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文學的作文

2015/06/03 06:00

圖◎歐笠嵬

◎陳銘磻 圖◎歐笠嵬

從事作文教學多年,每遇學生憑几危坐,攤開長長方格稿紙「寫作文」,看他一臉冷澀無奈,未知云何,常是惻隱憐惜,愛莫能助於先;隨後心意轉折,念及現代學子對生活事態冷漠,視文字無趣,缺乏想像,胸沒點墨,加諸難以發自內心觸動情愫,寫出好句好文為由,旋即心生篤實,立下標題,休管他三七二十一,就地揭開一場四、五十分鐘,與文字搏擊的纏鬥遊戲。

最重要的是觸發

作文困難嗎?真不難!作文好比廚藝高明的師傅,上菜市場慎選適宜食材,備妥鍋碗瓢盆、醬醋油鹽,拿手絕活比畫幾下,即可煎炒燒燉出一桌秀色可餐的菜肴。

作文容易嗎?真難!遇上對文字無感,不喜提筆寫作的人來說,當然難。

再說,人的一生是一趟沒有完美地圖的不安旅程,所以需要經由學習,探求耐人尋味的生活樣式,袪除無助且寂寥的旅途,然後,運用各類工具,如文字、攝影、藝術、口述等,紀錄與證明自己短暫的人生究竟活得如何精采!抑或何等悲慘?

不論使用哪一種工具,無非記述與書寫生命過程的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恩怨情仇、風花雪月。自小學起,識字學文,勤練語法,便是培育寫文章、記載生命歷程的起始;這門記錄生活與生命的學科叫「作文」,彆扭地被塞入國文課程夾縫中。

曾幾何時,在英數理至上的「科考」制度下,原列卑位的作文,經過基測、會考、學測、指考一連串翻天覆地的教改測定,忽然從不起眼的小角色,躍進成為應試者能否晉升到第一志願學府的決定性科目,這項讓教育人士與家長吵翻天的分發方式,引爆不少紛歧議論。

因為未遂其正地重視作文的緊要性,使得不少僅只了解語文教學,懵里懵懂不知如何培訓學生寫出佳句好文的中小學國語文教師,只能用舊時詩文布局的順序,以及偏執的起承轉合、抑揚頓挫的簡單申述論調,空泛而制式地傳授文章作法,結果讓大多數學生的作文千篇一律鄙俗不堪,令人目不忍睹。

國學大師胡適說:「先要有文學的國語,才有國語的文學。」近代散文家,能作八股文,亦能探究並實驗新式教育理念的夏丏尊更說:「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觸發的功夫。」夏氏的「觸發」之喻,挑明了說,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事,繼而得到印證的寫作概念。

西晉文人陸機在〈文賦〉所言「作文」,指出寫作一篇文章,需包含寫作能力的培養、寫作方法的研析和寫作成果的展現,也就是在描述和構思過程,對文章的體例、感受、謀篇、修辭、剪裁、文病等,不可輕忽。

作文,正是呈現語文特性的組織美學與思潮風格的具體創作表現,也即運用文學寫作與積極的閱讀行動,做為作文教學的依歸;由是文籍生焉,學生的作文能力與程度,自然很快奏效的被建立起來。

別以為作文僅是把「字」組串成「詞」,再提昇為「句」,然後把幾個「句」編輯成「段」,集合許多「段」便成了「文」這般理所當然。其中,尚包含不少書寫時必須專注演練,遣辭措意的藝術與行文用字的技巧。

沒任何比起使用文學妙趣橫生,無以復加的美學觀止去為作文能力奠基,更能增進文字潛沉美感的技術;沒任何比起運用文學靈動思維的想像能量去闡揚文字的曼妙趣味,更能創造作文的優雅丰采。

從片段練筆開始

日本現代作家山田詠美說:「讀小說如果不能讓人了解人生真諦,這種小說就沒閱讀的價值。」一篇上乘的文章豈止因為辭藻優美而已,一篇耀眼的文章不在於描寫技藝高妙與否?重要的是:作者是否用真情寫出使人動心動容的好文采。

文學之美在於潛入心靈,縱橫智慧,在於好比人生,必須膽敢面對艱困的創作階段,方能寫出佳作;而人生又好似作文章,是經由許多酸甜苦辣、聚散離合的段落堆疊遂成。

作文教學或下筆作文,側重闡釋敘述與描繪的段落寫作巧思,從人生、人性、人心為主軸,進入情感、情緒、情懷的領域,透過片段寫作的技巧,明白載入一段段清晰、風致的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春夏秋冬、人事地景、食衣住行等人文百態的創作議題,便是提昇作文教學與寫作程度的要訣。

作文既是寫人生,寫情緒,寫生老病死,而「生老病死」是每個人一輩子需要誠摯面對的現實狀態,這段存在眼下的人生旅程,帶給人類生之喜悅、老之衰頹、病之痛楚、死之滅絕。

以《羅生門》、《地獄變》聞名國際的日本小說家芥川龍之介說:「人生好像一盒火柴,嚴禁使用是愚蠢的,亂用是危險的。」又說:「人生好像缺頁很多的書。很難把它說成是一部書,然而它又確實是一部書。」學生作文或作家文學創作,關於生老病死的現象,因為難得,必須珍惜、愛護;因為苦短,格外需要掌握、追求,所以最常被拿來當寫作題材。

因此,模糊不明如何教導學生寫作文的教師,何妨著眼文學創作與閱讀,以「片段作文」的觸動教學,讓學生從段落寫作練習起,用字不多,凝聚敘說,說事傳神,捨棄枯燥,摒除乏味,學習把一件事、一個觀念,靈敏生動的說明白,就是好法子。

試想,連段落短文都寫不來、寫不好,如何博舉全篇,通於上下?

起筆片段作文一如臉書段落寫作,必得先勤於把每段大意,用精鍊文字清楚表達,敘述有序、言之有物的流暢呈現。再則,一段一組合,一篇一主文,靈活不呆滯,便不難完成獨具風格、文有別趣的段落之作了。

被《朝日新聞》票選為日本一千年來最受歡迎的文學家之首,喻稱「國民作家」的夏目漱石,1895年4月,辭去東京高等師範學校教職,隻身前往位於四國愛媛縣的松山中學任教英語,一年的教師經歷體驗,後來成為小說《少爺》的題材來源。

小說描述主角哥兒在充滿「當權者及其追隨者醜惡嘴臉」的學校,四處碰壁、飽受委屈的遭遇。例如,值夜班時,學生躡手躡腳潛伏進入,在哥兒的蚊帳扔進蚱蜢,然後拔腿就跑的怪異行為等。小說語言機智幽默,描寫手法誇張滑稽,人物個性鮮明突出,主角哥兒的率直、純樸和莽撞,在在反映出庶民式的俠義心。

如果夏目漱石在松山市短暫一年的教書生涯,沒任何感觸,甚或無絲毫感動,必然寫不出《少爺》這麼精湛的小說,他用正面角度,傾吐對教育界不良感受,自始至終都是認真的,就因為過於認真,感觸深刻,致使這部小說顯得特別有趣、好讀、好看起來。

他的寫作立場,一方面運用小說情節,闡述身為調和的生活者,必須與社會共同生存,另方面強調「將道義當做人生第一要義」。這種信念正是他的行事與創作風格,以及受到世人喝采與讚許的地方,觸發寫作,使他成為日本傑出的大文豪。

夏目漱石的寫作態度這樣,日本首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川端康成,亦復如是;古今以來,許多知名作家無不如此。觸發或觸動,本是寫作主要原質;片段作文練筆,無疑是習文第一要素。●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