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全民寫作的切片 第五屆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獎決審會議紀錄 圖◎王孟婷

2009/11/10 06:00

全民寫作的切片
第五屆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獎決審會議紀錄

圖◎王孟婷

時間:2009年10月18日下午2時30分

地點:《自由時報》一樓會議室

決審委員:吳晟、周芬伶、莊裕安、

陳芳明、廖玉蕙

(依姓氏筆畫排列)

記錄:魏妤靜

第五屆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獎決審會議開始,先由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執行長蔡素芬報告收件情形,本屆共收到922篇來稿,由鄭栗兒、李明璁、周昭翡、王盛弘、劉叔慧、李桐豪、劉梓潔、孫梓評等八位初審委員分四組進行初審,選出51篇進入複審。再由複審委員駱以軍、鍾怡雯、徐國能選出26篇作品進入決審。決審委員們一致公推陳芳明為此次會議主席,並針對本屆作品發表整體看法與評審重點。

廖玉蕙:以題材來說,寫親情的依舊大宗,但角度很特別,聚焦不會過於單一。就我評選過幾屆的經驗,今年的作品我還滿喜歡的,很多在寫法與內容上都很有特色,書寫死亡的幾篇還提到「送行者」,結合時代潮流。

周芬伶:我的看法倒是有點不一樣,這次的作品水準似乎沒有之前好,雖然有很好的意念,但是缺少有力的轉折。

莊裕安:這次的評選經驗還滿愉快的,這些小品文有的可發展成散文或小說,與以往狹義的小品文,如梁實秋、周作人等人的作品不同。之前幾屆評選時,覺得參賽者似以大學生居多,現在就覺得年齡層比較平均,可能有些人寫出的是他凝聚一輩子的經驗,我們從中看到各式全民寫作的切片,在文字部分,標準或許可以稍微寬鬆一些。

吳晟:我認為文學最重要之處在於「感動性」,這次我在閱讀小品文入選作品時,有幾篇甚至讓我有想哭的感覺。

陳芳明:這次入選的作品對文字的控制都很講究,在感情的掌握上頗有說服力,可能是創作者寫完後回頭審視時,有刪除多餘的贅字,看得到「提煉」在裡面,一些好的作品令人動心。

此次入圍決審的小品文作品共有26篇,經評審協商後,決議首輪圈選6篇,結果為:

四票作品

〈也是送行者〉(吳晟、周芬伶、莊裕安、廖玉蕙)

〈母親的衣櫃〉(吳晟、周芬伶、陳芳明、廖玉蕙)

二票作品

〈不斷長高〉(吳晟、莊裕安)

〈呼吸〉(周芬伶、廖玉蕙)

〈火葬場〉(陳芳明、廖玉蕙)

〈關於豆芽的聲音〉(吳晟、莊裕安)

〈母親的追蹤〉(陳芳明、廖玉蕙)

〈代禱者〉(周芬伶、莊裕安)

〈地位〉(吳晟、廖玉蕙)

〈自己的房間〉(周芬伶、陳芳明)

〈製皂〉(莊裕安、陳芳明)

一票作品

〈叛逆紀念品〉(莊裕安)

〈春天,你知道〉(吳晟)

〈嘴巴爬出的大鱷魚〉(陳芳明)

〈長鏡頭〉(周芬伶)

○票作品

〈少年的傘〉、〈島雨〉、〈繼承廚房〉、〈老宅之死〉、〈迷網〉、〈家庭遊戲〉、〈早餐〉、〈滿地裡亮晶晶的星星〉、〈禮物〉、〈竊字人〉、〈鰣魚宴〉

未獲票作品不進入評比,接下來評審針對獲得一票以上的作品進行討論。

一票作品:

〈叛逆紀念品〉

莊裕安:作者一開頭就很明確地做到「破題」。不過這篇我不強力爭取。

陳芳明:它有在我的十篇之內,作者對於那麼多的刺青為何選擇「蜻蜓」的原因,講得滿清楚的。

廖玉蕙:它的親情沒有寫進我的心裡,而且略顯造作。

〈春天,你知道〉

吳晟:這篇的自然書寫是很值得鼓勵的題材,它的結構凝煉、完整,文字美好而清爽。相對於這個時代,很多創作者偏好書寫個人心靈剖析的題材,此篇顯得很純粹。

莊裕安:它的故事性較弱,亮點不夠。

廖玉蕙:它有點五四時期徐志摩的味道,稍微跟時代脫離,也有點造作。

周芬伶:其實這篇最符合「抒情美文」的定義,但若以比賽性來說,分量較弱。

〈嘴巴爬出大鱷魚〉

陳芳明:我很少看到有人能將「恨意」寫至這種程度,作者使用隱喻寫出這個世界充滿仇恨,以文字點出了社會實象。

廖玉蕙:作者的立意很好,但我對他在文中使用的過多語氣詞「很感冒」。

陳芳明:這些語氣詞其實也表現出生活的苦悶感與困境。

周芬伶:我很欣賞作者的嘗試,此篇有如一則超現實寓言,但是字數似乎只夠他起一個頭而已。

吳晟:讀前面你不知道鱷魚究竟代表什麼,直到文章最後才小小地點破,沒有提升到「恨」的層次。

〈長鏡頭〉

周芬伶:這篇充滿了影像概念,敘事步調比較緩慢而不固定,切入的角度很有新意。

莊裕安:作者製造了「留白」的感覺,但他留得太白了,應該要多一點設計感,因為這篇作品少了一個繁雜的東西去襯托出這個「白」。可惜它雖有風格,卻沒有發展出意念。

廖玉蕙:它的文字太跳躍、語意不清,而且有點文藝腔。

陳芳明:我是覺得它太平面了一點,有實景,卻缺少故事。

二票作品:

〈不斷長高〉

莊裕安:它有一種跟電影《班傑明的奇幻旅程》相似的味道,寫法很新鮮。

吳晟:這篇我要特別推薦,文中以年輕一輩的成長對比老一輩的萎縮,讀來自然不浮誇,雖然很淡卻使人心酸與感動。

周芬伶:這篇前面寫實、後面魔幻,在語意上有斷裂,設計感也有點強。

〈呼吸〉

廖玉蕙:這是裡面少數談愛情的,作者把私人的小我跟社會連結在一起,結尾簡潔有餘味,文中提到「從來沒有走下去過那個公園」,正象徵了愛情的盲目。

周芬伶:它從題目到內文的設計都扣得很緊,作者從很遠的一端回過頭來寫,而不寫愛情當下的炙熱,以SARS做背景,也有一種「愛在瘟疫蔓延時」的況味,可以說在最少的字數內表達出最多的意念。

吳晟:這篇提到的情境令我「心嚮往之」,作者談的不只是情愛,他把青春情愛放在醫院這個充滿許多衰朽的地方,還連帶提及了社會背景,整體很有意思。

莊裕安:它可能不是一篇虛構的作品,作者對其中提到的病症非常清楚,感覺很真實。

〈火葬場〉

廖玉蕙:這篇夾敘夾議,作者就像帶著一個攝影機從遠方慢慢照到近處,用很少的文字敘寫人一生中的「恨離別」,令人感動。

陳芳明:作者如果不把〈驪歌〉的歌詞放入,整體意象會更好。

莊裕安:它的文字還算成熟,不過以「車站」當做終點的意象並不新鮮。

吳晟:我放棄它的原因,一個是歌詞很「俗」,與內文不搭;而且類似的題材,入選的另一篇〈也是送行者〉更為豐富深刻。

〈關於豆芽的聲音〉

莊裕安:不管是故事性或個人自我情感的投入,都很合情合理。

吳晟:這篇讀到後來令人有點想流淚,作者寫出了卑微生活者在一般小市鎮的生活樣態,書寫的情境使人容易進入。

廖玉蕙:它的時間拉得太長、場景太多,一個文章分成三個階段來寫沒有衝擊力,最後「拿空碗」的設計有點做作。

周芬伶:在感情面它沒有問題,不過結構部分開展得太慢,如果直接從「每一天都這樣……」這段開始會比較好。

〈母親的追蹤〉

廖玉蕙:我就是文章中提到的那種類型的媽媽,作者完全寫出了父母的焦慮。

吳晟:這篇文章比較平順,沒有其他篇章壓縮的語言,讀來也較無緊張感。

〈代禱者〉

莊裕安:這篇滿社會寫實的,如果作者能夠多寫些「騙人的一方」的觀點會更好。

周芬伶:作者用很多的對話呈現一個詐騙過程,後面有些不可思議的部分,與一般認知不同,很接近極短篇。

吳晟:不懂作者為何要特別牽涉到《水滸傳》,反而破壞了文章整體。

〈地位〉

廖玉蕙:這篇在談家庭主導權的問題,以代表團體的「餐桌」與代表個人的「書桌」的權力遞嬗,寫到家庭中看起來很簡單的地位變化,最後提到一個家庭的崩毀與放棄,感覺悽涼。

吳晟:它的意涵很深,大環境下有很多這樣的情況,我覺得它可以延伸出去解釋更多生命情境。

周芬伶:作者其實可以只從餐桌或書桌中擇一來寫,因為篇幅很短,他這樣寫顯得有些斷裂。

陳芳明:我建議作者只要從「記憶的深處……」那段開始寫即可,這樣可寫得更複雜一些。

〈自己的房間〉

周芬伶:它頗具女性意識中的「姊妹意識」,岔出一個很有趣的角度出來。

陳芳明:結尾沒有明確提到最後是姊姊還是妹妹贏了,反而更加說服我,顯示出兩者的爭奪意願都很強。

廖玉蕙:簡潔有力,裡頭蘊含了很深的姊妹情感。

〈製皂〉

莊裕安:它有一種黑色幽默,和女人想要報復的暢快與機智。

陳芳明:作者把內心的恨變成一種隱喻,用做肥皂的時間來忘記另一方的不忠。

吳晟:這篇跟第二屆小品文得獎作品張芬齡的〈洗衣〉很像,作者像是套用了一樣的模式。

四票作品

〈也是送行者〉

陳芳明:我對它的感覺就是「只有這樣」而已,你會覺得好像應該還要有點什麼,卻沒有拓展出來。

廖玉蕙:作者把那種「心情漸進」表達得很好。

〈母親的衣櫃〉

莊裕安:這樣類型的作品太多了,並不很吸引我。

陳芳明:一開始作者就不從緬懷的角度來寫,感覺他已經克服了悲傷。

吳晟:作者提到母親的衣服逐漸從花花綠綠轉為素樸,有一種生命反璞歸真的寓意。

最後,評審全數放棄僅獲一票的作品,而獲兩票以上的作品經評審商議、表決後,決定拿掉〈地位〉一篇,其餘入選。最終共選出十篇作品,分別為〈不斷長高〉、〈呼吸〉、〈火葬場〉、〈關於豆芽的聲音〉、〈也是送行者〉、〈母親的追蹤〉〈代禱者〉、〈自己的房間〉、〈製皂〉、〈母親的衣櫃〉。●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