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世紀美聲與愛情

2006/09/12 06:00

◎趙淑俠 圖◎吳孟芸

20世紀最偉大的女歌唱家,德國籍的花腔女高音,伊麗莎白.舒瓦茲柯芙(Elisabeth Schwarzkopf),於8月3日在她奧地利的家中,以九十高齡去世。引起愛好音樂藝術的世人一片惋惜慨歎。但九十歲畢竟已是稀見的高齡,上蒼對於人間的奇才大智,並無特殊優厚待遇,在生命大限,和人生路是否走得順暢這一點上,從來態度公正;而比起在整個上世紀、唯一能與她相提並論、原籍希臘的「歌劇女神」瑪麗亞.卡拉絲,舒瓦茲柯芙實在算是魚與熊掌,事業與家庭都成功的幸運女子。

卡拉絲是聲樂界的女神,用的是義大利派技巧,舒瓦茲柯芙是天后,採取德奧派的唱法。藝術的頂峰如所有大學問的最高境界,進入哲學融於天地、臻於至美的化境。這兩位女性大師留給世人的,無疑是天籟綸音,雖然她們的肉身己遠。然而如此傑出地若人中精靈的女性,她們的實際生活又是怎樣呢?她們不終究是人,而且是女人,也得穿衣吃飯結婚生子,過一般女性的生活嗎?

事業愛情的雙重合約

在歐洲的三十餘年,我學了些以前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知道的事物,其中一項是西方古典音樂;古典音樂的領域裡,聲樂和小提琴曲是我的最愛。在我最崇拜的音樂家中,有卡拉絲和舒瓦茲柯芙的大名。

伊麗莎白.舒瓦茲柯芙於1979年在瑞士蘇黎士舉行的歌曲演唱會,我曾去聆聽,曲目包括沃夫、舒伯特和莫扎特等大師的作品。那時她已經六十四歲,聲音仍然清揚優美,儀態雍容華貴無一絲塵俗之氣,令人從心裡肅然起敬。但就在那次的演唱會的第三天,她的丈夫華爾德.李格,因心臟病復發驟然去世。舒瓦茲柯芙從此就完全退出表演,改為教學授課,培植人材。

華爾德‧李格是英國人,為唱片製作業的名人,1946年舒瓦茲柯芙應他的邀請到倫敦去灌製唱片,優異的成績讓兩人都感到滿意,認為這樣的組合將使前景大放異彩。李格更進一步做了舒瓦茲柯芙的經理人。

1953年他們在英國舉行婚禮,其時新娘已經三十八歲,據說在這之前她沒談過戀愛也未交過男友,「我與音樂結了婚」這句話,對舒瓦茲柯芙來說有確切的寫實性。十二、三歲的年紀,她就顯露了在音樂上的絕對興趣,並且在父母的有計劃的培植下,一步步走入音樂的瑰麗殿堂,投入整個人生,哪裡有空間和時間,像一般女子那樣追尋愛情。樂界和媒體方面都有人說過:「舒瓦茲柯芙是李格的搖錢樹,他娶了人也娶了錢。」其實這話不算最公平。至少在他們共同生活的二十三年間,兩人和平相處,丈夫沒有背叛妻子,這就算是很好的結果了。試看歐美表演台上的大明星,與經紀人結為眷屬的有多少?可說是十分典型的婚姻模式,結果卻常常是令人失望又無奈。與她齊名的「歌劇女神」卡拉絲,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卡拉絲,歐納西斯,賈桂琳

提起瑪麗亞.卡拉絲,就算從不接觸古典音樂的人,也聽過她的大名。多年以前,美國總統甘迺迪的遺孀賈桂琳,與希臘船王歐納西斯再婚,舉世關注,成為當時最熱門的媒體新聞、坊間茶餘酒後的閒談資料。沸沸揚揚的後面,唯有一人獨憔悴,就是卡拉絲。她與歐納西斯相戀整整九年,他為她與身為航業鉅子愛女的妻子離婚,兩人也曾相約要終生相守,到了來他卻突然娶了賈桂琳。卡拉絲沒有多做批評,只說了一句:「我了解他。他喜歡有名氣有地位的女人。」從此退出舞台遷居巴黎。不久之後,就因心臟病突發,死在她豪華的公寓裡,得年五十四歲。

青年時代我曾為古典歌劇迷戀已極,瘋狂到為了看一齣卡拉絲主演的《蝴蝶夫人》,和幾個朋友從瑞士趕到意大利。到米蘭的斯卡拉歌劇院時,方知所有的票早已賣光。幸虧我們群中有位會義大利語的,嘰哩呱拉地跟那售票經理辦交涉。義大利人普遍熱情又感性,知道我們從遠地來,慨允盡力幫忙‧問題是他縱有心,也使不上多少力,所有座位皆被訂定,無法變出空位。最後他終於絞盡腦汁,給想出個辦法:「站票還可勻出幾個位子。」我們聽了大為興奮,慶幸自己沒白跑一趟。

所謂「站票」,價錢便宜得像白送,是專門給音樂學生預備的,就是在所有座位的後面的空地上,做有幾排金屬欄杆,持站票的人就倚欄而站,雖說兩條腿勞累一點,但可看到世界上最好的演出。歐洲很多大音樂廳有這樣的辦法,為的是給學習者有充分觀摩和欣賞的機會。我們在站了三、四個小時之後,又立刻乘夜車返回瑞士。在車行的五個小時中,我興奮得毫無睡意,優美的旋律,女主角感人肺腑的歌聲,仍在我的耳中迴盪不己。我差不多想對自己說聲抱歉,為什麼自詡喜歡音樂,對音樂小有心得,而到今天才知道世界上有如此美妙的聲音!從那一刻起,我才懂得了什麼叫絕世天才,什麼叫偉大的聲音。

從一些報導讀到,卡拉絲自幼便與父母,特別是母親之間有解不開的死結。也許在心理上她太缺少父母之愛,於二十六歲的花樣年華,就跟一個比她幾乎年長三十歲,能說會道又會討女人歡心的義大利人結婚。這個人也就順理成章做了她的經紀人。而她也就從此墜入萬劫不復的痛苦深淵,完全被這個男人控制,以至常常情緒失控,「脾氣壞」的惡名舉世皆知。當她心緒憂悶時,了解她的歐納西斯最有辦法:他會駕著特製的機動帆船,跟她漂盪在愛琴海上。諷刺的是,在她最需要他的時侯,他卻不聲不響地投入了另外一個女人的懷抱。

全心震動,並且一直到老

歌劇舞台上的大明星,要尋得真愛果然如此困難嗎?我想答案不會簡單,也許用我們常說的「緣分」來解釋,還更貼切些。我非常欣賞一位名叫麗莎.黛莉.卡莎( Lisa della Casa)的女高音,她的名氣和地位,比舒瓦茲柯芙和卡拉絲只稍差一點點(她倆是唯一屬於「特流」的),但絕對是第一流的佼佼者。她在維也納歌劇院、米蘭的斯卡拉、紐約的大都會、倫敦的皇家歌劇院和法國的巴黎歌劇院,都曾長期登台表演(歐洲人認為,這世界上的五大歌劇院,有一個沒登過台,都算不上真正的一流名角)。麗莎在紐約大都會登台二十五週年的時侯,院方還特別請她主唱歌劇《阿伊達》以示慶祝。

至今她已退休三十年,大家仍然記得她的美聲,網路上有關她的資料,仍可查出四十多萬條。

麗莎在歌劇舞台上大紅大紫三十年,集盛名與富貴於一身,可她也曾有過感情上難以解決的煩惱,她的煩惱不是沒有愛情,相反地,是因有太浪漫的真愛。

二次大戰結束後,年輕的麗莎在瑞士的蘇黎世歌劇院擔任小配角。那時瑞士收留了一批東歐的流亡青年,清一色是男性,全是二次大戰中被迫參軍的學生,因戰後不願回鄉,瑞士政府便付給可以維持最低生活的救濟金,助他們完成學業。其中有個南斯拉夫的文科學生,那天買了最便宜的入場券,和同學一起去看名角的表演。

結果他是什麼名角名曲都不見不聞,只直著眼晴看在場上進進出出,唱了小小一段曲子,活動布景般的麗莎。他對她一見鍾情,夜不成眠,從此節衣縮食,每個週末都買最便宜的站票去觀賞。他足足看了兩年,台上的麗莎卻是完全不知。

兩年裡他做了些偵探工作:知道這個美麗女孩叫麗莎,住處離他不遠。她養了一條小哈巴狗,每天清晨一定在附近的樹林蹓狗。他靈機一動,也去買了一條小狗,算準時間,也到樹林裡去蹓狗。兩隻狗相見吠個不停,兩個人終於說起話來。於是約好一起蹓狗,每天見面。當有天那個高大英俊的斯拉夫青年,靦靦腆腆地把真實的情形剖白時,麗莎全心震動,並說其實已在愛他了,他們頓時陷入熱戀,1947年麗莎不顧一切反對聲音,與這尚無職業的大學生結了婚。生活雖不富裕卻幸福無比, 不久女兒誕生,麗莎去表演時, 他就在家做奶爸。

麗莎的才華終於被發現,她愈來愈紅,搬了新屋雇了保姆,問題卻也跟著來了。妻子太出名,終年在世界各大城市登台,各處的合約和支票如雪片飛來,而學文科又不是正港瑞士人的丈夫卻賦閒在家。自尊心忒強的東歐男子漢大鬧情緒,提起小箱子就要走人,他每說要走,名震世界的歌唱家麗莎就淚眼婆娑,說是沒有他她活不下去,他若離開她只有自殺。鬧得天翻地覆之際好朋友也來相勸:「你為什麼要在乎世俗的觀念?你應該知道自己的地位,你不單是她的丈夫、情人,也是她的知己、兄弟、父親、祕書與保護人……你是她的一切,沒有你的愛,麗莎就失去生存力量。」堅貞的愛情終於克服一切。每當麗莎外出表演,全家必同行,女兒長大不再跟隨,丈夫仍總在後台照顧一切。也有記者故意問:「您從事的是那一行職業?」「我學的是新聞。唯一的職業就是愛我太太,讓她幸福。」他彷彿有點自嘲地說。但麗莎的口氣堅定:「我有今天的成就,首先要謝謝我丈夫。有他的愛和支持,我才有信心往前走。他是個偉大的丈夫。」麗莎在聲望正隆時宣布退休:「要回到家庭裡去。」她在瑞士的風景區買了一幢古堡,裝修得美輪美奐,夫妻倆在那裡過平淡閒適的居家日子,現在兩人都已八十多歲,還在享受人生。一個在歌劇舞台上閃亮了三十年的大明星,最後有這樣的結局,應該算是太幸福,也太難得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