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不自量力的文章

2013/07/24 06:00

◎庄腳人

沒有學過中文的人,要以中文寫文章,不僅難上加難,更是不自量力。可說是個頑固者的筆者,童年學習的是日文,又逢二次大戰時期,彼時台北市區街道旁的騎樓(「亭仔腳」),還用彩色磁磚將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及英國首相邱吉爾兩人肖像,鑲嵌在亭仔腳路面上讓行人踩踏侮辱,並將美英稱為「鬼畜」。在那樣的戰亂世代,在學校教英文的日本老師,甚至對學生說:「你們不必學英文,再過幾年全世界都要講日語。」還將英文課改為軍事訓練。這位日籍英文老師,以為日本會戰勝美英等聯合軍,結果最後日本戰敗,該位老師也回日本去了,但受他教育的台灣學生,因為沒有好好受英文教育,對日文中的「外來語」大多很難理解,進而影響到將日文翻譯為中文的能力。

對於受日文教育的老一輩台灣人來說,第一母語是台灣話,日文算是第二母語。然而當今台灣社會因受教育影響,普通使用北京話,並稱為國語。北京話是以「ㄅㄆㄇ」等三十七個注音符號,拼音後再分四聲,才能成一個「字」音。每一個字的北京話發音,如果沒有從最基本的注音符號正式學習起,並以四聲分辨,要說出北京話的標準發音,幾乎是不可能。

另外台灣人的基本語言「台灣話」,有人說是「福建話」或「閩南語」。其實台灣原是無人島,起初是南洋各島嶼的不同族群漂流到台灣定居,這些人在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時被稱為「高砂族」,現稱「原住民」,原本只有九族,現為十三族。早期西班牙人從北部登台,荷蘭人從南部來台,兩國皆曾來過台灣,鄭成功來台從台南登陸,趕走荷蘭人而建立東寧國,但僅三代即被清朝消滅。後又因甲午戰爭清朝戰敗,訂定〈馬關條約〉將台灣、澎湖割讓給日本。二次大戰又因日本戰敗,日本人回歸日本,中國蔣介石委員長的軍隊奉聯合軍之命令來台受降軍事管理,緊接著中國發生國共內戰,國民黨戰敗後,其軍民大批逃亡來台定居。

台灣這塊土地乃是歷經上述使用各種不同語言的人所居住,致使現在的台灣話已經摻雜各種語言。例如都合、割引、便當等都是從日語直譯的「外來台語」。所以學過日語的世代要寫文章,就很容易將「外來台語」當做中文而筆誤,造成部分讀者困惑,而用猜的才能解讀。這是筆者不自量力、動筆寫本欄拙文時內心最不安的憾事。●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