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影攝沖繩島斷崖的美麗與恐懼 詹姆斯‧中川治來台開展

2011/03/08 06:00

詹姆斯‧中川治的崖「BANTA」系列作品將來台展出。(1839當代藝廊/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2009年,美籍日裔攝影家詹姆斯‧中川治以其作品「崖」(BANTA)系列獲得古根漢藝術獎,隨後又在2010年拿下日本東川獎「新人作家獎」(Higashikawa Award - New Photographer Award)。中川治將帶著他的「崖」共15件作品,於本週來台展出並舉辦講座。

中川治於1962年出生於紐約,在東京成長,15歲移居美國休士頓,目前任教於美國印第安那大學藝術學院攝影系主任,對這個年紀的日裔攝影家而言,其成就相當受西方肯定。

由於橫跨美日的雙重文化背景,中川治長期以跨文化的視野關注記憶、歷史與家族的命題。「BANTA」就是以其妻子的故鄉沖繩島的斷崖作為拍攝主體,應用數位科技與高階數位攝影技術,將數以千張的數位檔案合成為超寫實(hyper-real vision)的逼真畫面,勾勒出崖壁驚人的細節,創造令人震撼的臨場感。

「BANTA」是沖繩島對高於海平面100公尺的懸崖峭壁的說法,中川治說「長久以來,我難以忘懷第一次站立在懸崖上的鮮明印象:放眼無窮的海洋,湛青的天空,被歷史刻劃而更令人敬畏的峭壁,種種回憶之美。」

在一次造訪崖底時,中川治被潛藏於崖壁深處的力量深深撼動,「陰影從崖壁的狹縫裡滲出,白色的彈坑滿佈於裸露崖壁表層的珊瑚石灰岩上,燒成焦黑的洞窟,」中川治說,「這些遺跡都赤裸裸地提醒著人們,崖所目擊的一切。」

於是,經歷6個月的攝影與探索,中川治又花了近半年時間,以極度精密的技術拼合影像,重塑出腦海中的圖像,如同他說的,「BANTA不僅成為沖繩島歷史的隱喻,也是我游走於美麗與恐懼之間的經驗。」

「BANTA崖」詹姆斯‧中川治攝影展,在1839當代藝廊,3月11日展出至4月24日。3月12日下午,則有中川治與1839當代藝廊執行長邱奕堅進行的講座。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