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2月,當古斯塔夫・克林姆驟逝時,〈持扇的女子〉仍擺放在他 工作室裡的畫架上。這幅不知名女子的肖像畫美麗動人、鮮明耀眼,又充滿著誘惑魅力,匯集了定義克林姆最偉大作品的所有高超技法和豐富創意。
〈持扇的女子〉除了是克林姆生前所完成的最後一幅肖像畫,也是他最細膩的作品之一,創作於他藝術生涯如日中天之時。在這期間,他早期受委託的畫作中那分「莊重井然」,以一種全新的手法代替——更深入、更歡愉地沉浸在圖案、色彩和形狀中——雖然這顯然受到同時期梵谷、馬蒂斯以及高更等大師 的影響,但落在他手中變得完全不同。
在此前以1907 年〈艾蒂兒・布洛赫 - 鮑爾畫像 I 〉(Adele Bloch - Bauer I)為代表作的「黃金時期」中, 克林姆總是將模特兒如偶像般呈現於金色織錦形狀之中,但在此作的女子幾乎融入了背景,在淡黃色背景中不斷重複出現與她 皮膚相同的柔和圖案 。
克林姆在1917年開始創作〈持扇的女子〉,當時他已經是歐洲最著名的肖像畫家之一:各種委託案蜂擁而至,而且委託價格更高於其他同時期的畫家。然而本幅是極少數克林姆為了追求自己興趣而畫的作品。它自在徜徉、隨心所欲、發乎自然,反映了克林姆作畫時的愉悅心境,以及表現出最純粹的美感形式。此作亦展現了克林姆的創新手法,因為傳統上肖像畫都是採用直幅格式。克林姆在此作恢復了他在該世紀早些時候用於前衛風景畫的正方形格式,賦予這幅畫獨特的「現代」感。克林姆也在這裡充分表達了他對中國和日本的藝術及文化深深着迷。眾所周知,舒適飄逸、柔軟光滑的和服與中國長袍是克林姆最鐘愛的裝束,而他家裡也擺滿了來自東方的精美收藏。經常往來他家中的埃貢・席勒(Egon Schiele)是這樣描述的:「起居室中央擺著一張方桌,牆上則掛滿了日本版畫......從那邊走進另一個房間,裡頭有個佔滿一整面牆的巨型衣櫃,掛滿他收藏的中國和日本長袍。」
這幅畫在克林姆去世後不久就被維也納工業家艾爾文・伯勒(Erwin Böhler)購 下。伯勒一家,包括艾爾文的兄弟海因里希(Heinrich)和他的堂兄漢斯(Hans),都是克林姆和埃貢・席勒的密友及贊助人。他們與古斯塔夫・克林姆一起前往薩爾茨堡附近的阿特塞湖(Attersee)度假,那裹成為了克林姆許多重要風景畫的靈感來源。 1916 年,艾爾文買下了利澤爾貝格(Litzelberg) —— 這湖中小島日後成為克林姆畫中的美景。艾爾文・伯勒還委託著名建築師約瑟夫・霍夫曼(Josef Hoffmann)負責裝飾他在維也納杜巴宮(Palais Dumba)中的公寓房間,並將這幅畫與克林姆的風景畫〈Unterach am Attersee〉一同懸掛在音樂室中。 〈持扇的女子〉 上次的拍賣為將近三30前,即 1994 年由現任 藏家的家族購得。最近,此作在維也納美景宮展出,該重要展覽雲集克林姆的 晚期鉅作。此作將於本月下旬於蘇富比新邦德街藝術空間展出,身在倫敦的克林姆愛好者不容錯過,屆時克林姆的三幅重要肖像畫亦首度將於英國首都展出。 (另外兩幅肖像畫為1904年作〈荷明・加利亞畫像〉與 1912 年作〈艾蒂兒・布洛赫-鮑爾畫像II〉,目前正在國家美術館備受讚譽的展覽「印象派之後」中展出。 )
今年夏天,適逢倫敦國家肖像美術館重開,蘇富比即將舉行連場拍賣、展覽和活動以肖像畫為主題 。至於 6月27日舉行的倫敦現當代藝術晚拍更首度以肖像畫為主題,帶來 「 Face to Face」 系列,表達對肖像畫的傳承和禮讚, 挑選不同媒介和時代的大師傑作,包括阿爾貝托・賈科梅蒂 (Alberto Giacometti) 、愛德華 ・ 孟克 (Edvard Munch) 、萊昂諾爾・菲尼(Leonor Fini)、伊麗莎白・佩頓(Elizabeth Peyton)和克里・詹姆斯・馬歇爾( Kerry James Marshall)等 , 而領銜拍品為克林姆的〈持扇的女子〉。「查茨沃斯莊園的肖像畫借展」(Portraits from Chatsworth – A Loan Exhibition)也與肖像畫晚間拍賣 同步舉行。 查茨沃斯莊園為英國最美輪美奐的莊園之一, 這次展覽 涵蓋古代名家到20世紀藝壇巨擎林布蘭(Rembrandt)、約書亞・雷諾茲爵士(Sir Joshua Reynolds)、盧西安・弗洛伊德( Lucian Freud ) 以及邁克 ・ 克雷格 - 馬丁(Michael Craig - Martin) ,當中有 多幅作品更是首次於查茨沃斯以外於英國其他地方展出,展期由5月30日至7月4日。與此同時,克林姆的〈持扇的女子〉以及蘇富比 6月旗艦拍賣系列的其他焦點拍品將於6月20日至 27日公開展出,皆免費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