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怪誕而蒼涼的手勢

2006/04/13 06:00

當代經典閱讀 ◎徐力

《等待果陀》(Waiting for Godot),貝克特(Samuel Beckett)著

貝克特有名的現代劇作《等待果陀》,語言其實並不晦澀難懂,正如它的副標題「兩幕的悲喜劇」,這部劇本讀來有種荒謬的喜感,令人不時捧腹大笑起來。兩個傻蛋在黃昏一棵沒有葉子的樹下(第二幕──也就是一天後──這棵樹長了四、五片葉子),等著一位從未謀面叫「果陀」的仁兄,他們不知道果陀長什麼尊樣,甚至不知道他們約的是否是那一個星期的那一天。在等待中,兩個人百無聊賴又嘮嘮叨叨地講一些沒有意義卻又令人忍俊不住的廢話。他們不明白等待著的果陀會帶給他們什麼,但他們等著,等待中只能打屁,講不成章曲的故事。看似相互取暖,其實他們受不了對方。兩位傻蛋沒有自殺也沒有離開對方;他們自始至終都只是在打發時間。第一幕結束前,他們被告知果陀明天才會來,於是我們陪著他們等下去。第二幕結束前,他們又被告知果陀明天才會來,明顯地,這是一個沒有出口的恐怖輪迴,一個僵局的人生,滑稽、殘酷、但是卻異常寫實。

煩瑣脫序、沒有意義、世紀末上帝的惡意缺席(一般讀者都認為果陀 Godot 這個名字是影射上帝的暗語,不過貝克特本人強烈否定這種說法)……這是歷來對《等待果陀》的詮釋。劇評瑪西爾(Vivian Mercier)一針見血地描述這部劇:「什麼都沒有發生──兩次!」這樣的劇作,為何在1953年巴黎首演後,可以造成如此空前的成功, 被當時最重要的法國劇作家阿努耶( J e a nAnouilh)譽為「史上最重要的劇場首演」,並且單單在巴比倫劇場就演出四百多場呢?其實,《等待果陀》雖然常被用存在主義虛無的思想來解釋,但全劇卻充滿著卓別林式無厘頭的笑果。比方,在第一幕開始時,兩位主人翁維拉迪米爾和艾斯特崗講到等待中的「娛樂」時,有段令人又發笑又帶著一股寒意的對話:維:現在我們可以做什麼呢?艾:等啊。

維:對,但在等的當中……艾:不然上吊自殺怎麼樣?維:嗯。那會讓我們勃起。

艾:(極興奮貌)勃起!維:還有後續的。它掉下來的地方曼陀羅花會長出來,所以你拔它們時它們都會尖叫……你不知道這個嗎?艾:那我們馬上就上吊自殺吧!貝克特不僅玩弄死亡和性欲兩大概念,他還讓這兩個概念同時變得荒誕可笑。不過,在1955 年這部劇搬到倫敦首演時,就因有這幕的「勃起」兩個字,而使這劇險些遭到禁演。多虧這部其實充滿文學寓言典故,又看似枯燥沒有娛樂效果的劇作的成功,現代戲劇的樣貌也因此有了重要的突破,如著名劇作家威廉.沙洛陽(W i l l i a mSaroyan)所說:「就因為《等待果陀》,我和其他人在劇場藝術上,都獲得了更大的自由。」以今天《等待果陀》在戲劇史的地位來看,很難想像貝克特一開始並不是個戲迷。貝克特心儀現代主義小說家,尤其是普魯斯特和喬依斯,劇場創作,其實是貝克持追求簡約主義(Minimalism)時,把說故事的人都化約掉的結果。貝克特的魅力,也正在這樣追求簡約與純粹的藝術精神中。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 (J.M. Coetzee)當年在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英國文學博士學位,論文研究的,就是貝克特和電腦語言的密切關係。也許,一開始所謂的等待,其實就是貝克特的召喚,用他那「怪誕而蒼涼的手勢」,為讀者指出現代文學另一個美麗的可能。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