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午後的圖書館

2006/06/01 06:00

名家奏鳴曲-4
〈酷兒時光〉◎陳雪

不知為何自小我就對圖書館有種莫名的恐懼,大概跟小時候怕人、怕公共場所有關,圖書館裡人多,卻又出奇地安靜,以前準備聯考,大家都上圖書館K書,我也去過幾次,可在那樣的地方卻怎麼都不能專心,靜靜的讀書室裡大家面對面坐著,一排又一排整齊的桌椅,一個又一個埋頭苦讀的學生,靜謐中只聽見翻動書頁與原子筆在紙上沙沙滑動的聲響,更有間雜著細碎的耳語,我只要一抬起頭就會看見一個個密密麻麻的人,不是背面就是正面,他們雖然不看我,我卻不能假裝他們不在場,對我來說真是說不出的恐怖。我當然知道圖書館的功能絕對不只是給人準備聯考,裡面有太多即使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的書籍資料,對任何一個好學的人來說都是寶庫,可是我太早已經種下對那樣的地方的恐懼,因此無緣,大學時要寫報告非得上圖書館找資料,我總是低著頭進去拿了書辦好借書手續立刻轉頭就跑,彷彿背後有怪物在追我似地。

這幾個月我把台灣出版遠藤周作的小說幾乎都讀遍,卻苦苦找不到《醜聞》,只好上網去找,發現幾家圖書館還有藏書,上星期六我恰巧到市立圖書館參加一個活動,活動結束便跟朋友一起去找書,找了許久沒找到,卻意外發現了更為難找的《我,拋棄了的,女人》,也是遠藤周作,書本已經破舊不堪,另外還借了松本清張的《日本的黑霧》,封面已經破損,整本書好像要散開似地斑駁,一翻開內頁我就開始打噴嚏。還有好多我以前買不到的書,躲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裡,在圖書館找書跟逛書店是全然不同的感覺,這些書或新或舊不分大牌小牌,暢銷不暢銷,沒有任何廣告宣傳沒有名人推薦書店強推,也沒有排行榜,這些書本都還原成書本而不再是商品,他們都安安靜靜獃著,不大聲呼喊著:「買我!買我!」我多喜歡書本就是這樣簡單的存在。

在那些一架又一架好高的書架找書的時刻,我想起2001年在洛杉磯居住的那幾個月,我竟然忘了我曾經在圖書館度過美好時光,那時我把朋友家的中文書都讀完了,他便帶我到學校的東方圖書館去借書,二十歲之後我大多讀翻譯小說,所謂的東方圖書館的中文書自然都是中文創作,於是我就開始認真讀起台灣與大陸作家的書,這些我以前或者讀過或者只是聽聞過的作品,我找來許多逐一讀過,一星期有兩三天朋友到學校上課我就在圖書館,一整排靠窗的座位並不擁擠,學生也不多,我先到書庫找書,然後就帶著書回到座位上,讀書寫筆記或發呆,中午時間就帶著朋友給我做的便當到外面的咖啡座,那時是夏天,陽光正好,看著各色人種的學生一群一群圍坐著,我先把盒子裡的午飯用微波爐加熱,然後投幣買一杯咖啡。30歲的我感覺自己第一次這麼像學生(我在求學時代很長時間裡不是蹺課就是請病假,有幾度要休學,我既無法坐在課堂裡聽課,也不能跟同學相處,我就是怕人),吃完午飯我就回到圖書館去,看書看到傍晚五點朋友來接我回家,每次離開圖書館我都帶回一大袋書,晚上也讀個不停。

這天我借了五本書,離開圖書館時是也是傍晚五點,我不知道在美國的經驗有沒有治好我對圖書館的恐懼,但這個午後我站在台北的圖書館前,背包裡放著幾本破舊的書,心裡卻想著,等這批看完了,還要再來借。 ●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