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遇見普希金

2006/11/01 06:00

◎鄢定嘉

編輯室報告:

在俄國文學史上擁有獨特地位的作家普希金(1799-1837),其作品亦獲得許多俄國人民的喜愛。學者鄢定嘉特撰此文,將普希金生平深入淺出詳述一番,今刊出其精采摘錄,可窺見這位「俄國現代文學之父」的愛與死。

莫斯科市中心特維爾大街上,普希金低頭沉思;聖彼得堡的俄羅斯美術館前,普希金瀟灑站立。大劇院舞台上充滿斯拉夫民間色彩的芭蕾舞劇《魯斯蘭與柳蜜拉》,表現貴族生活的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電視上播放的動畫《金魚與魚夫》,都是普希金作品的再詮釋。從市井小民到達官顯貴,每個俄羅斯人都能背誦幾首普希金的詩作。

在俄國,總能遇見普希金。

俄國現代文學之父

亞歷山大‧ 謝爾蓋維奇‧ 普希金(Alexandr Sergeyvich Pushkin),1799年6月6日生於莫斯科一個古老的貴族家庭,家中豐富的法文藏書,是少年亞歷山大的主要消遣,為他的法語及文學素養奠定基礎。除此之外,父親對法國啟蒙主義的熱衷,更為他埋下自由思想的種子。

普希金的黑皮膚與鬈髮,源自曾外祖父伊布拉基姆‧漢尼拔。漢尼拔是非洲阿比西尼亞(現名「衣索比亞」)的王子,在與土耳其的戰爭中,被敵人賣到君士坦丁堡(今日之伊斯坦堡),俄羅斯的使臣在黑奴市場將其買來,獻給彼得大帝。沙皇相當喜愛漢尼拔,親自替他受洗,稱他「亞伯拉罕‧彼得羅維奇 」。未完成的中篇小說《彼得大帝的黑人》,就是普希金獻給先祖的作品。

除了貴族家庭傳統的法語教育,奶媽阿麗娜‧羅吉歐諾夫娜講述的民間故事,培養亞歷山大對母語及俄國民間文化的興趣。

1811年在叔父的陪同下,他來到首都彼得堡參加沙皇村中學入學考試。

六年的中學生活,對普希金人格的培養,以及文學潛質的激發,扮演重要的角色。三年後的升級考試,他以〈皇村憶往〉一詩,博得主考官宮廷詩人德爾扎文的欣賞,文采開始獲得重視。

1816年9月,普希金結識曾參與俄法戰爭的恰達耶夫(P. Chaadaev),在他的潛移默化下,詩人心中的自由概念逐漸深化。「顫慄吧!世間的專制暴君,/無常的命運暫時的寵幸!/而你們,匍匐著的奴隸,/聽啊,振奮起來,覺醒!」詩人在〈自由頌〉中批判專制、鼓吹人民自由意識。他的自由思想已遭當時的書報檢查系統密切監視,1820年5月,彼得堡的省長告訴普希金:「我受命沒收您所有的手稿,必須查封您的住所。」詩人指著自己的額頭,平靜地回答:「大人,您別忙了。我把所有的文件都燒毀了,您在我家什麼也找不到……但您可以在這裡找到一切。請派人拿紙過來……」普希金當下把自己流傳於祕密團體間的詩文全數寫下。

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氣憤得想把詩人流放到西伯利亞,讓他在冰天雪地中服苦刑。

幸有茹科夫斯基與卡拉姆金等文壇前輩的奔走,沙皇才減輕罰責,將他調往南方。

他是皇村中學畢業生中,第一個因為鼓吹自由的詩文而遭流放者。

奠定地位的《葉甫根尼.奧涅金》

南方的海洋、山林、夏日等風光,與俄羅斯截然不同的風情,高加索山民的豪放不羈,為詩人帶來大量的創作靈感。南放的四年間,普希金完成《高加索囚徒》、《強盜兄弟》、《巴奇薩拉噴泉》、《吉普賽人》等敘事長詩,它們被稱為「南方組詩」或「異國組詩」,由於主角類似英國浪漫主義作家拜倫筆下東方長詩的人物,又被稱為「拜倫式組詩」。自由與不自由,被欺騙的愛情和永恆的期望等重要主題,貫穿這一系列詩作。在敘事長詩的寫作過程中,普希金逐漸體悟浪漫主義與現實生活的落差,他開始思考如何才能真實反映當代人生活。1823年5月9日,普希金著手撰寫以彼得堡青年為主角的小說,歷時7年後,終於完成他一生的代表作《葉甫根尼.奧涅金》(Evgeny Onegin)。

這部小說最顯著的特點,在以韻文形式寫成,首創俄國文學中「詩體小說」的體裁。普希金在此書中描繪當代青年肖像、記錄人物的生活細節:「這位十八歲的哲學家的房間。桌上擺著青銅器和瓷瓶,琥珀菸斗本是皇堡出產,雕花水晶瓶裡的香水精,最討那嬌嫩的感官喜歡,小梳子、小搓子,應有盡有,小剪刀,有直頭的也有彎頭,小刷子總共三十來種。刷牙齒、刷指甲,用處不同。」《葉甫根尼‧奧涅金》被稱為「生活百科全書」,建構二、三○年代貴族青年的生活圖景。小說第一章於1825年2月出版,雖然書價不菲,卻很快就銷售一空,普希金成為俄國第一位以稿費謀生的作家。《葉甫根尼‧奧涅金》不但將普希金個人的文學成就推向高峰,更奠定俄國寫實主義的基礎。

普希金轉向寫實主義後,對普通百姓的生活與思想產生極大的興趣。作家體悟高雅的貴族文學無法表達完整的俄羅斯風格,唯有訴諸民間口傳文學,才能真正捕捉人民的智慧,拓展俄羅斯文學的深度。流放米哈伊洛夫村期間,他開始研究民間詩歌,記錄歌曲與民間風俗儀式,請求老奶媽重新講述他在兒時聽過的傳說與故事;他揣摩說書人角色,汲取外國童話的素材,進一步加工為具俄羅斯特色的故事。普希金的童話都以韻文寫成,講究音韻節奏,力求詩歌格律工整,作品讀來充滿音樂感,並有詼諧口吻、奇幻冒險、歡樂結局或警世箴言等民間故事元素,大量使用俚俗語,讓文學更加貼近百姓的生活。

「縱然死也讓我愛著死去」

「愛情對我的折磨我很珍重,/縱然死也讓我愛著死去。」(〈心願〉,1816)對熱情的普希金而言,女性一向是創作的繆斯。〈我幸福如斯〉、〈淚水〉、〈願望〉等詩,都寫給第一個讓他心儀的女孩:中學同學巴枯寧的妹妹凱薩琳。著名的〈致凱恩〉(1825)一詩,則紀念詩人一見鍾情的舊識安娜.彼得洛夫娜.凱恩。

1820年代末,在一次莫斯科之旅中,普希金遇見年僅十六的娜塔莉雅.尼古拉耶夫娜.岡察洛娃,飄泊的心靈終於渴望安定。「我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上流社會才剛見識她的美貌。我對她一見鍾情,只覺得天旋地轉。」普希金在給母親的信中這樣寫道。墜入愛河的詩人立即到岡察洛夫家提親,但沒有得到明確的回答。岡察洛夫家族的造紙工廠在凱薩琳二世時代曾輝煌一時,到了娜塔莉雅的父親這輩,家道已經中落,三個女兒都沒有嫁妝。

1830年春天,詩人得知娜塔莉雅在舞會上備受矚目,馬上趕往莫斯科,再次向岡察洛夫家求親,也得到首肯。俄羅斯第一詩人與第一美女於1831年2月18日結婚。普希金給友人的信中,表達了家庭生活為他帶來的幸福:「大家都說不幸是一所好學校,但幸福才是最好的大學。它完善心靈教育,只有它讓心靈追求善與美。」30年代起,詩人與沙皇的關係日漸複雜。尼古拉一世沒有給詩人創作自由,也常查扣他的私人信件。1834年1月起,沙皇常邀普希金夫人到宮廷參加舞會,絲毫不隱藏他對娜塔莉雅的好感。他冊封普希金為低級軍官,被詩人視為一大侮辱。

妻子出入上流社會的巨額開銷,加上她的兩個姐妹都到他們家中長期做客,導致詩人的債務日漸增加。普希金心情非常苦惱,想帶妻子隱居鄉間。1836年下半年,詩人發現法國軍官喬治‧鄧蒂斯公然追求娜塔莉雅。不久後普希金收到暗示妻子紅杏出牆的匿名信,整個上流社會都在流傳鄧蒂斯與詩人妻子間有曖昧關係。為了捍衛妻子和自己的名譽,普希金要求決鬥。為了避免衝突,鄧蒂斯宣布自己愛上娜塔麗雅的妹妹凱薩琳,並娶她為妻,婚後卻繼續追求娜塔莉雅。

1837年2月8日早晨,普希金和鄧蒂斯來到彼得堡近郊的小黑河,約定以二十步為射擊距離。普希金走完十步後才開始瞄準,但鄧蒂斯尚未走到定位,就開槍射擊,詩人應聲倒地,兩天後因傷重不治去世,死後葬在米哈伊洛夫村附近的聖山修道院。

「一切開端的開端」

作家高爾基曾說普希金是「一切開端的開端」,意指俄國文化的許多傳統,皆肇始於普希金。伴隨普希金出現的是俄羅斯文學的黃金時代,以及他所創造出的文學光采和傳統,才有萊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托爾斯泰、杜斯妥也夫斯基、契訶夫等巨匠紛紛登上的文學舞台,並將俄國文學推向世界文壇。

「我給自己建起了一座非手造的紀念碑,/人民走向那裡的小徑永遠不會荒蕪,/它將自己堅定不屈的頭顱高高昂起,/高過亞歷山大的石柱。

/不,我絕不會死去,心活在神聖的豎琴中,/它將比我的骨灰活得更久,永不消亡,/只要在這個月照的世界上還有一個詩人,/我的名聲就會傳揚。」(〈紀念碑〉,1836)

詩人於去世前一年所寫的詩,預言自己在俄國文學史中的地位。近兩世紀以來的俄國作家,都直言自己師承普希金;官方將他的生日定為「詩人節」,當天有許多民眾至他的雕像前獻花或吟誦他的詩歌。他的作品還以歌劇、話劇、音樂、電影、繪畫、雕塑等形式流傳。正如19世紀文評家格里高利耶夫所說:「普希金是我們的一切。」他所創造出的文化神話,至今仍深深影響每一個俄國人。 ●

■「走向人民──俄羅斯文學三巨人展」,11月11日起至2007年1月12日止,於國家台灣文學館(台南市中正路一號)展出,洽詢電話:06-2217201#2302,或可上網:www.nmtl.gov.tw/russia。

(圖片提供/遠流)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