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閱讀小說】 約拿斯Jonas 〈下〉

2013/07/24 06:00

圖◎潘昀珈

◎藍漢傑 圖◎潘昀珈

一本書跌落的聲響傳來,是精裝書,難怪摔得那麼重。他偏頭一看,鄰座的躺椅上有個年輕人,頭偏向他,睡著了,原本在年輕人手中的書則睡在地上。他拾起書,想交給這年輕人,但那本書的封面是藍色的,吸引了正在思考藍色味覺的他。

書的封面畫著三張臉,一張臉看著他,另外兩張臉閉上眼睛,正要吻對方,看起來應該是一本青少年讀物,而且是德文,所以這年輕人是德國人?

書名是《來自無人地帶的明信片》。他翻開書,小說開場之前有一段話──Alles Schreiben ist Erinnern,一切的書寫是要喚醒回憶。

他費力思索,終於有了結論:這句話沒錯,但所有的記憶並非書寫,例如味覺記憶。他又翻了一頁,故事要開始了,第一篇的標題是「明信片」,引言是:阿姆斯特丹是個老城市,由年輕人占據。

約拿斯疑惑著,怎麼沒想過去阿姆斯特丹?荷蘭有什麼著名的料理?

這本書的字多得令他頭暈,但他繼續翻著書,有什麼句子跳進他眼睛裡就多看一眼,整本書不到幾分鐘就從頭翻到尾。他站起來,悄悄把書放在那年輕人的身旁。年輕人睜開了眼睛,看見一張笑臉和一雙藍眼睛。

「你的書掉了。」約拿斯有點不知所措,傻笑著。

年輕人好像一下子還沒回到現實世界。

「喔,是嗎?」年輕人又趕緊改口說:「非常謝謝。」

他們彼此簡單自我介紹,聊了起來,話題先是這本書。

「這是一本給青少年看的書嗎?」約拿斯問。

「基本上是,作者是英國人,這本書是他為青少年寫的,不過,我是大學快畢業時才讀到的,一口氣讀了兩遍,愛死了這本書。也許我比英國青少年晚熟吧!小說主題觸及戰爭、安樂死、同性戀和身分認同問題。」

史蒂芬沒說的是,如果他能更早讀到這本書,青春歲月中的陰影或許可以提早褪去。而他每次重讀,彷彿是為了消化從前的迷惑徬徨,彷彿也一再重讀自己的青少年,這是他常會把這本書帶去旅行的原因。旅途,有一部分是要讓人回憶過去的。

「小說裡有寫到關於食物或烹飪嗎?」

史蒂芬楞了一下。

「我讀了好幾遍,但從沒注意到,也許沒有吧!等我這次讀完了再告訴你。」

統一日當晚,處處有派對,而史蒂芬在約拿斯的公寓裡,坐在沙發上等著嘗約拿斯料理的晚餐,同時繼續讀那本藍色封面的書。

約拿斯在開放式廚房裡忙,忙了很久。史蒂芬覺得奇妙,從備菜到烹煮過程中,有人竟能這麼安靜,而且一直對著食物和鍋碗瓢盆笑。他好奇地起身走向廚房,看見約拿斯把檸檬拿在手中,稍微緊握了幾下。

「我先叫醒檸檬。」約拿斯見到史蒂芬來了,微笑地說。

史蒂芬接著看他把檸檬湊向鼻尖,聞了一下,表情是在感受。

「它還沒醒。」說完又為檸檬做了幾下按摩。

史蒂芬快爆笑出來,強忍著,又看著他把檸檬放在砧板上,畫下一刀,但沒有畫到底。約拿斯停頓,感受,嗅聞,然後俐落地畫開檸檬,溢出一抹清香。

史蒂芬覺得這個人好可愛,又高又帥又有點呆,也覺得自己的臉為了強忍著笑而有些扭曲,他怕約拿斯看見,更擔心再看下去會真的爆笑出聲,於是轉過身去。既然轉身了,乾脆就回到沙發上吧!他拿起書繼續讀,卻早已心不在焉。

前菜是燻鮭魚。加一點檸檬汁可以幫助鮭魚與自己的腥味和解,變得柔嫩而更有彈性。史蒂芬吃了第一口就讚不絕口,立刻說出他常常思考的一個問題。

「所有的藝術作品都能流傳下來,即使是朝生暮死的劇場演出也能留個劇本。可是美食卻不行,吃完就沒了,沒聽說過有什麼食譜是偉大的作品,不是嗎?」

約拿斯回答不出來,他從沒想過這個問題,於是問:「你是藝術家嗎?」

「我靠彈琴為生,不過呢,我的願望是成為作曲家。」史蒂芬又吃了一口,那股美味使他胃口大開,話也變多,「作曲時,我最喜歡的配器是單簧管和定音鼓。單簧管的音色可以那麼詼諧,卻也可以那麼憂鬱。定音鼓呢,就像香料,食材不好就用香料彌補。我常用定音鼓,換句話說……我寫的曲子其實不是很好。」

史蒂芬說話的同時,自己也笑得有點像約拿斯的傻笑。

約拿斯聽進了史蒂芬的每一句話,只是他原本就不善於言詞,面對這樣的話題更不知道如何接話,只好說:「請慢慢吃。有位法國主廚告訴我,舌頭和食物相處的時間愈久,彼此的認識愈深,嘗出的滋味就愈豐富。」說完又去廚房端主菜。

史蒂芬咀嚼著這句話,心想,若不是約拿斯笑得那麼純真,他會以為這是一種調情。他覺得自己今晚的話之所以特別多,很可能是舌頭和食物相處後也變得更靈活的緣故。他真的慢慢吃,細細品嘗,又有話要說了。

「你做的菜有種明亮和跳躍,很像莫札特的音樂,可以打開人們內心裡的某個盒子。」

約拿斯一直微笑,他好久沒這麼開心過,享受著有個人不斷地在他面前說德文。要上甜點前,他們移向陽台,打算一邊吃甜點一邊看煙火。

甜點是約拿斯根據L’île flottante改良的,諸如加了六十年前那一代的檸檬皮和突尼西亞的原生薄荷葉碎末。切成顆粒的檸檬皮帶點苦澀,可以烘托出那入口即化的甜美,薄荷的清新能夠讓苦澀與甜美消退,讓味覺重新再經歷一點苦澀,再渴望一次甜美。

陽台上只有一張長椅,他們並肩而坐,望著夜空璀璨的煙火淹沒了星星。史蒂芬吃完最後一口甜點,伸出舌頭舔了舔嘴角,情不自禁轉過臉,吻了約拿斯。那一晚,約拿斯終於能擁抱一個男人入眠,而且做愛過程中沒有打嗝。

統一日已過,他們早起。約拿斯話比較多了,因為他愛上了史蒂芬,說起不少尋找蔬果基因的旅行。他們租了腳踏車,去吹海風,去逛市集,在廣場和一群小朋友玩了幾回跳房子,在大教堂前遇到從台灣來度假的一家人,一對夫婦帶著一個小女兒。才六歲的小女孩英文不錯,令他們頗感詫異,父母解釋是因為念英文幼稚園的關係。簡單交談後,小女孩盯著兩個大哥哥的眼睛。

「你的眼珠是綠色的耶,」小女孩看著史蒂芬,又轉向約拿斯,「你的眼珠是藍色的耶,那你們看到的東西會不會也變成比較綠或是比較藍啊?」

約拿斯當然無法回答,甚至有點懷疑自己看到的世界可能真的比較藍。

「妳好會問問題喔,我要把妳的問題拿去考眼科醫生。」史蒂芬開心地回答,然後指著約拿斯身上的衣服,「妳看這是什麼顏色?」

「藍色的呀!」

「咦?我看到的也是藍色的耶。」史蒂芬故作驚訝地說。

「所以眼珠是藍色就穿藍衣服,」小女孩的眼睛從約拿斯身上轉向史蒂芬,「啊!我知道了,所以你才會穿綠色的衣服。」

史蒂芬還來不及回應,小女孩已經轉過身去。

「媽咪,我怎麼會穿粉紅色的衣服?」小女孩指著自己身上的衣服問。

約拿斯和史蒂芬聽不懂這句話,但可以從小女孩的動作與表情猜出大概。

離開這個愛發問的小女孩之後,史蒂芬和約拿斯玩起顏色的遊戲。

「這是什麼色?」史蒂芬指著海灘旁某塊岩石。

「這是太陽烤馬鈴薯的顏色。」輪到約拿斯出考題,指著一朵被夕陽染成玫瑰色的雲,「這是什麼顏色?」

「這是雲愛上天空的顏色。」史蒂芬說完,指著海灘上的沙堡。「這是什麼顏色?」

「這是小男孩幻想世界的顏色。」

「這也是小男孩帶不走的顏色。」史蒂芬輕聲地說。

傍晚,史蒂芬該搭機回柏林。他們站在丘陵望著整片海灣,天空還在,海洋還在,浮雲還在。約拿斯想送史蒂芬到機場,但史蒂芬婉拒。

「我很喜歡你,只是……讓我們把這段相遇當成是一餐美食吧!我們享受過了,可以帶著微笑離開了。」

約拿斯感到悵然,喉嚨如同鯁著忘了裹上奶油的烤馬鈴薯,臉上卻依然掛著微笑。他突然好想家,腦中浮出一位義大利主廚對他說過的話。

「這個世界上啊,有好人也有壞人,不過呢,每一個人都需要吃,而廚師就是祭司,能夠透過烹飪的魔力,跟著食物進入人的食道,對一個人的心靈說話,可以讓人憂傷,也可以讓人快樂。」主廚敲了敲砧板,最後補上一句,「你們的希特勒,一定是吃錯食物才會把世界搞成那樣,他的廚師也必須負起責任。」

約拿斯真的想回家了,想在小鎮附近那充滿傳奇的基姆湖畔擁有一家自己的小餐廳。他想看到自己做的菜使人發出真心的微笑。

史蒂芬拍拍約拿斯的肩,扯扯他的袖子。

「你的藍條紋襯衫很好看,藍得像你的眼睛,藍得像這裡的天空和海洋。」

約拿斯把襯衫脫下給了史蒂芬,史蒂芬也脫下墨綠T-shirt,兩人在風中微笑地換穿衣服,彼此擁抱。然後,約拿斯看著史蒂芬穿著自己的藍襯衫,背對著他,背對著海,走出了他的視線。他知道,他不會再回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