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記者凃盈如
今年暑期,南北各有適合親子參觀的焦點藝術、文學大展。國立故宮博物院「草蟲捉迷藏」,選擇館內典藏不同時代、各種形制的「草蟲畫」為素材,讓親子可以一同在畫中尋找草蟲身影,而位於台南的台灣文學館舉辦的「成為人以外的──台灣動物文學特展」,則結合文本、影像、展覽等互動裝置,讓人可沉浸式地於展場「去人化」,體現動物於文學中的形象。
故宮 「草蟲捉迷藏」特展
今夏故宮特展「草蟲捉迷藏」,除了展示草蟲相關畫作,邀集眾多對昆蟲有深入研究的專家與團隊參與,一起「辨識」草蟲,走進展場,從一幅幅古畫,搭配文字解說、工作人員導覽,將從中發現欣賞草蟲畫的獨特觀點。
故宮副研究員邱士華提及,故宮大約每20年就會出現一檔以草蟲畫為題的展覽,這次「草蟲捉迷藏」特展,特別和許多昆蟲學者專家密切合作,請他們提供對畫中昆蟲物種的看法,推測古代畫家究竟畫了哪些昆蟲,是否與真實昆蟲吻合。
她舉出宋代許迪〈野蔬草蟲〉為例,作品當中將蜻蜓、蝗蟲、蝴蝶和白菜分布在團扇四角,畫家在顏色掌握與比例上,大小得宜搭配,讓整體畫面顯得悠然、和諧,左下方翠綠帶透明感的白菜葉,引來蝴蝶、蚱蜢昆蟲或幼蟲,各自飛翔、爬行的動態感,展現活潑的構圖。
辨識草蟲兼學藝術知識
展覽當中,除了辨識草蟲,也有豐富的藝術基礎知識,館方以上述的〈野蔬草蟲〉,以及明代孫龍〈草花蛺蝶〉裡所呈現的蝴蝶,來解析畫家常用的「工筆」、「沒骨」的不同技法。前者畫中蝴蝶以白色為底,看得到棒狀觸角、細足、後翅遮住腹部及前後翅型等特徵,細膩精確地描繪輪廓與對應色彩;後者野花草間的蝴蝶,則是精采的「沒骨」草蟲作品,不用線條勾勒輪廓,而直接以水墨或色彩塊面的暈染繪出形狀,讓顏色成為主角。
特展可見故宮草蟲畫典藏中極為經典的作品──宋代李迪的〈秋卉草蟲〉。邱士華提及,此件作品的色彩讓人驚豔,草蟲身軀上不是單一的顏色,十分細緻,且在一個區域裡,有很多種顏色的展演,反映宋代寫實畫的特色。正因其寫實風格,對草蟲有基本認識的人會認為,畫中的金龜子翅鞘闔起來、翅膀長得像鳥,讓人感到困擾。
對此,本次合作的強大專業團隊,便提出了解答。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楊曼妙教授提及,就人們所知,昆蟲的基本構型為兩對翅:前翅與後翅,像蝴蝶就屬這一類型,但在甲蟲裡,前翅會退化成翅鞘,保護後翅,一般甲蟲飛行的時候,需展開翅鞘,拉開底下摺疊的後翅飛行,但畫中的甲蟲,並沒打開翅鞘就在飛行。楊曼妙指出,此為「花金龜類」昆蟲特殊的飛行方式,花金龜類不需要打開翅鞘,在翅的邊緣特別有凹穴,要展出後翅時,把腹部往內縮一下,即可直接伸展翅飛行,是很特別的飛行方式。
透過導覽,除了可欣賞畫作之美,也可藉由各種線索,推斷畫中的草蟲是否存在於真實世界,讓人驚豔古時畫家的觀察力,在沒有相機可記錄時,以強大的記憶力捕捉草蟲於眼前飛過、跳過的瞬間動態,轉化成畫作的能力。
◆「草蟲捉迷藏」展期至9月25日,故宮網址:https://www.npm.gov.tw/。
台灣文學館 「成為人以外的──台灣動物文學特展」
動物究竟是寵物、食物,還是與人類生存平等的物種?德國新浪潮導演韋納荷索的電影中,知名保育人士提姆崔德威死於他一生致力保護的摯愛──灰熊,但自詡為灰熊家族一員的他曾說:「謝謝你們願意做我的朋友,我愛你們,我會為你們而死!」然而,在希臘導演尤格.藍西莫所執導的電影《單身動物園》裡,則超現實地描繪單身者的匹配情節,若未在時間內「配對成功」的人,會淪為自己所選的動物,流放到森林裡。若需成為一種動物,你會想要成為什麼呢?走進「成為人以外的──台灣動物文學特展」,也許可找到答案,或者重新思考「人」的位置及人與動物、世界的關係。
從萬物之靈退位思考
走進展間,首先看到8件互動裝置,只要面對著眼前螢幕,就可變換為螢幕中的動物:柴犬、貓咪、鳥、兔子、雪豹、蜻蜓、烏龜,搭配上方的文字,讓剛走進展場的我們「去人化」,換位思考,可化身為作家柯裕棻筆下的「兔子」、詩人洛夫筆下的「蜻蜓」,進入展場的敘事。
策展團隊依循「書寫靈光的眼睛」、「古典田園交響曲」、「變調的工業邏輯」、「獵奇消費修羅場」、「多元價值眾生相」、「動物園裡的凝視」展區埋入時代脈絡,消化精選逾80位作家筆下與動物相關的文學摘句,加入台文館典藏庫房的珍貴原始手稿,並邀請藝術家打造高5公尺大型織品藝術,將10種以上台灣原生動植物織入作品中,於百年建築當中輝映呈現。
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蘇碩斌提到:「百年來,人們看待動物的觀念已有天翻地覆的改變──現在人類已準備從萬物之靈退位。過去農業時代,人們認為動物是耕田幫;到了工業時代,動物則成為屠宰後的食材;而現在,人們認為這麼做好像害了動物,應該要開始保護牠們,也是高高在上的概念。展覽中我們以動物為師,邀請人們思考成為人以外的,才能好好看待這個世界,讓一直被書寫成大寫的『人類』回到只是世界萬物之一的存在,平等生活。」
此次展覽由玩味創研為展場設計操刀,展名借作家柯裕棻在《就算牠沒有臉:在人類世思考動物倫理與生命教育的十二道難題》一書中的序文標題「成為人以外的」,結合神話、詩歌、小說、散文、童話等動物文學,乃至大型情境藝術裝置、動態捕捉互動技術,將文字所要傳達的意象串連,消化大規模的文字量,透過多元的視覺表現,讓人從中親近文學,進而有所反思。
◆「成為人以外的──台灣動物文學特展」展期至2023年1月29日,台灣文學館網址:https://www.nmtl.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