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旅遊】大家來蓋耶誕小屋─印尼西巴布亞省

2011/12/07 06:00

達尼族酋長看起來非常酷。

撰文˙攝影/李啟端

為了一場慶典,特地宰了50隻豬慶祝。

世界各地慶祝耶誕節的方式,大同小異。一般西方國家會放很長的耶誕假加年假,除了參加教堂的聚會、化裝舞會,還要吃聖誕大餐等,當然還有12月24日晚上的報佳音,至少要狂歡一週以上。

耶誕節到了,大家一起來設計耶誕小屋。

而孩子們最期盼的應該是耶誕老人來送禮物,所以東方國家也會東施效顰一番,找幾個體形圓胖的滑稽人物,穿起紅袍紅鞋、戴上紅帽子、白鬍子,扮演耶誕老公公送送糖果,逗兒童開心。比較特別的是在伊利安查亞(Iran Jaya)島上,當地的耶誕節習俗是比賽蓋聖誕小屋!

在大家的合作下,一個食物塚完成了。

◎充滿神秘伊利安島

伊利安查亞位在澳洲北部的巴布亞島,舊名伊利安,是僅次於格陵蘭的世界第二大島,由2個地區組成,屬於大洋洲的東半部-巴布亞新幾內亞,已經是一個獨立國家,而西半部則是屬於印尼的西巴布亞省。

這裡住著250支以上的土著部族,他們仍以最原始的方式過著最簡單的生活。

原始部落的男人很多是不穿衣服的,只在私處戴著一個長長的瓠瓜做成的葫蘆套,保護他們的寶貝,他們叫它Koteka。

女人則圍著草編的裙子,已婚婦女的裙子叫yugar;未婚女子穿的叫sili。她們喜歡從頭上往背部披掛下一只長長的藤草編織網袋,它的用途無窮,甚至可以用來背負小baby。

住的是稱為honai的簡陋圓形茅屋,土人的honai裡並沒有床,除了當中是燒飯的爐炕,人就睡在四周鋪著乾草的泥地上。他們有一種奇特的傳統烹飪方式叫Earth Oven Cooking……。

總之,你很難想像地球上會有如此奇特的一塊地方,深山裡的許多部落,像仍舊生活在石器時代。

◎別出心裁聖誕小屋

印尼本島居民以信奉回教為主,但在這蠻荒聚落伊利安查亞島上,自從改掉了食人惡習後,如今絕大多數便都信奉起基督教,成了虔誠的基督徒,所以每年在12月中這裡就開始瀰漫濃濃的耶誕氣息,他們的聖誕節有著很特殊的慶祝方式。

由市街沿途一直到深山裡,到處可以看到土人們在蓋房子,這些房子說大不大、說小也並不小,大約4~6坪。說它是蓋來住人的就太小太簡陋了;說它是玩具屋,它還可以容納1~2個人在裡面睡覺呢!

最有趣的是這些小房子用的建材非常奇特,可說是琳瑯滿目,有樹枝樹幹竹竿支撐的、有各種木板釘的、竹片藤條編的、茅草舖的、石子堆的,最稀奇的是用裝雞蛋的紙盒當門面的。

它們甚至還附建有庭院、有圍籬、有池塘、有小橋等等,非常講究。因為實在太好奇了,所以想低頭彎腰進去一家家拜訪,才知道這是伊利安島上過耶誕節的特殊習俗,也就是搭蓋聖誕小屋比賽,看誰造的小屋最美觀、最溫馨、最別出心裁、最富有創意呢!

特殊習俗 男人戴寶貝套

伊利安最大的3個部族是達尼、拉尼和雅里族,各族的語言全然不同。各族的Koteka也各有巧妙不同,最常見的達尼族是一頭大一頭尖、像個小喇叭的彎曲牛角型;雅里族人個子特別矮小套子卻特別長;拉尼族套子非常大上下一般粗,像個大竹筒,裡面可以攜帶隨身物品如錢幣、煙草,你相信嗎?導遊說有一回他聽到裡面有聲響,探頭一瞧竟然放了隻小雞呢!如今世上也只有這裡能看到這種Koteka族了。

此地土著屬於太平洋三大文化圈中的美拉尼西亞人,他們皮膚黝黑、頭髮捲曲、闊臉寬鼻。其實他們很友善,你可以用香菸當作友誼的橋樑,因為土著不管男女,他們的最愛就是抽煙。不過這是個男尊女卑的社會,男人可以取兩個老婆,用餐時男人吃肉,女人小孩只能吃些素菜。

這裡村與村之間都以圍籬為界,圍籬有許多種:茅草的、竹編的、木樁的、還有石頭堆的等等,只要手邊有的材料都可以拿來做圍籬。一般圍籬約一個大男人高,大門上有茅草頂,但多半小聚落都沒有門,必須翻爬圍籬進出,不是很麻煩嗎?究竟是防小偷還是防君子?應該是防野獸吧!

熱鬧慶典 宰殺豬隻慶祝

傳說中的食人族這裡確實存在過,他們經常要獵新鮮人頭祭神。但自從基督教傳進來後,這種殘忍的不良習俗已慢慢被感化而廢止了,所以此地的土著如今大多信奉基督教。

今天這裡有一場慶典,就是Bulama村的教堂落成。來到新教堂所在的Bulama村集會場,走進大門,眼前的景象真是令人瞠目!小小的新教堂佇立在場地中央,四周圍籬上像曬衣服般掛滿了一大塊一大塊剛屠宰分割的豬肉,場地裡有近千達尼族人在忙碌著,原來他們自夜裡3點鐘就由四面八方、千里跋涉來到這聚會所,開始屠宰豬隻。在巴布亞,豬的身價很高,因為任何慶典都需要牠。

導遊卻說:這只能算是個小慶典,不過殺了50幾隻豬,一般慶典都要宰個百來隻,最大的慶典他看過殺350隻以上的。但能看到這麼熱鬧的場面,已夠令人瘋狂了!

12月是此地的雨季,昨夜下了一夜雨,教堂四周滿地泥濘,儀式開始前突然聽到一陣吼叫,只見一群穿胸罩、下身圍著草裙的女人呼嘯著向大門外奔出去,不一會跑回來時每人手上都抱著一大把乾草,散鋪在教堂前的泥地上,這樣一去一回跑了3趟,很快的就完工了。儀式準時在10點半開始,人們就圍坐在鋪著乾草的地上。政府派來的中央級神父剪綵後,便將教堂的鑰匙交給當地神父。他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持著鑰匙啟開了新教堂的門,然後群眾簇擁著歡呼著:ho!ho!ho!進入教堂舉行開幕彌撒。

教堂不大,最多只能容納70~80人,所以大部分人還是留在外面。他們在烈日下低頭禱告,那份虔誠與專注跟教堂內的人沒兩樣。Dani族有兩個分支,今天在場地裡的都是Witaiya族,另一個分支是Waya族。

土著烹飪 挖地洞燜烤食物

穿梭在這些忙碌烹食的人堆裡,還得要留意地上那一道道的熱炕,熱氣騰騰的一長落全是烤熱的石頭堆和準備炙烤食物的坑道,以及一堆堆香蕉、芋頭、地瓜等等,還有準備石燜用的葉子,這種土著的地坑烹飪法他們叫bakar batu。bakar 是barbeque的意思batu是石頭,吃過這種在地坑裡用熱石頭燜烤出來的食物,絕對會畢生難忘,因為實在非常香嫩可口!

後來拜訪山裡的另一個部落,也嘗到了此地奇特的傳統烹飪食物。他們在地上挖個大洞,在洞裡鋪上香蕉葉放進一堆烤熱的石頭,再鋪上葉子然後在香蕉葉上放上雞、豬肉、香蕉、地瓜、芋頭等食物。放石頭、鋪蓋葉子、放食物,再鋪葉子放石頭,這樣反覆層疊,最後鋪上乾草、地瓜葉再覆蓋上炭灰,一個烹飪塚就完工了。約50分鐘後將葉子石頭一層層撥開,頓時香氣四溢,四鄰孩子們聞到香氣都會圍過來,抓著地上的葉串就往嘴裡塞。,看他們那一把接一把不停往嘴裡塞的模樣,忍不住也想嘗一嘗,嗯,果然好吃極了!

旅遊資訊

◆航班:可搭華航、長榮等前往雅加達,轉搭印尼國內航線至加雅布拉,再由加雅布拉乘不對號小飛機飛瓦美娜。

◆交通:入山交通不是很方便,須步行登山。

◆時差:印尼島嶼眾多分散很廣,分3個時區,巴布亞屬東部時區與台灣無時差。

◆簽證:可在抵雅加達機場時辦理停留30天之觀光落地簽證,如要進山須先至加雅布拉辦入山證。

◆匯率:新台幣一元約換300.6盧比亞印尼幣。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