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過道暫留

2006/07/24 06:00

◎童偉格

倘若時間允許,他會自然地老去,比他記憶中的任何人都還要老。他會再次看淡一些命定的、悲傷的設計,例如:每個人生命中最初始的那些年頭,必然就是他母親生命裡,最末的那些年頭了。倘若他真能長壽以終,他無法懷疑那是命運的賜福,只是,似乎賜福總是交託在像他這般不適合的人手裡,才讓「命運」這樣的字眼,顯得永遠可疑。

倘若可疑的事會成真,那時,他就無須像現在這樣,天真地猜想「年老」是什麼感覺了。他無須猜測,「年老」就是整個人成了一幢舊房子,你的靈魂蝸居其中,格外容易知覺屋裡什麼是新修繕的、什麼是舊模樣的。你的靈魂有時快樂、有時沮喪,有時甚至回到青春的激情與躁熱中,然而,這一切都不會被人瞧見。對路過的人而言,你始終就是一幢舊房子,靜靜覆蓋著時間的塵埃,或者,一動不動困守在時間的泥淖裡。有時,當你也像個路人那樣去回看自己,你會發現,如果七十歲、八十歲,跟九十歲、一百歲沒有差別,那麼,一個人老到某種程度,應該就永遠也不會死了吧。因為死亡是件極其年輕的事,而那個人,已經錯過了。

在一幢舊房子裡。在過道上,牠和他共用一桌一椅,桌椅是別人的,時間是他們自己的,如果不將世界框方成一個過於恰當的比喻,牠和他其實都沒有坐過牢。有時,對著一面白牆,他坐在桌前,聽著牆裡埋藏的水管,間歇間起地奔流,像是大樓的脈搏,也像是睡息,他頭頂一盞昏黃的燈,在不醒不眠時,總也顯得波光粼粼。特別是在一些下著雨的春日午後。

他想起一些故事,試著向牠敘述。「這是一個關於房屋管線的勵志故事。」他說。上世紀中的倫敦,有一位來自殖民地的年輕小說家想要自殺。他穿上最好的衣服,用身上最後一點錢,租了一幢體面旅館裡的一個房間。他計畫在房裡開煤氣,體體面面地死去。住進房,鎖門、關窗,把遺書在床頭櫃上端正放好,他才發現旅館的煤氣管,原來是體面的計時投幣制的。

然而,他已經沒有錢讓自己死了。下著雪的冬天,他緊摟大衣,坐在床沿,與煤氣計時表靜靜對看了一整晚,密閉的窗,傳來碎冰滑動、與夜歸人低低的聲響。天亮時,他決定不自殺了,好好地活到了這個世紀。

「這個故事如何?」他問牠。在桌上,牠舔舔腳爪,說:「我不喜歡冬天,會冷。」「好吧,那麼,」他說:「這個故事,關於陽光四溢的海上樂園。」從前從前,有艘遊輪在嚴寒的冬日,滑進大城港灣,接起所有表情麻木的異鄉人,包括一位拖著一口棺材的葬儀社老闆。遊輪載著他們,航行到恆夏的公海上。在那裡,舉目不見任何故土,所有人的時間都漫無所止地延長了,然而,每秒每刻都在真正的異地裡,像針輕輕搔刺著所有人。時刻有了差別。每個人都警醒著,每個人都變成和以往的自己不一樣的人。你會看見最沉默的人歌唱,最拘謹的人跳舞。你甚至會看見葬儀社老闆打開那口棺材,拿出他一生辛苦的積蓄日夜豪賭。當棺材見底,他會快樂地躺進去,他會要所有人將他抬起,幫他以倒立跳水的姿勢,與棺材一同投入海底。就這麼快樂地了結了他的一生。他的死亡不會造成國際問題,因為每個人自願埋葬的地方,就是他出生的地方。

「這個故事呢?」他問。牠站起來,伸伸懶腰──先全力伸展了上半身,再盡力延展了下半身──這種舒坦的方式總令他艷羨。

「我不知道,只是……」牠說:「你打算整個下午都做這種事嗎──不斷地修正故事的細節,直到所有人全都死光了?」「如果可以的話。」他想了想,說。如果時間允許的話。

「知道嗎?」牠看看過道盡頭飄進的雨絲,說:「你坐在那裡很久了,能不能換我?」「喔,對不起。」他說,連忙起身。

牠跳到椅子上,坐下,呼了一口氣。

「謝謝你把椅子坐熱,」牠說:「我現在覺得暖和多了。」「不客氣。」他說。 ●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