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文樂之樂

2006/01/26 06:00

〈一點偏愛〉

◎新井一二三

到大阪過年,樂趣頗多。其中之一,便是在國立文樂劇場看新年演出。

文樂(b u n r a k u)是日本的傳統偶戲。十七、十八世紀的大阪,曾是全國經濟最發達的繁華都會,為了娛樂富裕的商人階級,誕生了各種表演藝術。文樂起源於盲人琵琶手說書,後來加上了人偶,當年稱之為「人形淨琉璃」。

1684年成立了竹本座的竹本義太夫,邊彈三弦邊說書的技術特別高,成了在大阪無人不知的大紅人。他跟天才作家近松門佐衛門合作,十八世紀初推出的新一種節目,乃將社會上剛發生的事件拿到舞台上演出的紀實劇。

代表作品為殉情故事《曾根崎心中》。到了十九世紀,淡路島人植村文樂軒成立文樂座而風靡一時,從此「文樂」成了日本偶戲的代名詞。

小說家谷崎潤一郎,中年發現大阪文化而酷愛至極。他尤其喜歡文樂,中篇作品《食寥蟲》是從頭到尾圍繞著文樂的情愛小說。今天,位於大阪日本橋的國立文樂劇場附近,就有《食寥蟲》的紀念碑。文中,有個老人家讓藝妓出身的年輕姨太太做精緻美味的便當相偕去劇場、邊吃邊看文樂表演的場面,滿有古早日本的美感。

國立文樂劇場奠基於1 9 8 4年。規模不大也不小地恰巧好,內部設計充滿日本味道,出售便當和紀念品的小賣部也很充實,並且附設展覽室,總而言之為極其可愛的一個劇場。

每年1月3日,新年頭一次演出之前,在門外舉行的「開鏡」儀式,乃當場開大酒桶,由文樂人偶親手倒給每位觀眾喝。站在外頭,用正方形木頭杯子喝冷清酒,感覺非常爽快吉祥,何況是由文樂人偶親自倒的。

微醉地走進劇場坐下來。舞台右邊先登場穿著和服的三弦手和說唱家多名,跟著在正面開始偶戲演出了。文樂人偶相當大,由三個人合作操縱,其中兩人穿黑衣並蒙面,只有大師傅露著面。

故事和台詞都古老,為了幫助現代觀眾理解,舞台上邊放字幕。

不過,我覺得,鑑賞傳統藝術是整體性的經驗,明白不明白情節並不重要。

換句話說,喝了美酒,坐在舒適的劇場內,聽到傳統音樂,看到漂亮有趣的舞台藝術,即使不久就開始打瞌睡,都完全值得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