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巴黎奇遇記> 她是矛盾女

2010/11/14 06:00

Paris

◎松鼠藏果實 圖◎潘昀珈

我以為作家是哪裡都可以去,哪裡都要去的。在巴黎,營業過午夜的咖啡廳代賣菸草與獎券,充滿下流、又絕望又不肯絕望的情調。在那種地方,不斷會有人來問妳是否過得好,但他一問妳就知道是他自己正非常過不去。我之所以特別喜歡這一家,是因為它正對著電車道,可以看電車叮叮噹噹在夜裡來去。氣氛啊氣氛。

那晚我正在喝沛綠雅加薄荷。一面想起曾有不懷好意的年輕男人告訴我,沛綠雅是奢侈品,因為比酒貴。這以後薄荷沛綠雅的濃綠色總給我一種優渥的犯罪氣質,尤其在這充滿敗壞與自毀氣氛的咖啡廳,這種階級性的犯罪似乎又比打架鬧事嚴重得多。

強暴犯的好朋友

說話的是我隔壁的法國女人,我和她肩併肩地坐著,因為決定要聽他們的談話了,我沒有朝她看一眼,打算假裝自己是不懂法文的。但是我可以看到她說話的對象:那是一個老男人,明顯地上了年紀,有老年人的那種話講不清楚。他在嚴重的憂鬱中,他是皮條客之流,再過幾天就要因為強暴罪而去見法官。

這一切,我都是從這女人對他的教訓中聽來的。成為女性主義者如此之久,這還是第一次親身與聞活生生的人教訓強暴犯的現場──他的判決並沒有下來,但是這兩人大概因為反正是自家人,對這是強暴並沒有什麼意見不同──尤其是,這並不是這個男人首次被送上法庭,這個女人拿他當慣犯罵,他也不還口。這女人對什麼是強暴非常有概念,教訓起這男人也是毫不留情的。她非常憤慨,反反覆覆告誡他:「這就是強暴!這就是強暴!」我沒想到,在這醉生夢死之地也會聽見如此大義凜然的話語。

我這也才注意到,男人雖然垂垂老矣,但比一般男人都魁梧得多,現下只是精神萎靡,如果真要動起手來,他還是肌肉是肌肉,骨頭是骨頭,不乏蠻力。既然強暴的不是陌生人,像他這樣不稱頭,當然也不是用拐騙的。從女人教訓他的前後文聽來,他仗勢的還是體力,用的是低層次但有效的暴力。

我讚歎這個女人頭腦清楚,但也不禁疑惑道:既然這個男人有幸擁有如此益友,為什麼還會犯下強暴這種可恥的罪行呢?

這兩人的關係是什麼?首先是他們完全不像互有性吸引力的男女,這還不是因為男人年紀大,女人年輕之故。他們的互動中完全沒有什麼線索讓我覺得他們曾經有過性吸引力──如果是這種關係,不論男女多少會有一些性氣息的殘餘──所以我感覺兩人之間存在一種真友情。如果這女人是賣身的,她至少從來不曾歸他管,受過他的保護或挾制。最有可能就是他們曾屬於同一個生活領域比如在同一區做性交易,但之間沒有從屬關係。如果這老強暴犯曾經有恩於這女人,恐怕是在一般所說友誼的範圍內。當然這都是推測。這女人是我見過對強暴表現出最超然公正的態度的──大概因為她有的版本非常詳盡,使她下起判斷最沒困難──他們對強暴一事沒有任何疑慮。

這是第一次我有機會面對「強暴犯的好朋友」這種奇特的存在。大部分的時候,為強暴疑犯說話的「朋友」都是因為不信有強暴存在的,他們出來說話,是因為他們要為他們的朋友說話,而這朋友在他們心目中與強暴犯的形象上不相容的。從某個角度而言,強暴犯的好朋友是個艱難的概念與行為,除去強暴犯與強暴犯之間物以類聚的情感,在我們的社會上,所謂接受強暴犯的人,多半是對強暴犯之為強暴犯的事實存而不論或視而不見──所以嚴格說他們並不是強暴犯的朋友,他們只是朋友罷了──既然他們並不思考面對強暴一事。

矛盾者的盲目快樂

這個女人是我見過處在最深的矛盾但也最不自知的一個,後來我常用她做為例子與人討論人類的矛盾行為可以有多深。「矛盾之女」雖然掌握強暴的事實並擁有反對強暴的智慧,但她卻又同時確確實實是強暴犯的後盾。在她下半場的談話中,儘管她對強暴深惡痛絕,她仍希望強暴犯可以逃過法律制裁。她衷心期待他勝訴。她給他打氣,提振他精神。我算是開了眼界。

這與她之前對強暴的反對完全是矛盾的,但她絲毫不覺──這也不真的令人訝異,他們是朋友,我們可以希望朋友不幸嗎?不要忘了,從務實的角度來看,今天固然是這個惹上強暴官司的男人消沉至極打電話找這位「矛盾之女」,是他需要她這個朋友,但在這個麻煩當中,她其實同樣享受著被信賴、被需要、被承認的驕傲與快樂──就像所有友情會提供的基本滿足。說穿了,強暴者仍是給她好處的人,她如背對強暴犯,就是背對她個人可有的「好處」。

「矛盾之女」當然不是什麼大惡之人,她自己並不在犯罪的第一線上,如果妳問她,她可能還會覺得自己已經苦口婆心地制裁犯罪者了──當她在罵強暴犯時,她也並不是罵假的。但她罵完也就算了,難怪友情能常在。她不將是非放在友誼之前,也不主張強暴犯該主動認罪。她既不是「法律之友」更不是「不在場的人類之友」。這或許也是為什麼她能保持心情開朗與自我感覺良好的關係。「矛盾之女」是魚與熊掌兼得之人。矛盾並沒有造成她困擾,也許人類遠比我們想像地難以發覺自身的矛盾。我驚異於她盲目的快樂,但絕不、絕不打算擁有它。我喝完了我最後一口沛綠雅,結束我的傾聽,不用再假裝始終沒有喝完它。●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