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機場書店再起飛

2005/11/17 06:00

◎王岫 圖◎蘇意傑

國內作家羅蘭女士有陣子喜歡搭車到中正機場,不為了旅行,只是在那兒找個位置喝咖啡、看書或寫點東西。她這習慣,大概是機場明亮舒適的環境,和來往機場那些即將或已經移動不同國家的旅人所蘊藏的興奮或滿足感散發在這個空間的氛圍,令她不禁也能躍動著熱情和活力的細胞罷!

可惜我們中正機場雖然有一、兩家小書店,但不能讓羅蘭女士喝咖啡和看看新書兩者兼顧。如果我們國內機場也能像鍾芳玲女士在〈機場書店〉(載於其《書天堂》一書內)這篇文章所敘寫的舊金山國際機場,駐有英國著名連鎖書店「史密斯書店」(WHSmith Books)──這個書店不僅設計新穎,陳列圖書不乏水準之作,店中一角並附有咖啡區(像敦南誠品一樣)販賣飲料和糕點;優雅的氣氛讓行色匆匆的旅人,也能放鬆心情──那麼,羅蘭女士將會更喜歡機場的氣氛。

是的,過去一般人的印象是,有的機場雖設有書店,但規模通常很小,裝潢也很陽春,裡面又兼賣報紙、風景明信片、紀念品……等等,書籍反而是配角似的,有些書店甚至像個街頭的書報攤而已。所以美國著名小說家厄普戴克(John Updike)就曾抱怨說:「你進入機場書店,絕對找不到一本我的書。」這當然是指機場書店不是太小,就是只流於通俗之書的販賣而已。

但在歐美,跨國大型連鎖書店進軍許多國際機場,以及一些獨立書店也將觸角延伸到當地機場後,機場書店已成為圖書零售書商開疆闢土的另一個新天地,也是讓他們業績再起飛的黃金店面。

書店業者將眼光投射到機場,自是近年來旅遊、商務活動的活絡,使得國際機場旅客年年增加,再加上接機、送機的人,總讓機場熙熙攘攘滿是人潮。依據統計,不管休閒或商務旅客,每人到機場候機,平均總得逗留103分鐘,除了辦理登機手續外,應該還有許多間可逛書店。特別是商務人士,平常業務忙碌,大概只有在飛機上或在機場等機時能有空閒閱讀,所以機場書店常成為他們光顧最多的書店類型,而且以他們的身分,自然消費頗多。另外,飛機經常誤點,接機的人如果看到有書店,自然就成為他們打發時間的好地方。像羅蘭女士這種喜歡機場氛圍的人,如果機場有好書店,當然更會吸引她們前來。所以說,機場書店的顧客,雖然不像一般街頭書店,大都是有意拜訪的,但是它無意的潛在顧客,卻是相當龐大的。

也難怪美國最著名的大型連鎖書店「博德」(Borders)公司也在今年起開始進駐機場了,到今年底前,它將在北美18個機場設店。「博德」的規模和響亮品牌,將會促使機場書店的品質和形式更有革命性的變化和競爭。

其實,著名的零售商「赫德遜集團」(Hudson Group)早已看到機場書店的發展性,它們在兩年前便斥資買下「史密斯書店」的北美155家機場書店,到今年更以自己的「Hudson Booksellers」為名增加了50家書店,包括最近要成立的孟斐斯(Memphis)機場的書店;同時它也在原有的450個機場書報攤中的350個,增放比較有意義的書籍。業績可以顯示效果,2004年,「赫德遜」的機場書店總營業額是八千萬美元,今年已可望突破一億美元。現在他們的機場書店,都有三千至八千冊圖書的容量空間,書報攤也可以擺置一百至三百本圖書。

本部在亞特蘭大,以經營機場商店為主要業務的「百樂迪」(Paradies Shop)公司也在去年後期,以「Heritage」為名,開了12家機場書店,今年,他們更向《紐約時報》申請許可,將新設的書店以紐時為名。十月分,在來辛頓(Lexington)機場重新裝潢、改建的原Heritage書店,便改名為「紐約時報書店」(The New York Times Bookstore),第二所新的紐時機場書店,雖然時間未定,但已確定在哈特福(Hartford)機場設置。百樂迪開的書店,也實施回收制度,旅客原價買來的書,看完後,在六個月內,都可以以半價賣回給任何一家百樂迪開的書店,百樂迪會再以這個價格重新出售。

連機場的食品代理商HMS Host也開始參一腳,他們也將在年底前開設13家機場書店和120個書報攤。各地的獨立書店,更早已在當地的機場搶灘,密爾瓦基以二手書和古書知名的「文藝復興書店」(Renaissance Bookshop),從1970年代後期就在密爾瓦基機場設店,以航空、歷史和烹飪、小說及古書等類圖書為主。有些機場也會邀請當地一些書店來設店,以營造本地的地方特色,像波特蘭機場的「包爾威書店」(Powell's Books)、舊金山機場內擁有2700平方英呎面積的「Books Inc.」、華盛頓雷根國際機場的「奧森書店」(Olsson's Books & Music)等,營業情況也都不錯。

機場書店租金、人員薪水都比街頭書店高,營業時間也長,營運成本自然較高,所以一般都避免獨立性,也就是只有機場店而沒有街頭店。一方面從機場書店賣的書,可以當作街頭書店的測溫計,舊金山機場的「Books Inc.」的老闆杜克(Michael Tucker)便體驗過一本新書,在機場書店早上五點到七點間便賣了四、五十本,那麼這本書一定是熱賣書,晚點開門營業的街頭書店便可預做多進書的準備。

即使營運成本高,但機場書店大都績效不錯;不只美國如此,如果照營業面積計算,機場書店的營業額在日本據說也算是頂級了,這還是在顧客攜帶行李不便購買下的成積呢。我們國內的大型連鎖書店如誠品等,似乎還未進駐中正機場或松山等國內機場,以致機場內書香氣息比不過免稅店的酒香、化妝品香,看看北美機場書店的發展,或許可供我們當作他山之石的參考。 ●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