼的理解,就不可能理解暴力。回顧極權主義的歷史,我們必須看到:極權制度是有群眾基礎的,而這種基礎來自於群眾心理。因此,極權制度是隨時可以再出現的。人類做為一個生物物種,其個體最大的恐懼就是死亡。因為個體死亡意味著生命不再能夠延續,而信仰和宗教就是試圖延續人的生命。所以為了克服恐懼,很多人選擇了宗教。但是,在政治壓倒宗教的地方,由於信仰被壟斷,個人的恐懼因而更難以被克服。這就是極權更有威力的文化因素。

我們更要注意到的是,暴力不僅僅是機制的工具而已,它本身就是一種機制或者機制的一部分。過去對極權主義的定義,忽略了暴力的成分和特點。或者只是將暴力當成極權的手段。其實,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1906-1975)已經指出,暴力本身就是極權的本質內容。Stephen Cowtois在《共產主義黑皮書》序言中也說:「(共產國家)把鎮壓當成制度,並在某些陣發的階段將恐怖上升為一種統治方式。」而製造出恐懼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種暴力,因此,對於暴力的理解必須擴大,不能局限於國家機器對於武力的行使。比如,限制出獄政治犯的工作選擇權的法律,也是一種國家暴力。因此,大規模政治運動和覆蓋全社會的宣傳也是一種國家暴力。這些屬於先發制人的恐怖行為,是極權主義的特殊的統治方式。過去的研究對於國家暴力的先發制人的特點沒有給予足夠的注意。

這些昏暗的結論其實也帶給我們光明。因為既然恐懼是暴力和極權主義的支柱,那麼,拋棄恐懼,真實面對自己和社會,不讓恐懼成為「皇帝的新衣」,就是戰勝暴力,戰勝極權主義的法寶。●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