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做大水囉!

2013/11/03 06:00

◎敖古仁

受到西南氣流的影響,幾日以來一直下雨,間歇緩口氣以後再繼續,所以前後一場雨的差別只是持續的時間,雨滴的粗細,抑或雨聲的大小罷了。

雨聲主要來自對街的透天厝。半年前,那間舊屋終於售出後,不同的工班陸續進駐撤出,為屋子整修拉皮,如今鷹架已拆,連屋子外牆的白色面磚都已經排排整齊站好。就像城裡多數的透天厝,對街的屋子也在屋頂加蓋房舍,傾斜的鐵皮屋頂延伸到外牆,因此遮蔽全部的藍天。降雨時雨水沿著斜頂,匯流到屋簷的集水溝,再從屋側的排水管直瀉而下。現時一樓的排水管還沒接好,因此從四樓屋頂瀑流下來的雨水來到二樓的地板處,便從L形管的水平開口激射而出,沖刷到水泥地面,於是依據雨量的大小發出不同分貝的音響。

午後,窗外傳來滂沱的雨聲,因此停筆,開窗,瀏覽水洗中的街景。如同多數人的形容,雨水像是從天頂整盆整盆地潑倒下來,造成街面深淺不一的積水。年少時,我最喜歡這樣酣暢淋漓的大雨,總以為只有這樣驚天動地的雨水才能暫時洗淨城市裡一直存在的塵埃。

「只是這樣的暴雨容易淹水,接著便是菜價上漲,日子難過。」以前母親總是無奈地這麼說,多年以後,終於明白如此殺風景的話語才是日常生活裡的真實。

就在那個還不是家家戶戶都有獨立的衛浴間,洗澡時得用一個白鐵製大「跤桶」的年代,大水盆還有一個用途,就是在做大水、淹水的時候置入臨時漫淹的「街河」中,充當舟筏,再以塑膠水瓢當槳,把自己笨拙地划進濁黃的河水裡。這是當時我對颱風天,做大水時最深的印象。

事實上,不用等到淹水,就是一般的落雨,不僅屋外有水,家裡也是叮叮咚咚在滴雨,因為那時的屋頂多數是用撿來的鐵皮,或是石棉浪板層層疊疊來加蓋,所以總有擋不住,補不了的漏洞或隙縫在雨來的時候出來作祟。

當時的家屋只是勉強遮風擋雨的建築,風再大一些,雨再強一點,常常停電,因此闃黑一片。印象中那時比較容易停電,即使家住淡水河的水門邊,算是城裡的鬧區也是如此。熬過強風暴雨,雨一停,未等到水退,鄰居小孩總是趕緊相招,套上雨靴,或是索性「潦水」,穿越雨街水巷,爬上水泥加高的河堤,張望滾滾湍流的泥水。遠眺河堤內的右方,那裡曾是座落不少水泥騎獸的河濱小公園,還有違建棚屋老人飲茶聽歌的地方,以及現在每年夏日例行施放煙火的所在。

收回視線,現在的雨勢正粗,雨聲轟隆作響。對街透天厝L形管洩下的水柱,水平射出,力竭之後,彎出一道優弧,墜下,來不及沖激地面,強風一帶,水柱側斜,力竭再墜,又來一陣風,再度揚起,又踏出一道水階,終於重墜地面薄薄一層來不及排除的積水。

這時,雨水已經濺上我有些零亂的頭髮,於是關窗,重回桌案前練字。提按撇寫之間,窗外雨聲不歇,還有遠方雨打遮光罩來應和,蟄居城市的人啊,聊以這樣水泥叢林的雨聲,想像古人聽雨僧廬下的況味。●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