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翠色和煙 - 香港散記

2014/03/02 06:00

圖◎顏寧儀

◎黃光男 圖◎顏寧儀

印象中的香港是充滿國際性格的城市。每當國際社會有些風吹草動,香港往往是中繼站,包括元首來華訪問,或是從「鐵幕」出來的學者、名人。尤其在50年代,它更是兩岸傳遞訊息的接口,包括公務人員、家人尋親。加上香港電影或是文化出版,一直沿續到20世紀之後。香港電影明星、劇本、音樂,幾乎是台灣大眾生活的聚光點,只要想輕鬆一下,不論是懷舊或者寄情,乃至出版文化的認同,例如《梁祝》黃梅調、《江山美人》的劇場,或者警匪鬥智以及武俠寄情等等,香港製作的電影,直接影響台灣表演藝術。

其後《養鴨人家》、《策馬入林》、《小城故事》,以及《悲情城市》、《童年往事》,成為邵氏公司後的台灣鄉情製作。當然,更傑出的表演人才繼而進軍國際、揚名寰宇,香港經驗提供令人刮目相看的作品。

出版業以正體字為主的華文社會,香港同時也成為傳達國際文化的窗口,例如美國以香港為中心的遠東情勢布局,以中文、英文出版的書冊,影響了很多國家;《今日世界》是美國新聞處出版的雜誌,更是台灣知識分子所喜愛的雜誌,餘此類推,科學、哲學、藝術或產業,香港的都會功能成就了「東方明珠」。

林林總總的世界事務,琳瑯滿目的文化現象,香江迷情令人印象深刻。

記憶中的香港,大部分都在過境機場裡端詳。從啟德機場擁擠的航站商店,國際名牌應有盡有,不知是貴了市場多少,還是便宜傾銷,反正買個禮品回台灣贈送朋友都會引以為稀貴的。到目前赤鱲角新機場,更擴大的名店,容許在候機時來個小型宴會,或傳個訊息給散居世界各地的友人,當然它容納全球最精華的商品,其中包括奢侈品,或炫耀禮品,只是後來稍微比較,比中正機場的同牌物價,看來也貴了些許,想再買些紀念品都想起華航班機上可能更便宜。

當然,也曾經入境香港一、兩次,已記不得了,只記得到光華中心演講博物館營運經驗,與會者都是專家,也有來自澳門的朋友。當時,台北的文化事業還是有些進步領先,事後也到古董街參訪,並蒐集留存香港的文物寶貝。在了解香港成為古文物的銷售地之後,台灣正值企業家也開始投入蒐集古董時尚,至今方興未艾。

而這一次應邀新亞書院博士生會考工作,恐怕無法在行程中前往各名校、博物館參訪,也沒有時間看與文創產業有關係的遊樂場,如迪士尼什麼的,同時也沒能看到熙攘間民心士氣的變化,以及做為紙醉金迷的賽馬博奕。因為印象中台灣同胞曾傳說一賭一生的豪情,漸漸已被新加坡、澳門所取代?

記憶的影像是思考的場景,很務實也很現實,曾經是挾洋以自重,除了廣東母語外,英語是殖民國必然的教育,也因此意外成為華洋相濟相融的重鎮,西方人要了解中國文化的內涵,或中國人學習西方文明的原由與進展,香港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角色重要程度也主宰了文化的發展,一向不喜歡講國語的香港人在九七後才認真面對一擁而來的大陸語言,開始回歸中華文化必備的華文故旨,同時接受一波波不曾稍竭的大陸遊客,或成為移民的熱潮。香港人由被殖民的心態轉向民族自尊的修練,過程崎嶇不平,效果正在加速整合中,我們感歎人性的現實,也接納了命運安排後的香港新貌。

九龍作客。狹小的旺角街道湧來擁擠的人潮,有些是下班朋友,有些看來是遊客,嗚嗚嚷嚷中並不在意天候冷冽,東張西望神情好奇,看來正在尋找想要購些紀念品似的,只是商店舊式擺設,像極了迪化街熱鬧,尤其有「亭仔腳」街景,使人感受不到正在紅墈地區走動!

習慣的是廣告牌的中文字是傳統正體字,顏體為多的榜書,也是閩習風格中的蒼勁與飛白,有人說是受朱熹夫子的影響。說得也是,在香港近半世紀前所設立的新亞書院掛出勵志文詞的書法就是朱晦庵所揮毫的字跡。看來倫理文風也在傳統價值中繼續存在香港的社會傳習。

還看到門腳對句不是教忠就是教孝的仁義傳家,儘管香港人很務實,幾近於現實的態度,難免受西方「實利」考量的影響,但人生豈可只在謙讓中求取妥協成效,應有「實力」的展現,才能達到己達達人的理想。

看不習慣的是開車走路都得靠左邊走,使不習慣左邊行車的人常弄錯了方向。正如我也不習慣話語中「侯雷!侯雷!」個不停。

同時看不明白地狹人稠的公寓建設為何如此拮据?密密麻麻的大樓住進的人,究竟有多少面積可應用?為何不擴展與廣州、福建的轄地接壤,除了抒解人潮聚集外,更需要開發新城邑、新家鄉。

不論如何不解聚集一起的原因,是因為生活的方便,還是人性本來就是不甘寂寞?「人多好辦事」曾是農業社會基本需求,人力就是實力,有了實力以後才能開疆闢土,展現合作、團結的相濟力量。

遠自南越國的文物出土,近至鴉片戰爭開始,乃至中國現代化的門戶,都在這裡發軔。

有山有水有靈氣,雖然給予的印象是擠擠的,但有水可聚財,有山得靈氣,來香港一趟可以感受人性本質,也可以看看那些過往故事。

舊曆年快到了,我們正趕上吃臘八粥後家家戶戶除舊布新,包括假日寫春聯活動,開始新桃換舊符,豐盛的年夜菜,以及家族團圓活動,就連社團的聚餐亦有圍爐性質。

朋友忙著趕飯局,說是社團活動在年節前後特別忙。說的也是個「傳統」,慎終追遠,一家團圓正是家庭組織的價值取向。

至於飲食的傳統更引發文化的興味,或許香港已然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對於飲食可能在西式麵包或自助餐館林立,但在匆忙之餘對於「民以食為天」的傳統飲食、甜點,除了廣式美食外,不知哪來的茶點,極盡口腹之欲的糕餅,據說是皇家傳承的「飲茶」必備食品,難怪廣東朋友事業發達,生活優雅、談笑風生中完成一次次重大的事業,包括辛亥革命。

過年吃年糕,步步高升;吃芋頭,才有頭路;吃魚頭與魚尾,說是有頭有尾,甚至說留有餘地的比喻;那麼蘋果是平安,橘子是吉祥,棗子是早生貴子,石榴是多子多孫,蓮子是一連生子──啊!傳統的文化是很有寄情啟性的文化,美哉傳統。

經過一條熱鬧的「廟街」,似乎也為新年的到來正在張燈結綵,好不熱鬧,此時我看到香港的神祇,已經不只是玫瑰堂或百餘年的教會,更明白流行在民間的關帝廟、媽祖廟、城隍廟的供奉,是孔子廟的聖賢祠之外的傳統文化價值意義。

回望新亞學院的創校者,儼然聞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在錢穆先生擘畫下,樸實靜謐地在發光。●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