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建築人金光裕出版長篇小說《七出刀之夢》

2011/12/21 06:00

「七出刀」的概念來自日本「七枝刀」的學者考據。(金光裕/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得過不少文學獎,建築人金光裕出版長篇小說《七出刀之夢》。(金光裕/提供)

「在我們成長的年代,有很好看的書,是很重要的。」因此,建築人金光裕在他的文學書寫裡,又完成一本小說《七出刀之夢》,這也是金光裕第一本長篇小說,以武俠小說裡常聽到的「慕容氏」為主要人物,卻是帶著浪漫英雄趣味的歷史俠義小說。

「我以前的國文老師看過之後,認為沒包含練功、門派等要素,不算武俠小說的典型。」金光裕解釋,所以即使有些熟悉的武俠小說名字,他姑且還是把它歸類在歷史小說中,而這個歷史的年代,則是根據大約西元400年前後的五胡十六國,在史書上曾經出現的傳奇人物慕容超(385-410,十六國南燕末代皇帝,鮮卑人)。

攤開當今的世界地圖,鮮卑約為今日的西伯利亞,慕容氏是其中有白種人血統的「白部鮮卑」,漢人稱做「白虜」,於是,這本小說有些白臉鷹勾鼻的人物在「中原」跑來跑去,應是可以想像的。跑多遠呢?雖然慕容超只活了26歲,但他出生於甘肅的一個死牢,從小到大,為逃到山東尋找避處山東自立「南燕國」的叔父慕容德,輾轉經過祈連山、西域、長安、淮北等地,還遇到日本、韓國的大人物,繼承王位之後又經多次戰役,最後因戰敗被抓到南京(建業)處死終結,使整部小說涵蓋的地域相當廣大。

金光裕說,由於慕容超是亡國之君,「成王敗寇」的儒家史觀對他評價不好,他把慕容超傳奇的一生浪漫化,塑造成性情古怪,不善言詞,但俠義多情,剛毅而溫柔的人,因此,整個小說就在歷史、俠義中帶著浪漫的成份。

倒也不是要刻意要展現什麼特別的史觀,5歲就讀過簡譯本《孤星淚》,10歲讀完文言文的四大奇書,熟讀唐詩宋詞,經史百家等,金光裕自嘲,求學不用功,但閒書看很多,而且好書總能一讀再讀還是覺得很有趣,「我也希望寫一本很好看的書。」

又或許因為在建築業的關係,感受到近幾年在所謂「全球化(Globalization)」浪潮裡,到處都追求一樣的名牌,想像力都被侷限了。所以他的小說也呈現一種「世界化(cosmopolitan,涵容各國多元文化)」的觀點,而五胡十六國的年代,如果不以漢人的眼光把五胡看成「蠻人」來亂,遠從甘肅顛簸到山東的慕容超,其傳奇浪漫的英雄形象也就成立了。

西元4世紀的北中國,因三國時代的長期戰亂,塞外民族遷入,其種族、語言、文化的複雜性不亞於當時的歐洲,這也是小說背景好看的原因。研究10年,寫了6年,成就一個擁有英雄氣質的慕容超,金光裕說,「花了那麼多時間,怎麼可以寫一個笨蛋呢?他的價值是呈現了一個文化燦爛的世界化的年代。」

〈小檔案〉七出刀 作者釋疑

在國破家亡之際,膝下無子的慕容德交給兄長慕容納一把「七出刀」,告訴他,如果逃不了,日後就讓即將出生的孩子以此金刀為證物來找他,因此,慕容超帶著「七出刀」一路從甘肅找到山東去認親。

「七出刀」是以日本奈良石上神宮供奉的一把「七枝刀(主幹上有6個分枝,似樹枝或鹿角)」國寶為據,據日本學者考據,該圖案始自於鮮卑慕容氏,被用在王冠及祭祀用器具上,也由此賦予金刀的形狀,將「枝」字改為「出」,更近其形。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