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如果我是小英總統(下)

2016/04/27 06:00

中華民國第一位女總統蔡英文。(本報資料照)

◎劉仲敬

中國國民黨倚靠北京 戰爭恐嚇應效忠和保護的人民

國民黨的問題並不僅僅是認同錯亂,她選擇的路線本身就是絕路。她在南京執政的短期內,迅速將自己引向毀滅,一點都不是偶然的。數千年來,亞洲內地一直是血腥殺戮的現場。任何深陷其中的政權都將面臨選擇:或者用最野蠻的手段維持統治,或者滅亡。即使沒有共產黨存在,這一基本格局仍然無法改變。即使沒有美國日本和自由世界,朝鮮、越南這樣外邦至少也得以逃避改朝換代的大屠殺,保存了在中原早已滅絕的明朝以前居民後裔。國民黨的特洛伊木馬工作也許能破壞台灣,但怎麼也挽救不了自己。路線的失敗就是最根本的失敗,國民黨的未來就是沒有未來。她在兩條路線之間搖擺不定,而兩條路線共同的特點都是愈走愈窄。第一條路線就是倚靠北京的支援,用戰爭恐嚇自己本應效忠和保護的人民,愈來愈像香港地下黨。第2條路線就是趕末班車,倚靠地方派系向淺綠發展,多半會導致國民黨的分裂。

強化國民共同體認同 拒絕中共悲劇式的神化體制

北京政治核心的認知圖景包括兩種關鍵元素:中國革命史敘事和大國復興敘事,兩者相互構成對方的合法性基礎。前者是弱者(中國共產黨)倚靠高明的馬基維利主義,征服其前任盟友和保護人的故事。弱者首先要取得強者的保護,但不能誠實地忠於強者,而要在表面忠誠的掩飾下,尋找強者的弱點和敵人,利用保護人的敵人攻擊保護人的弱點,再利用雙方兩敗俱傷的機會,推翻或取代原先的保護人。從北京的角度看,國民黨、蘇聯和美國相繼扮演了愚蠢的保護人角色。他們首先以國民黨附屬勢力的身分,爭取到生存的權利;然後利用國民黨的弱點和日本對國民黨的進攻,在蘇聯的保護下取代了國民黨。他們仍然以蘇聯附屬勢力的身分,倚靠在朝鮮戰場和其他地方為蘇聯服務,爭取了獨立政治實體的身分;然後利用蘇聯的弱點和美俄鬥爭,在尼克森和雷根的保護下推翻了蘇聯的霸權。他們最後以美國合作者的身分,以免費搭車方式分享反恐戰爭和世界貿易的利益,用韜光養晦掩護了大國崛起的戰略;同時以機會主義的方式聯絡美國的敵人,修改近代以來一直由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這種策略極其有效,將中國共產黨由沒有寸地尺天的小團體變成了割據一方的諸侯,再變成東亞大陸的統治者,如今又企圖變成平行世界體系的創造者。

只有至高無上的目標才能為這些馬基維利的手段辯護,大國復興敘事構成了這種目標。這種神話宣稱:西方勢力在19世紀深入東亞以前,遠東的天下體系曾經是世界的中心。近代世界奪走了中國應有的地位,其存在本身就是對中國的侮辱和傷害。遠東文明即使沒有引進西方的因素,同樣有能力自己實現近代化。天下體系體現了家長制的溫情主義,比利益本位的西方國際體系優越。中國負有改造國際體系的天然使命,只是在實力不足的情況下不得不韜光養晦。實力一旦充足,大國崛起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只有中國共產黨的馬基維利能力才能實現天下體系的復活,其他勢力或原則都不可能做到,因此中國只能由中國共產黨統治。大國崛起既然是中國共產黨革命正當性和統治合法性的最終驗證,放棄無異於承認自己不僅無權統治中國,而且為篡位犯下了各種大逆不道的罪行。如果這種認知圖景是無法改變的,未來的悲劇就是無法避免的,不到資源枯竭迫使她修改認知圖景,鬥爭就不可能結束。在此期間,任何低於徹底投降的任何局部妥協都不可能誘使北京放棄顛覆和滲透。所以對於台灣而言,最能強化共同體認同的政策反倒是最明智的。

10年黃金關鍵 清算黨產重建國本

小淵惠三時代,自民黨曾經策畫冷戰後的政黨格局演變,希望結束保守黨和社會黨對抗的局面,代之以兩大保守政黨對抗的局面。經過小泉和安倍,這種設想基本實現。目前民進黨需要的,就是這樣的戰略。以下幾項政策是值得考慮的。國民黨長期掌握基層政權,與其並不正當的灰色資金流關係密切。2016以後的民進黨政府如果錯過了清算黑金的大好機會,就是對未來不負責任。黨產和腐敗問題不僅僅是轉型正義的問題,關鍵在於非清算不足以重建基層政治結構,非重建不足以穩定國本。台灣軍隊的現狀不大適合她的長遠安全需要,高級將領太多而中級軍官不夠多。好的軍隊應該有優秀和大量的中級軍官和士官生,足以為一支比正常情況大10倍的軍隊提供指揮官。高級將領人數多而在職久,對良好的指揮系統並不有利。未來10年幾乎肯定是美日聯盟軍事部署調整的時代,有必要及時加入軍事單位之間的磨合。共同體團結需要將以色列使命(出埃及)、命運方舟和太平洋願景結合起來,給人民提供認同和方向。

台灣居世界樞紐 把握時機奠定未來路徑

台灣的地緣和經濟形勢都最適合兩個世界的樞紐。一方是美日和技術來源,一方是印度南洋和勞動力來源。隨著北京的人口老化和挑戰升級,高速增長區肯定會移向印度和南洋。TPP完善後,世貿組織將會邊緣化。台灣把握這兩大調整,就能奠定數十年的基本路徑。芬蘭過度倚賴容易到手的蘇聯市場,結果在1990年代損失慘重,有必要未雨綢繆,防範類似的損失。日本比任何其他國家更了解東亞,台灣附近水道的安全尤其是日本命運所繫。就亞洲大陸霸權國家造成的潛在不穩定局勢而言,日本和台灣有最多的共同利益。美國維護亞洲太平洋的平衡,不允許大陸強權改變均勢,是她的利益所在和長期政策,台灣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都不會改變。因此台灣在涉及自身安全和共同體塑造的關鍵問題上,完全可以先發制人,製造既成事實。如果必要,甚至可以訴諸美國選民的宗教和道德直覺,抵制少數專家和官員的現實政治。從過去幾十年的經驗看,台灣在這些手段上不是失之過度大膽,而是失之過度謹慎,錯過了許多維護國際地位的機會。韓國和以色列在類似的情況下,比台灣更善於利用美國的基本布局。所以無論從台灣國內還是國際因素考慮,未來5到10年都是決定長期走向的關鍵時刻。小英總統只要奠定了台灣在亞太安全體系和TPP當中的位置,時間和路徑的磨合就足以解決大部分細節問題。

解構大一統迷思 復興古老共榮傳統

台灣的安全需求和經濟需求,在上述的框架內就能實現;台灣的名分問題,有賴於中國問題的解決。20世紀和21世紀的中國問題,酷似19世紀和20世紀的德國問題。兩者都繼承了前現代多元帝國的結構,因此在近代國際體系和民族國家建構的潮流當中,遭遇了無法克服的障礙。民族國家要求精英和群眾的縱向整合,建立自我治理的小共同體;通過精英的橫向隔離,建構國際關係。帝國要求各地精英的橫向整合,將國際關係變成朝貢體系;通過精英和群眾的縱向隔離,降低共識成本。兩條路線不可能同時成功,無論如何選擇都必須犧牲另一條。德國只要堅持恢復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權,就只能承認希特勒的正當性,因為除了武斷統治以外,沒有其他方式可以阻止帝國的解體。中國在其短暫的憲政實驗中,連粵人和吳人的鬥爭都無法解決,一旦涉及內亞和列強,戰爭就不可避免。中國以後如果走上民主的道路,重蹈覆轍也是意料中事,只有解構大一統文化的迷思,復興諸夏共榮的古老傳統,才能同時保證東亞的自由與和平,包括台灣問題的最終圓滿解決。小英總統在處理現實問題和技術問題的同時,也需要大膽地打破帝國時代遺留的話語牢籠,鼓勵諸夏的自我解放,保護子孫後代免遭歷史的詛咒。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