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文學大師的良心與背叛

2006/08/24 06:00

國際文壇

德 新聞焦點 綜合編譯◎羅珊珊

鈞特.葛拉斯懺情風波

有人拒領諾貝爾獎,但若是得了獎又在多年後將獎座退回,恐怕將是史上頭一遭。近日炒得最為沸沸揚揚的國際文壇新聞,當推1999年諾貝爾獎得主文學獎得獎作家鈞特.葛拉斯(Gunter Grass)首度披露自己年少時曾加入過希特勒旗下的納粹精銳部隊「武裝黨衛軍」(Waffen-SS)。這段告白引起了作家無法預期的軒然大波,甚至有人高聲疾呼葛拉斯應當自動把諾貝爾獎座退回去以免枉得虛名。

葛拉斯自白納粹經歷

主要的杯葛聲浪是來自得前波蘭總理華勒沙(Lech Walesa),華勒沙不但是葛拉斯的同鄉,本人也曾經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肯定,然而他認為葛拉斯應該自動放棄所有得到的榮耀,包括諾貝爾文學獎以及家鄉但澤市榮譽市民的身分等。不過據說諾貝爾委員會表示,他們無法收回已經頒出的獎項。鈞特.葛拉斯出生於波羅的海沿岸但澤市(現為波蘭境內的格但斯克),也因此寫下了小說「但澤三部曲」──《錫鼓》(1959)、《貓與鼠》(1961)、《狗年月》(1963),以諷刺生動的筆法,再現20至50年代的德國歷史以及時代與種族的困境,另外也出版多本散文、劇本和詩集。當年諾貝爾獲獎時所得到的讚詞是:「其富含黑色幽默精神的寓言,描摹出被人們淡忘的歷史面目。」葛拉斯獲獎後仍然創作不懈,繼續推出重量級作品如《蟹行》和《我的世紀》等,繼續以融合史實與虛構的方式,大膽探討二次大戰與德國歷史,在精湛的文學高度之外,也提供了許多人性與道德的省思。

相對地,這或許也是抨擊者對於葛拉斯遲來的懺情不能接受的原因,視其為「德國的良心」者認為他背叛了整個世代,有人甚至直指這段先披露在訪談、隨即發表在九月初出版的自傳《剝洋蔥》(Peeling Onions)中的納粹經歷是作家促銷新書的手段之一。

抨擊與支持者兼而有之

現年78歲的葛拉斯承認多年來對這段過往三緘其口成為他心理上的一個重擔,而這也是他決定寫作此書的動機。作家兼好友約翰.厄文(John Irving)以及《錫鼓》的電影導演施隆多夫(Volker Schloendorff)則都加入了聲援葛拉斯的行列。約翰.厄文上週三發了一封電子郵件給美聯社,表示葛拉斯此舉深具道德勇氣,不論在文學上或作為「德國的良心」,都仍然是他心目中的「英雄」。而施隆多夫在刊登在德國報紙上的公開信中寫道,葛拉斯的告白正可呈現出他對自己做了和對筆下人物一樣的嚴格審視,並希望他可以因此而如釋重負,並稍稍卸下紀念碑般的聖人光環。

英國《衛報》甚至另闢專區以「鈞特.葛拉斯是否該退還諾貝爾文學獎?」一題供讀者發表言論,引發熱烈的討論,大部分上網留言的讀者都表示反對,或許多數人看重的是仍是他文學上的成就,頂多認為這份自白來得晚了些,無損於大師在書迷心目中的經典地位。

葛拉斯本人終於在前天發表公開聲明,在一封寫給但澤市市長的信中表示,「隨著年歲虛長,我才終於找到最適當的方式及及透徹的角度來訴說這段經歷。」葛拉斯認為他早已經從這段誤打誤撞進入納粹的年少經歷中學到人生沉痛的課程,而這些都反應在他日後積極參與公共事務以及文學作品中。並且表示他「必須面對公眾對他榮譽市民資格的質疑」。而這封信也發揮了誠懇的力量,並獲得華勒沙的諒解,收回當初對葛拉斯的種種反對誓言。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