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遊走、吃食,在有情土地上

2012/01/08 06:00

座落在漁人碼頭岸上,外觀看似一艘大遊輪的飯店。

文.攝影◎廖輝英

蘭陽博物館充分利用自然景觀特色,每個角度都有看頭。

近幾年,在拉拉雜雜的工作之餘,忽爾開始出現一天半天的「餘暇」,每每都在閱讀太過、眼疲睛乏之際;也常是筋骨痠麻、腰頸僵直的年齡病好發之時。小小電腦螢幕湧出的垃圾,巷弄之間各種人間異聲,把生活擠得無處可躲、將形爆炸。

漁人碼頭的風光和夕陽。

空巢期的好處這時大大地顯露出來:午餐無人可等、晚餐其實更是沒有人會趕回來。不久之前,子女還會記得告訴妳「今晚不會回來吃飯」,現在則變成一個月、兩個月中,偶然有一個突然不告而在下午7點左右開門進來,我們這做父母的,趕緊喜孜孜簇擁著回來的兒女到小館子吃很久才一次的「團圓飯」。

漁人碼頭的美,有點類似舊金山海岸。

時日一久,兒子有點被父母太熱情的期待嚇到,又擔心我的休閒活動都在家進行會不會太靜態,開始進言:「媽,妳自己要找一些休閒活動,別待在家。」

女兒則耳提面命常常告誡我們:「不管做什麼都好,多活動,就是別老人痴呆。」

大概有幾成為了怕兒女憂心,兩年前我們開始往外跑。

遊走,讓心動起來

第一個目標是看電視報導、再上網查地點的天元宮。位於去淡水途中的北新庄,這家道觀外形很像飛碟,擁有不少有資產的企業家信徒。

我們去時櫻花正開,前後殿之間是條要爬坡也得上梯的「山路」,對我們這種四體少動的都市人而言,運動量剛好可以讓你「有點喘又不太喘」,所以我們後來隔一段時間就會重遊,上一次後殿,當日的運動量就足夠了。

兩年間,看過蓮霧老樹果實掉滿地的盛況加殘景,也看過廟方整地的大面積翻土。靠近馬路的廟埕一角,經常有一、兩個老婦擔著自種的蔬菜來賣。不常開伙的我,對土地裡長出來的蔬果充滿敬謹與感恩,也對老農種地的辛勞很想表達敬意,所以每次都見獵心喜。買過的蔬菜中,對川七情有所鍾,老太太把川七分成一袋袋裝好,避免潮濕,如此可以在冰箱中多放幾天,我一次都買七、八袋,自食之外,還拿回家給茹素的母親。

淡水線或過雪山隧道到宜蘭,是我們常跑的兩條路線。而往淡水還分兩路:走淡金線是一途,上陽明山再繞山路到金山又是一途。至於如何決定今天到哪裡,往往看兩個人的心情。有時負責開車的外子自有主張,早早上網查資料:哪一個海水浴場的遊客中心今天開幕、福隆海水浴場有沙雕比賽、三芝文化紀念館外觀的庭園整修完成……等等,我一上車只管看風景想心事,有時電話接不完,正逢山路收訊不良,剛好關機休息,發現關機半天、一天,世界仍然照常進行,而我也毫髮未損,現代人自處之道,似乎也可如此放自己一馬。

遊走日多,有感動有放鬆,有時也有一點點感傷。終於學會幾十年來不曾學會的無特殊目的遊走,好像只是遊走,去看到碰到聽到想到一些人事物及吃食,那段旅程,輕鬆自在、幾近隨心所欲;體會到「過」日子的無標的,去看著眾生怎麼生活、不自覺地慢慢釋放出沉積的壓力……

我們總是隨遇而安,停在海岸線上貨櫃車改裝的咖啡屋,冷風颼颼,遊客趕在風雨來前都上路了,只有我們和幾條流浪狗,坐在戶外亭下,一邊剝花生分肉粽、餵養那幾頭狗,一邊買下老農帶來的幾隻過季的、看來營養不良的筍子。雖然之前在萬里和大溪老街,都分別買過當地正盛產的肥美綠竹筍,但想到那兩百元對老農的用途,也不知該安慰還是感傷?能不能有個餬口工作,不在年齡而在是否需要,不肥的土地,現在也無法仰仗了;但生產過剩,一樣傷農。對很多人而言,這年頭這時局,一切都顯得不確定,特別是老農。

311日本海嘯發生時,我們在三芝文物紀念館喝咖啡,館方廣播這消息但語焉不詳,叫遊客趕快回家。我們雖如囑盡快離館上路,卻很狐疑日本海嘯與我們在山上有什麼關聯?兩個小時之後,才知發生如此大災難。

看海、等夕陽,預約美景

年輕時,常跟著外子到處釣魚,淡水海岸來過多次。這些年,慢慢就不太從事這種要體力也要耐力的活動,轉而散步與等待,等待什麼?沒想到吧?一直被時間追著跑的自己,居然用兩、三杯咖啡的時間等太陽下山。在淡水河口,坐在星巴克的二樓,等待淡水夕陽美景;當然更常在漁人碼頭的橋上,邊走邊坐邊等夕陽完全沒入海平面之下,白天剛搭船在藍色公路上駛了一趟,舔著海的鹹味,坐迎晚風,等待夕陽縱身一躍,為這一天畫下完美的最後一筆。

漁人碼頭的美,有點類似舊金山海岸,其實,每一個海岸都很相像吧,有一點建設、必要的維持,岸邊的蝦店、蟹店、海鮮店……就變成當地的風情。十幾年前帶女兒去舊金山參加高中同學會,女兒很小,還沒上國中,同學帶我們逛海岸,女兒丟了一副我剛替她買的太陽眼鏡,她好喜歡那鏡片顏色,買時就剩那唯一的一副;丟了找不到,想再買副新的給她,跑遍那些商家,買不到她要的……夕陽下山了,舊金山日夜溫差大,母女倆在異鄉的海岸奔走,失去的東西也就失去了,但是否在我們的生命裡造成什麼損失?看來也沒有,但當時多難過啊。

事過境遷,原來時間的療效曠時費事,有時不是人等得及的。

其實,我們等過更曠時的事物。座落在漁人碼頭岸上的、外觀看似一艘大遊輪的飯店,每次去都看到它在趕工,報上刊登的開幕日期一延再延,我們撲空了好幾次。等到真正開幕,在夕陽下真是瑰麗!甚至比我兩、三年就去坐一次的麗星遊輪還讓人目眩神搖。學建築和多媒體的女兒在第一次看到時,感動得幾近沉默,用相機不斷按下快門。我想,漁人碼頭的風光和夕陽,為這家遊輪造形飯店增色不少。

宜蘭頭城,海岸之旅

從雪山隧道(開車九分鐘)到頭城,因為快速,也成為我們常去的地方。造形特別的蘭陽博物館,充分利用自然景觀的特色,有水有景,和附近可賞鯨的烏石港結合成為一個複合式觀光景點,不但遊客如織,許多新人現在也都到此拍攝婚紗,博物館多面向都可取景,每個角度都有看頭。

我們幾乎每次過雪隧一定都在這裡停留,除了前兩次參觀博物館內部和展覽之外,後幾次都為咖啡而來。不是為咖啡本身,像我們這種舌頭遲鈍的人,從來都不挑食,更分不出食物細微處的高下。外子喜歡博物館附設的咖啡座,因為它面向烏石港那一面是一大片落地大玻璃,看得到山海兩種景,傾盆大雨的時候,看著雨景,另有曼妙之處。

我在廣場外,跟獨自來兜售宜蘭細緻嬌小筊白筍的老嫗交關過兩次,也買過番茄和紅心芭樂,其實我不喜歡後兩者水果,而茭白筍產期過短,一、兩個月來一次,很可能這一年只能在此買到一次我喜歡的茭白筍。人與人相遇以後不見得都能再見,某地的青菜和水果等物事又何嘗不是?自然無為而不刻意去遇,很多事就如此隨意來去。

講到咖啡,聽說雪隧動工期間,從頭城到澳底的海岸線短暫解除「禁建」,很多人趁這時搶蓋了許多民宿、大餐館,所以,從蘭陽博物館一路下去,都可以在沿途「遇到」造形很別致、VIEW又非常棒的大型咖啡屋,有本業是靜置漁網業者的,也有咖啡本行大廠商開設的。我最喜歡一家在內澳有黃色屋頂的咖啡屋,尤其喜歡坐在它只有屋頂的戶外看雨,大雨傾盆,落在沙灘和海上,有時雷聲隆隆,腦子乍然放空,在一種基調的雨聲中,沒有任何想法,好像雨也沖刷著腦袋和心靈……

但是,在漫遊旅途,也有讓我感觸很多的喝咖啡經驗。

漫遊旅途,滋味別具的咖啡

從陽明山上去,再繞山一路開到金山,那是我特別鍾愛的一段路。尤其是煙霧迷濛,放眼看不到對面來車,頗有「霧失樓台、月迷津渡」的情懷,彷彿幾十年前在杜鵑花城的校園裡,冬雨迷濛,我們幾個同學,在暮色中大聲背誦柳詞的情景一樣。幾十年過去,這景象卻不褪色,一直印在腦海裡;倒是那時的五名同學,有在台有赴美,從畢業後就不曾再聯絡了。但能同窗共讀,確乎也是種緣分,只是那緣分未免也太短了。

去年約莫初冬,一樣是煙雨濛濛、霧深氣窒,我們從仰德大道斜斜上山,迎面而來要下山的車陣很長,倒是上山的這頭,三、五輛車還有點寂寞。

花季未到,沿途只見一欉一欉桃花展露著豔麗的桃紅,錯落地開得很廣。一早就有興致上山看桃花的民眾,這時也紛紛在雨霧中開車下山。

我們反其道而行,在視線不明的濃霧中,迤邐上山。

在濃霧的彎曲山道冒著雨霧開車上山,我甚有經驗,害怕的心境,隨著經驗與年齡的增長而遞減,反而有種淡淡的喜悅與自得湧上心頭。

其實,那一天能見度尚可,還可以看到前面兩部車的身影;我們跟著兩部車的車後大燈,吸著陽明山雨霧特有的硫磺氣味,好整以暇地龜速著,四十多分鐘的曲折山道走完後,眼力特好的戶長將車停在煙雨中的某幢建物前面,原來就是我們計畫停車喝咖啡的地方──在距金山不遠處、曾經名噪一時的泡湯名泉飯店。

衝過雨幕,進了久違的飯店大廳,老實說,飯店雖然管理得很好,卻不知怎的,在第一眼中,竟覺得它老了一些,有種滄桑的感覺。

幾年前,我們曾來對面看房子,大概是和這幢旅館同期的建築,四樓的透天厝,每一戶都引進了溫泉,也就是家家都可在自家泡溫泉。那時是抱著很認真的心態在找房子,最後沒有下手,當時考慮的幾個因素,現在已經忘了!此一時彼一時,足見事過境遷,人生很多事認真反而無謂……然而,人在當下,誰省得這個?

在雨中喝一杯咖啡,在這有著小小因緣的「舊地」,重履斯土,許多前塵往事不招自來。

咖啡,彷彿加了特製的調味,一時之間,覺得有一絲淡淡的、說不出來的況味。

還有一次在路過碧砂漁港的時候,也喝了一杯滋味錯雜的咖啡。

應該是夏天約莫6月的時候吧。從頭城一路開到澳底、基隆,在進入碧砂漁港時,照例停在漁港入口的路旁,夾在多家「一百元熱炒店」之間,是爿看起來門面窄窄的小咖啡店。我們曾經有兩、三次在這裡喝它的玫瑰咖啡,對於口味不挑、品味普通如我,一點點香氣就足以讓我回味無窮。

坐下之後,老闆娘忙著和一位坐在摩托車上、前座載著個幼童的男士交談,男人交給她一大包東西後離去。

老闆娘問我:「要不要來點手工餅乾?」

一個多小時前,才在貢寮吃過午飯,吃得還滿撐的。因此我對她搖了搖頭。

老闆娘不放棄地接著鼓吹:「這餅乾做得很香,是剛剛那位單親爸爸做的。離了婚、小孩太小,他無法丟下小孩出去工作,所以只好在家裡做手工餅乾,每天也沒辦法做太多……我就幫忙他多銷一點……」

都說到這份頭上了,我就點了兩份,反正吃不完可以帶著走。

餅乾很可口,做的時候,不知揉進多少辛酸和無奈?只是,小孩那麼小,未來要怎麼走才好?單親爸爸顯然是被困住了,手工餅乾產量有限、銷量也有限,下一步將會如何?我想起我住家附近有一家快餐店,就是三位單親媽媽胼手胝足合作經營,因為地點比較差,所以中午時都聽到她們賣力招攬路過的上班族;我有時會站在後陽台看看她們生意好不好?偶然光顧,見她們個個精神抖擻努力工作。真的,人生大部分時候都不能想太多,而是必須像過河卒子般,全力往前衝──想太多,有時會消蝕一身的力氣啊。●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