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旅遊】〈旅遊英文通〉蘇格蘭民謠《Auld Lang Syne》

2012/01/17 06:00

撰文/Gwen

18世紀蘇格蘭知名農夫詩人羅伯特‧伯恩斯(the farmer and poet Robert Burns),根據老一輩口傳方式,重新詮釋的一首蘇格蘭語的詩《Auld Lang Syne》(即英文的Old Long Since),被譜上樂曲後成為家喻戶曉,琅琅上口民謠,非但紅遍寰宇,還被許多國家翻唱。

在台灣,這熟悉的旋律出現於《驪歌》或出殯行列的吹奏樂音,滿是別離傷懷。反觀在蘇格蘭或英國各地乃至歐美卻是在迎接新年到來的跨年歡慶時節;此外,聖誕節,愛丁堡軍樂節,世界盃橄欖球賽,或演唱會等眾場合(occasions such as Christmas, Edinburgh Military Tattoo , the Rugby World Cup, or concerts),群眾異口同聲唱起這曲子,尤其是透過吹奏風笛(bagpipe)或交響樂(symphony)與管絃樂(orchestra)的演奏更各具原始與典雅韻味。

在數不清名歌手詮釋下讓Auld Lang Syne呈現更多風格,如加拿大蘇西麥可尼爾(Suzie McNeil)的流行搖滾風(pop rock style),輕快又俏皮;美國花蝴蝶Mariah Carey在歌唱當中加入倒數計秒的ten, nine, eight, seven…並漸序加速節奏的獨樹一格令人強烈感染Happy New Year的喜悅;透過蘇格蘭蘇珊大嬸Susan Boyle的柔美嗓音更令人如醉如癡。

這首《友誼長存》主要描述友誼和銘記過往美好時光(Auld Lang Syne is mainly about friendship and remembering good old times.)。

在蘇格蘭傳統,哼唱此曲,大夥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In Scottish tradition, when singing Auld Lang Syne, everyone stands in a circle, holding hands.)。之後每個人會手臂交叉(arms crossed)和兩旁的人互握手唱著,讓人不禁更珍惜所擁有的朋友並緬懷歡樂與共的日子。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