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當我們同在一起〉老人逗陣吃飯 真歡喜

2013/05/14 06:00

圖/陳佳蕙

文/王錦萍

圖/陳佳蕙

當家人都去上班,白天一個人在家的長輩中午這一餐通常怎麼解決?答案除了隨便吃,要不就乾脆不吃了。

老一輩說「吃飯皇帝大」,可是老人家日復一日一個人吃飯,那種孤單的巨大力量,足以讓人食不下嚥、不吃也罷。電影《飲食男女》裡面,那個失去味覺的大廚,就把這種身處家庭裡的孤獨寂寞表露無遺。

「代溝」這件事往往在餐桌上也充分展現,老人家對食物的記憶、味道、做法有他們的時代意義和健康、咀嚼、消化道能力等種種考量,就連餐桌上的話題,也與兒孫之間「層次分明」,那麼何不利用中午時間,和同時代的人一起好好吃個飯呢。

全台許多縣市如高雄、雲嘉、新北市等近來都在推行「老人共餐」,讓獨居的、白天兒女不在家的老人家走出來一起吃飯。以高雄市大寮區中興社區為例,就已經舉辦了7年,中興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王英美表示,7年來一週兩天,每一餐開飯都有三十多位長輩上桌一起吃飯。採買和烹調都由專業志工負責。

事實上從每個月公布菜單開始,老人家就開始期待,聚在公布欄前面討論菜單,這些菜色佳肴勾起了種種共同回憶,話題開始,自然而然地展開社交,心情也跟著大好。

<呷好逗相報>人多好吃飯 也開心

一位共餐的爺爺說,一個人嘛,有吃也好沒吃也好,但這裡不一樣:「人多好吃飯嘛!」爺爺大笑。

另位七十多歲的阿嬤表示自己有糖尿病,每餐頂多只能吃四分之一碗飯,可是共餐時因為氣氛好熱鬧,話頭起了,心花一開,阿嬤笑說:「就得趕緊提醒自己,不能多吃啊!」

還有個八十多歲的阿公,雙手抖個不停,剛開始婉拒志工幫忙,堅持自己端餐盤,半年下來,手不抖了,端碗拿筷子穩穩當當,得到大夥兒一致稱讚!

大家不時帶點私房好料來分享,其中有個自己種菜的阿嬤,每到收成就帶著大把各式蔬菜,請工作人員煮給大家吃,那種高度肯定自我價值的成就感都寫在臉上。

王英美說,很多老人呷好逗相報,還會彼此相揪來吃飯,來這個屬於老人家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社交場合,擁有同時代的話題,邊吃邊聊天,一吃7年的老面孔大有人在。

有個阿嬤拉著王英美的手對她說:「每天都很期待跟你一起吃這一餐飯。」原因無他,「只因為共餐多了一個味道,叫做人情味。」王英美這麼表示。

<請你跟我這樣做>主辦注意事項

長期舉辦的祕訣不同於一次性的活動,如果社區也想如法炮製,王英美提出幾點經驗談:

付費:讓長輩自己負擔餐費,長期來看反而提高他們的出席意願。

安全:選用當令蔬菜,針對適合老人的食材、料理方式,並且現場煮。

單純:會場上以勸導禁止推銷、買賣行為、產品宣導。

餐具:使用統一規格的餐具,份量一致,由老人自行清理保管,吃飯時帶來。

水果:一般人想像不到,獨居者飲食最大的缺乏居然是水果,王英美說,原因很簡單,外食者通常買個便當或一碗麵就解決一餐,另一方面水果不好零買:「總不好買一片西瓜、一根香蕉吧。」因此,共餐必吃水果。

<共煮共食>食育PARTY 自己煮卡安心

除了老人共餐值得推廣外,近來主婦聯盟也開始舉辦「共煮共食」。

離開職場,許靖敏習慣自己煮給家人吃,習慣了自己做飯後就愈來愈無法外食,少鹽少油完全零添加的情況下,自己煮吃到的都是食物天然的香甜和口感。

因為自己煮,堅持安心食材,雙雙加入主婦聯盟的許靖敏和林曼芬,找到了另一個共同點,她們懷念小時候鄰里婆媽經常串門子,到各家一起煮飯然後大家一起吃飯的美好舊時光,於是她們也開始推行「共煮共食」這個活動。

「共煮共食」,目前計畫在主婦聯盟一個月舉辦一次,從幾個彼此原來並不認識的社員家庭開始,透過共煮的樂趣,菜單、食譜的交流,進而分享經驗、推廣飲食教育的理念,交流食物訊息。

許靖敏體悟到更上游的農業發展健康健全,從農田到餐桌上才會安心又好吃,所以她認為應該這麼看飲食教育的順序:「食育應該要從認識食物開始,分辨安心食材,然後才談到烹飪,然後才講究美味。」她認為推廣餐桌上的共煮共食,就是關心農業、關心土地的第一步。

苗栗的半農陳淑慧同樣的,經常在當地舉辦各式手作料理活動,利用當地出產的食材,如紅棗、有機黃豆,有機水果等等,製作麵包、水果醋、果醬、豆腐、豆漿、豆花,不只體驗「自己做、一起吃」,更進一步,用行動支持在地的糧食作物。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