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錄音

2005/11/16 06:00

第一屆 林榮三文學獎 小品文得獎作品輯 10之9

◎傅怡禎

九十四歲的老奶奶在往生的前幾天,一直喃喃低語,不只菲傭聽不懂,連常去探視的兒子們,也沒人聽得懂她說什麼。幾位兒子私底下商量,決定央請菲傭偷偷將老奶奶的話語錄下來。第二天,兄弟們在房外走廊反覆聆聽錄音帶,除了老二哥之外,其餘的兄弟全都猜錯老奶奶的意思。在旁邊安安靜靜雙手叉胸著的老二哥一直等到兄弟們紛紛放棄準備各自回家吃午飯的時候,才突然對他們說:「媽媽好像講了很多次『母啊!爸啊!趕快帶我回去』,媽媽是不是在祈禱呢?」

這故事是五叔在奶奶頭七時轉述給咱晚輩聽的,故事中那位老二哥就是我爸爸。聽完故事之後,我很想問爸爸:是不是真的?不過礙於喪母之痛,就這麼隱忍不再提及。

大半年前,我一時心血來潮,竟然打算建構一本家族史,先由爺爺、奶奶、外公與外婆的故事開始寫起,然後依序回溯到三百年前來台的開基祖。由於沒什像樣的族譜可以參考,而人瑞級的長輩又在近一、兩年內凋零殆盡,想建構一個微不足道的家族移民開發史,自然是一項難度很高的大工程。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我決定來個田野調查,首先便是請爸媽錄下他們爸媽的故事。

當我拿出兩台可錄式隨身聽時,爸爸和媽媽不是以工作忙碌拒絕我,就是以改天為由搪塞我。為了落實理念,我是吃了秤砣鐵了心,硬是將隨身聽放他們床頭,請他們務必在忙餘或睡前錄下關於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點點滴滴。

過了好一段時間,我先拿回給爸爸錄的那台隨身聽,結果錄音帶一片空白,爸爸根本沒錄。我問爸爸是不是不會錄?他只是輕輕地擺一擺手說:「算了!」

至於媽媽的隨身聽,錄是錄了,放出來一聽,全都是嗚咽的啜泣聲,一個故事也沒。

一個下著毛毛細雨的週末深夜,我不自主地把玩那兩台隨身聽。我突然捫心自問:錄音有這麼難嗎?經過一下下的掙扎之後,決定先從自己開始錄音,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才能知道那個環節會出什麼問題!

錄音鍵按了半晌,腦袋依然一片空白。醞釀一陣子情緒之後,第一句從嘴巴迸出來的竟然是:「好久不見,我好想您們……」

上大學的時候,總認為爸媽過分保守,車子不肯買,股票也不肯投資,好像沒一樣跟得上時代。直到現在,我才明白,那不叫保守,是安分──隨遇而安且堅守本分。我也終於明白,爸媽的錄音帶不論是空白或是哭聲,都是一則動人的人生故事;而奶奶那一聲聲震撼我的「母啊!爸啊!趕快來帶我回去」,則是一場最莊嚴的生命禱告。 ●

■傅怡禎,1967年生於屏東。目前就讀於文化中文博士班,並服務於大仁科技大學。曾獲台灣省文學獎、耕莘網路文學獎、大武山文學獎、吳濁流文藝獎、黑暗之光文學獎、宗教文學獎、海洋文學獎、打狗文學獎等獎項。

得獎感言:生命的美好絕不是取決於時間的長短,不論是新生或將逝,自有其肅穆莊嚴的一幕。自從聽長輩們轉述奶奶往生前的喃喃祈禱,那種令人動容的場景,時常盤旋在腦海中,並引導我重新審視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 評 - 審 - 意 - 見 -

無蹤 評〈錄音〉

◎張曉風

一切有形,如華宴冰雕,無法挽留。一切聲音,如香過鼻,轉眼無蹤。

然而,我們卻發明了照相機,錄音機。這是我們的貪,也是我們的妄──一但少了這份貪妄,人也難以為人吧?

先人的傷痕,先人的悵惘,先人淡淡的哀愁和喜悅,先人在生死之際的哀告,豈是一一皆能入機而錄之的事?

小小後生,也只能向歷史說:「有些事,我未之聞,我未之錄。」 ●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