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親子會客室】只想陪妳走一段

2024/04/11 05:30

圖/達志影像

文/古家榕

清晨六點四十分,送女兒搭社區巴士上學。車門外,駕駛剪完車票,忽地開口:「天天看妳早起送她搭車,真盡責!」我聞言一愣,下意識回道:「不會啦,應該的。」

返家途中,發覺當下的驚詫,源於未想過此事與「盡責」的聯繫。對我來說,女兒上國中後,每天一趟搭車路,是日常難得的獨處時光,因此,並不覺得是在「盡一個母親的責任」,純粹是「多了個陪女兒的機會」。

然而,為何在面對駕駛時,仍直覺回答「應該的」?我想,這恰巧鋪敘了段為母的心路轉折吧。

想當初,面對啼哭的嫩嬰,成天飽食終日、無的放屎,很多時候,確實是基於「身為母親,我應該養活她」的想法,方咬牙維持其生命徵象。無關乎偉大的親情,不過是「誰生的,誰負責」而已。

漸漸地,嫩嬰進化成燦笑幼兒,育兒生活多了些趣味,卻依舊爬滿蝨子般的焦慮:進食時杯盤狼藉、渾身半永久汙漬、稍有不滿就尖叫、一遇挫折就哭鬧……望著那清澈又無知的眼神,油然生出「身為母親,我應該教好她」的吶喊,反覆在好人與好媽媽之間橫跳,一邊呵護活潑心靈,一邊防止其人格扭曲。

待得孩子六、七歲,經過多年的滾動式修正,相處上漸磨合出平衡。偏生此時,義務教育大手一撈,將學齡兒童綁進體系,面對強悍的綁匪,只好打不過就加入,「身為母親,我應該幫助她」,轉而敦促孩子跟上教學進度。

從小到大,一個母親的心底,充斥著太多的「應該」。一度以為那就是愛,但多數時候更接近責任感。直到有一天,聽到這說法:「『責任感(responsbility)』是『回應的能力(response-ability)』。」這才明白,責任感從不只是應該。所謂的「盡責」,不單是「身為母親,我應該……」的照樣造句,更是專注於「回應」每個時刻,而當自己與孩子一同走過了路程,也就自然地完成了責任。

停下腳步,想起女兒今晨等電梯時的分享。剛上小學時,每次她進校門,走兩步後轉過頭,發現我仍在原地看著她,儘管還是會忐忑,卻不會那麼想哭了。「只要妳還在,我就能勇敢。」

無論是當年的校門外目送,抑或是如今的早起相送,我的初衷,都只是想陪她多走一段路罷了。

責任感不等於愛,所幸,「愛」終究是從責任感開始的。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