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日本沖繩藝術節「YAMBARU ART FESTIVAL」 結合自然與在地創作

2018/12/25 21:43

沖繩藝術節主會場大宜味村立舊鹽屋小學校,牆邊為塗鴉作品《Yambaru風獅》。(記者陳昱勳攝)〔記者陳昱勳/日本報導〕提到沖繩,應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觀光地區,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位於沖繩本島北部「山原地區(Yambaru)」的大宜味村,去年開始舉辦了提倡自然保護與復興亞洲藝術文化的藝術節,成為除沙灘、海景之外,令人值得探索的活動。

今年第二屆沖繩藝術節「YAMBARU ART FESTIVAL 2018~2019」匯集了40位藝術家與工藝家,展出攝影、手工藝、插畫與裝置藝術等,地點遍佈沖繩縣國頭郡大宜味村、國頭村、本部町與名護市等四個區域會場,位於大宜味村的一間已廢棄的村立舊鹽屋小學校則作為主要會場。

取才自沖繩在地的芭蕉葉工藝品與織布繪畫。(記者陳昱勳攝)

沖繩藝術節執行委員會表示,「Yambaru」為沖繩方言,指的是保留著山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原貌的沖繩本島北部地區,2016年此地被指定為國家公園,在日本文化廳的支持下,當地藝術家與日本吉本興業共同舉辦藝術節,目的為延續島上珍貴資產,探索各地區藝術種子,持續創作及發展沖繩。

芭蕉葉製作的錢包。(記者陳昱勳攝)

本屆藝術節的藝術家總監金島隆弘指出,來自日本千葉市的攝影師藤代冥砂花了近兩週時間,拍攝居住沖繩的男孩及女孩,攝影作品《琉球的人》展現了沖繩島人旺盛的生命力;京都街頭塗鴉毅藝術家山尾光平與大山康太郎的作品《Yambaru風獅》,將沖繩在地的「風獅爺」塗鴉於舊鹽屋小學校牆上,象徵為小學校驅邪的護身符。

插畫家寺本愛作品《追尋足跡》。(記者陳昱勳攝)

東京出生的插畫家寺本愛,作品《追尋足跡》,寺本愛訪問了沖繩居民的歷史文化與生活方式,並透過鉛筆畫出眼中生活於島上的居民。長期以垃圾和漂流物品創作的柴田英昭,此次在沖繩海邊撿了大量用過的塑膠罐,拼湊成裝置作品《沖繩垃圾魚》,柴田英昭表示,部分塑膠罐甚至自中國及韓國漂來,更提醒人們重視海洋垃圾問題。

柴田英昭以海邊塑膠罐拼湊成裝置作品《沖繩垃圾魚》。(記者陳昱勳攝)

此外,參展工藝品中,取才自沖繩在地的芭蕉葉製品則具有相當代表性,喜如嘉芭蕉布事業協同理事長平良美惠子表示,大宜味村的富含了女性編織芭蕉布維生的歷史,傳承至今,延伸出具有創意及傳統的藝術品,包含錢包、桌巾與背包等原創性商品。

仲程長治作品《古琉球的變化》,以塑膠繭呼籲重視自然環境。(記者陳昱勳攝)藝術節總策劃仲程長治。(記者陳昱勳攝)

出身沖繩石垣島的藝術節總策劃仲程長治也親自參與展出《古琉球的變化》,仲程長治表示,作品呈現一隻在暗屋中用無數塑料捆綁著的大繭,象徵人類濫用人工材料與破壞環境,代表了人類作繭自縛,呼籲大家應重視自然環境。

藝術家總監金島隆弘。(記者陳昱勳攝)

金島隆弘表示,相較去年,今年獲得連接沖繩藝術節與亞洲地區的寶貴機會,首度邀請了台灣及中國兩國的人參與,其中陳豪毅、鄭志強2位台灣原住民首次受邀舉辦工作坊,而參展藝術家除沖繩在地人,更匯集了北海道至日本南方鹿兒島的人加入,金島隆弘希望沖繩藝術節能夠重現過去與直接的文化藝術交流,使沖繩成為文化藝術樞紐。

第二屆「YAMBARU ART FESTIVAL 2018~2019」持續至明年1月20日,期間免費對外開放。欲前往之民眾,抵達沖繩霸機場後,開車行經沖繩自動車道(高速公路),約1個半小時的車程即可到大宜味村立舊鹽屋小學校。詳情可上官網查詢http://yambaru-artfes.jp/。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