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閱讀小說.長篇精摘】 納涼小記

2011/02/27 06:00

【閱讀小說.長篇精摘】納涼小記

◎陳允石 圖◎龔萬輝

歷史上再沒有哪一任宰相如這對兄弟一般出奇了。左邊是哥兒皮包骨,右邊是弟弟皮貼骨,兩個總是一搭一唱互做調補,這從他們的長相上也能看得出來:左眼大右眼小,一副悠容滿面,天要壓頂也不關我事的是包。右眼大左眼小,就是與他人說趣也樂得苦哈哈,「要做祭了一定專先挑我做犧牲」的,則是愁雲又慘霧的貼。他們總時時刻刻在一塊兒,就像皮與骨黏得緊緊——他倆身形的確也是如此。若是皮骨分離,也用不著為人了。

包貼兄弟打從任了履禮宰相後,兩顆酸臭的癩痢頭是治好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不少,看那檜木床上不鋪著錦緞絲綢?金盤銀盤裡不盛著山珍海味?對於他爺兒倆來說,擁有此般享受倒也適切公平,畢竟管的事多,張口閉口都得經過深思熟慮,方能符合哲學標準,樹立強烈個人風格,相當耗費精神。然而窮慣了的包骨貼骨,上了床就不自覺哎呦了起來,好似萬刺針身,還不如酷夏躺地板,嚴冬臥灶上纔夠舒服。更遑論那經年挨餓的肚。菜一上桌兩人便隻手扒了,蹲在地上快快嗑。嗑完了,連擺著的銀製碗筷都免洗,省卻下人好幾道功夫。這等需要細嚼慢嚥,細心品味的好料理,就被他倆如此瞎拚了下腹。加上習慣了粗茶淡飯的腸胃仍未調適得當,一碰油便瀉,再吃再瀉,屢試不爽,嚇傻了僕人管家,怒煞了裡頭掌廚的老大,私下都諷著瘦子瘦一肚子餿,窮子富了也難跩起頭。原本掌廚的蔡師傅以為自己入了皮家大院後,即是命有貴人相助,從此要發達了,遂準備在廚藝界大幹特幹地,料想由宰廚,一路煎、蒸、炒、煮燒到國廚。而抱此謝心,蔡師傅也盡量達到餐餐美觀溢香爽口,色香味俱足的境地。豈料包兒貼兒兩位大人那雙尊肚是不領情還是不爭氣,將小蔡氣得如稻穀下鍋炸成了米果子,帶著一身油膩及怨念跳槽至別處去矣。後來還是請街邊賣豆腐腦兒的七彩婆罷,按進飯時刻來煮個地瓜粥,或是燙盤野菜啥地,好寬寬皮家兄弟的胃。

又說某日,希格專程往皮院裡去,確有要事相求。進了門檻兒,只見這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活寶爺兒蹲在主廳的窗櫺下互捉蝨蚤,爭相將指縫裡的蝨蚤捏斃。兩人聽見蝨蚤發出的剝剝聲也挺開懷,嘿嘿個三兩下子就將散在掌心上的碎蝨蚤,花生米似地往嘴巴裡送,看得希格與侍衛臣子們渾身發涼,老半天仍吐不出一句話。還是弟弟先抬起頭,再拐起樂陶陶的兄長,一副死了死了、吾命歸矣般悲悲悽悽模樣,告知包骨國王大人來了,快丟掉手中可口的殘屑罷。

那哥兒目光向國王投去,確定貼骨無看花眼,二話不說便先在地上滾了四、五番,滾了半晌還不起身,腳一勾也把貼骨往樓梯下撲去,噢噢噢地抱著一起滾。滾累了,乾脆也就躺著罷。眾人們見此,原本心裡還直呼包骨明事,懂得向國王行大禮。不過這一行人隨後便知,那是兄弟們好死不如賴活,枕塊不如地板涼快,站著不如躺著人生哲理之大落實,弄得大夥兒啼笑皆非,先掩著袖子將無可奈何的臉色褪去了再說話。這當兒全都看著希格——尤其是貼骨,那隻小哩小哩的左眼倏地睜大,眼睛不對稱的毛病總算暫時得到良方,淚汪汪地朝向國王,手還緊緊拴著包骨的褲頭。希格摸了摸鼻子,只喚了侍者道:「去跟小妖討些花瓣,來給大皮小皮沐浴好了。」說完便轉身往門口走去,連要事也別談別商量。他倆目送逐漸遠去的國王身影,心一鬆,恰巧躺著也舒服,便安安穩穩睡去了。

關於皮家兩兄弟的傳說還有許許多多為人所樂道。這對宰相尚存人間,卻負有偶像一般的盛名,就連梳汗巷裡唱戲的小叫天,也把爺倆兒的故事編成本子,唱了七七四十九夜未曾停歇。甚或,一些沿路討飯的乞兒也以皮事勵志,相信天熱烤不死,地凍人有志,一切不怕不怕,久旱必逢甘霖,運命終會否極泰來。於是,幹乞兒這一職業的老的小的都發神了起來,走路有風,帶勁捨命地乞討,討齊了銀兩,包下小叫天四十九夜的《雙皮相》戲。不過這些口說故事說南說北還是以賴家莊所傳版本為藍圖,再加以附會謄改,我家說皮兄皮弟是神人下凡,偶然遊戲於世間的星斗轉世。你家則在他們的癩痢頭上作文章,所謂不拘小節,真人真情,活脫脫是隱遁高潔之士的一等一楷模。不管怎地說,這故事每每為人道起,賴家莊的名聲便更上層樓。故事被傳唱了三年,也把賴家莊徹頭徹尾唱成了「皮家莊」。

「皮家莊」雖號莊園,其實地如豆大,大到西村頭燒飯,東村尾都能聞見味兒。裡頭的人個個如稻桿兒細瘦,好些漢子們瘦到心坎處,就是走路也要一掰一拐地,好似腿骨細到在不知不覺中被折斷啦。故此,莊園又有「折村」這一諢名。

話說從頭。莊裡有兩大家族,一姓賴,二姓皮。姓賴的全待在一家大四合院裡,後背山,前面海,與海隔有一片再怎麼種就是種不出善良穀的惡地。另一群姓皮的就散居在這惡地上,終年替賴家人擋海風,臉皮子多少也因此長出梨面上那一塊一塊的疙瘩。姓賴的當是富多了,因為靠山的土地歸他們所有,即使種種果樹也強過那片不死早半殘的皮家惡地。就衝著這點小好處,賴人們竟欺壓起皮人們來,一開始說請皮家的幫忙,挑了果籃把果實背到鄰村賣些錢,裡頭的五分之一就賞了這些出苦力的皮人。後來果子有甜有汁賣得甚好,賺得多,便把賴家的樂出了毛病,養出了壞心眼,打定主意香的辣的都留給自己嘗,費力的差事就落到平時吃盡苦頭,結帳時領個零頭的皮人肩上。

礙於時節困難,一列列在果子林裡忙得瘋癲的皮家大小,不得不屈從賴家的淫威。打從翻土、播籽、施苗肥,到摘果、入籃、販賣都是姓皮的做,連管理林地的賴財、賴康二人,平時也極盡偷懶之能事,要不放牛吃草,頭頂太陽再大還有帽子遮著,曬不死人也睡得香甜。要不就靠樹坐著,兩眼乾瞪著天,傻里傻氣蠢呼呼地不知在腦裡轉啥日常性自我答辯。一回過神來,看到皮家的喘口氣歇息片刻也不讓,立刻抓起腰上插的藤竹兒咻地就是一抽,還免費送上一頓大斥:「本事夠了就滾回自家那片混地替仔娃們把屎尿去,我看你們能施出啥子好物來。有活兒能幹就趁機幹,莫把賴家祖宗們的好意做枉……瞧!烏龜都追上你們這群慢不拖拉的廢渣啦。」賴財、賴康的藤竹兒聲聲抽在皮家人的膀上腿上,彷彿兩家有何深仇大恨似的,就是婦孺也照打不誤。

這裡邊有個仔仔被打到哭了起來,那仔仔的哥兒便放下鋤子跑去拍拍仔仔的背,哄著不怕不怕,久旱逢甘霖,否極泰來否極泰來。姓賴的兩個傢伙打到臂子痠了也罷,總之是懶得繼續打,於是張張筋骨就回四合院飲茶去了。這位哥哥看姓賴的已走遠,便牽著仔仔對眾人說:「姓皮的大家,我們吃不起饅頭也要爭口氣,做何不往他處發展,硬要留在這,成天如蝸牛背殼子白白受苦?再說地勤人不懶,千賣萬賣不如扛將鋤子往地裡翻土塊,豈有去哪裡活不了的道理?」

說話的小哥兒就是當今的宰相皮包骨,而當時被打到淚海汪洋的仔仔,就是弟弟貼骨了。那天之後,皮家上下共計三十多人收拾好個人的家當,連夜往居中的方向去了。他們走越層層山嶺,終於翻過嶡巖,也就在腰川落了腳。後來際會成熟,國王獨自到森林打獵散心時,被赤鍊蛇咬傷了,還好讓當時邊走邊啃著饅頭的雙皮兄弟給遇上,救了這位本來打獵卻給獵打的糊塗人。弟弟皮貼骨幫這傻漢包紮完畢就躲到皮包骨的身後匿著,說害羞嘛,也早二十有三了。國王見這對兄弟有趣極了,一個是穩如山的樂天,總張著口不識愁地笑開嘴,另個卻柔似海,煞是忡忡憂心貌。最要緊的,便在於他們皆對他國王的身分毫不知情,卻也能好心對待,十分看照。希格與皮家人朝夕相處,同做活共分食,某日看著太陽西落,忽然想到履禮不正空個宰相的缺嘛?他望著這對手足情深的兄弟,心中的重擔便如手裡一把農事完成即返原處的耙子,有了依歸。

事後賴家人風聞皮家出了宰相一雙,在林地摘果的個個都滑了大跤,直說不相信皮人這杜鵑窩竟會飛出金鳳凰。這下子,姓賴的可擔心自己昔日曾開罪重臣,明日項上頭顱恐怕危矣。千思萬索下,便想了這招賴家莊變皮家莊的改名技倆,反正明哲保身為重,老祖宗的姓就先擱一旁兒罷,老祖宗會寬待的。自此之後,姓賴的只說姓皮的好話,都是盼望包骨貼骨二位大人能夠既往不咎,不是有句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嘛?賴皮賴皮地,都屬一家親嘛。其實皮家人也沒忘了過去賴家人的壞心腸,但是說到底,當初若無姓賴的,今兒個怎善皮之名?彷彿還得感念他們似的。日前有人向雙皮宰相請問世道,大皮搔了下耳朵,就來句「金子的前身不都是石子」。隨後,小皮也抱著肚子,羞羞地緩聲接了「滾破了頭皮,滾破了青苔,滾出一頭頂天光」。語畢,兩兄弟又自顧自地抓起蝨蚤,剝剝剝地剝個半天沒完。●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