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真言社》為什麼要讀書?

2014/05/10 06:00

◎娜娜貓

從大學開始就持續以兼職方式在教育產業中服務,畢業後進入補教業正職工作一年;曾經也因為迷惘而加入公職考試部隊,到現在在自己有興趣的行業中當上班族已好幾年。這些經歷使我對教育與就業之間的關係感觸良多。

回首過往,中學時仗著自己的學習速度與理解能力還算中上,加上在長輩言談與社會氛圍中,有意無意感受到「讀書才會受尊敬」、「讀職業學校的是次等學生」等成見,升學時自然而然選擇念普通高中。現在回想起來,人生黃金學習階段耗費大把光陰學習的某些科目,竟只是為了短短三天的大學入學考試,是未來數十載人生都用不到的「知識」,不禁感到悲從中來。

高中畢業後,進入名稱響亮的大學系所就讀。走到一半才發現課程是這裡學一點、那裡學一點,培養出許多「通才」在畢業後進入和所學無關的職場工作,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員。同學中只有少數是專才,他們在課後花許多時間鑽研本科專業,才能在畢業後進入和本科或多或少相關的職場就業。人人有大學念的今日,在自己與多數朋友身上看到的例子是:文憑先拿到手,企業面試時不會第一輪就刷掉我。反觀職業學校畢業的朋友,在當時似乎更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工作薪資不見得比人差。

從事教育產業時,我發現有會念書的孩子、也有不會念書的孩子。可憐的是,不會念書的小孩仍被賦予「爸媽教育程度不好才做勞力工作,你不可以像爸媽一樣,要把書念好」的期待。這就像要求猴子學游泳、讓魚學爬樹,否定他們與生俱來的價值。事實證明,他們即使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因為壓力過大而走上不對的路,人云亦云地取得高等教育文憑後,仍然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為何。

家中有孩子後,一方面訝異他似乎沒有遺傳到讀書天份,一方面卻也慶幸他可以培養其他興趣,以免20年後又多一位怨嘆自己讀了很多書卻無法學以致用的人。台灣的教育有一道以成見築成的高牆,它阻擋了孩子學習自由思考的能力,甚而侵蝕台灣的就業市場。這造成許多行業明明缺工,卻一直招募不到人才。也許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王建民或吳寶春,在不同的領域為台灣發聲。他們唯一需要的,是支持他們、發掘他們天生價值的父母。讀書確實很好,但不見得每個人都必須靠讀書來成就自己。不論做什麼工作,只要能獲得自我肯定、自我實踐、相信自己是推動世界運轉的一份子,那都是值得贊許的。願從我們這一代開始改變對教育的觀念,漸漸在台灣的教育與職場環境帶動正向循環。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