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自由副刊.第十七屆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決審會議紀錄】紀錄片式的靜觀凝視
第十七屆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決審會議現場。(記者陳逸寬攝)
紀錄片式的靜觀凝視
第十七屆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決審會議紀錄
時間:2021年10月6日下午2時半
地點:《自由時報》一樓會議室
決審:石曉楓、陳素芳、陳義芝、張瑞芬、蔡逸君(依姓氏筆畫排列)
記錄:謝麗笙 攝影:陳逸寬
會議開始,基金會報告收件情形,本屆共收到四百七十七件來稿,由言叔夏、林達陽;李欣倫、楊富閔;楊隸亞、王盛弘等六位委員分三組進行初審,選出五十三篇作品進入複審。初審委員得以不限篇數,推薦心中值得進入決審的篇目,於複審時參與計票。再由凌性傑、張惠菁、黃麗群等三位複審委員,選出十七篇作品進入決審。決審委員推舉陳義芝擔任會議主席,並針對本屆作品發表整體看法與評審重點。
蔡逸君:這批作品「反璞歸真,去雅還俗」。一般文學獎很少出現這種態度,參賽者沒那麼刻意雕琢文字,不曉得是不是建立起傳統?可能劇情片看太多了,現在喜歡紀錄片,每個凝視,每個靜觀,剪裁出來的意義,都需要讀者解讀。這讓書寫跟閱讀者都回到比較好的狀態——不同於網路的快速閱讀,一頁只掃過一、兩行,尋找刺激、耀眼的亮點,沒辦法讓人靜下來好好讀一篇文章;這批散文的特性是紀錄片式的靜觀凝視,定格在某一個畫面,慢慢看,也非得這樣才能看出它的趣味,這種表達方式累積起來的質樸力量,我非常喜歡。
陳素芳:讀作品,我注重幾個面向:首先,不論面對生活,情感,現實,人物,文字的表述很重要,是否描寫到位,是否簡潔流暢,避免疊床架屋,是我在意的部分。再者,作者企圖透過文字表達什麼?文學獎作品常反映出一種社會現況,每個時期有不同流行題材,比如這次的同志主題,已超越過去同志書寫的範疇。當讀到類似主題時,我會在意重點在哪,剪裁是否恰當,觀點能否令人耳目一新;若題材少見,寫得讓我會心而沒有阻隔感,就會加分。最後是結構,鬆緊是否合度?有些文章看似扣緊題目,但線索過多,結尾勉強收束,有點跑野馬;有些結構很嚴謹,但是否緊得沒有鬆弛餘地?大部分作品文字都很好,但讀完能否讓我有所感受,也是我在意的。
張瑞芬:這批文章好壞差別頗大,讀起來很有衝擊感。整體來說,疫情之年,許多傷病書寫,以及男同志女同志生病受傷懷孕等各式各樣較特殊的情況。旨意多是隱晦的,節奏和主題發展不那麼清楚,這幾年散文寫法不曉得是否趨向以隱晦為美?舉個例子,如果讀完第一頁,還無法知道敘述者性別,會引發我閱讀的不安,感到有點焦躁:是作者少給線索,或我遺漏了什麼細節?另外,情節要合理。尾韻也很重要。整體書寫感覺有點暗黑,比較陽光、幽默的題材少見,不曉得和疫情有關?這是一個一意多觀的時代,表現方式在變,我們閱讀作品的方式也需要改變,用更寬廣的心態看待,因此評審也是在受教育。最後,如果一篇文章文字非常好,但寫了五個錯字,就有點多了。
石曉楓:確實這批散文大多是返璞歸真之作。需要讀者耐下性子慢慢讀,可能情感表現沒那麼強烈,只是生活事件的鋪敘,要從文中尋找蛛絲馬跡。對於散文的美學標準,我一直在微調中,或許跟時代和人生經驗、歷練多寡有關。年輕時很喜歡意象鮮明、譬喻強烈、結構完整的作品,現在我比較喜歡自然的流動感,不一定非常工整漂亮,而是思路和情感節奏流淌出人性。有些作品讓我讀到了這種流動感,有些則情感過於隱晦,讀完只能說「已閱」──我知道了一件事情,但沒有被打動。我喜歡的散文是在有限篇幅中,層次豐富,敘述自然,最後還帶有餘味。
陳義芝:真的能夠感動,大概是對作品最終的要求。怎樣引發共鳴?處理的題材以及表現方法,都有影響。文學獎的目的,或許就是可以激發出更大的創造力。這次有些題材頗爭奇鬥豔,讓我看見不同人生視野,這是如果不讀文學作品,我的現實人生裡沒有的。當然老題材也很值得寫,但必須寫得更深刻。至於「質樸」,或許就是我們要求作品的厚實與精準,不一定花裡胡俏或有炫目的語詞,但要有駕馭語言的能力。雖然對文學作品還有其他要求,但駕馭語言做為基本功,是我很重要的評審標準,亦即,表意要清晰突出,不能模糊做作,語詞不能刻意矯造,也不能瑣碎敘述後突然來幾句自以為深刻的結論。四千字算是很長的散文篇幅,可以容納很多,如果能安排層次,每一段都有不同的進境,而不讓人讀了疲憊,那就更好了。
經評審協商,決議首輪每人不分名次,圈選三篇,結果如下:
二票作品
〈內向雨林〉(張瑞芬、蔡逸君)
〈我們的衣櫃〉(石曉楓、陳素芳)
〈沙漠之春〉(石曉楓、陳義芝)
一票作品
〈天狗〉(陳義芝)
〈搬家〉(蔡逸君)
〈封閉和弦〉(石曉楓)
〈變形記〉(張瑞芬)
〈無損害〉(陳素芳)
〈螢火蟲之墓〉(張瑞芬)
〈微城〉(陳義芝)
〈一天〉(蔡逸君)
〈再見房東〉(陳素芳)
○票作品
〈弄我〉、〈亨年八十四〉、〈鐵捲門〉、〈瘤〉、〈一小片鈦金屬風景〉
未獲票作品不列入討論,評審針對一票以上作品討論優、缺點。
一票作品
〈天狗〉
陳義芝:這篇把男同志關係、心理都舉重若輕寫出。我雖不了解內情,但就文本來看,很真實寫出砲友或婚姻市場是怎麼回事。裡邊雖不同於過去的主流,但也有一種時代轉變後新的人生觀。開頭枕在炮友腿上,這炮友要去結婚了,最後又回到枕在他腿上,用同樣動作形成文章結構。何謂「天狗」沒有明說。筆調有趣,譬如他跟炮友爭執後的「互動」,「我漁翁得利」,真的是妙在啼笑皆非。整體來說,這題材展開了我現實之外的視野,滿有意思。
石曉楓:我很喜歡這篇的氣口(khuì-kháu),敘事語調很有個性,敘事者似乎有點傲嬌。收尾非常動人,彷彿肉身證道,寫出了愛或做愛當中的荒涼感。可惜前面太多短段落,文氣不太順,寫到同婚部分之後慢慢散掉,有些缺陷。
蔡逸君:〈天狗〉一方面用中國文化的凶星,一方面又用日本形象的鼻子,但沒有扣緊,只有兩、三句提到,意象不明。此外它想處理的議題太多,反而變得虛晃一招。當然這篇很精采,非常俏皮活潑。
陳義芝:我將「天狗」解釋成文中提到的鼻子,同時也是身體性器官。
陳素芳:有些寫得很精采,雖然情節是可以預知的,文句會帶來新奇感。但作者的提問,讀來沒有特殊感受。
張瑞芬:旨意不太明確,前面簡短的句子有點輕佻,中間又穿插一些比較深的想法,快慢之間跳得略顯混亂。當然寫法很有趣,但結尾讓我感覺迷惘。
〈搬家〉
蔡逸君:無論原先就住台北,或年輕人移居到城市,租屋會碰到的狀況,作者用各種細節表達出來。而且她是一個女性,頂樓非常悶熱,得到那樣一個廉價的空間,雖覺得滿足,但她也用很多細節堆砌出都市的侵蝕,不是直接殺死你,而是一點一點消磨靈魂。後面且用一個漂亮的轉折,讓整個文本從個人拓展到租屋族群的心理,寫出普遍性。作者沒有談論所謂居住正義,而是隱隱透露自己是被剝奪的,點到即止,因為她也無能為力,沒辦法跟房東爭辯什麼,也不能說房東有錢就是錯的──非常能夠體會那種心情。
陳素芳:這篇結構、技巧都穩,應出自熟練的能手,把租屋的情況寫得很細膩,可惜沒有讓我感受到餘韻。
石曉楓:這篇是都會女子求生錄。以前念大學到畢業後那幾年,也常常搬來搬去,讀來滿有共感的,可以感受作者寫出一種都會生活共同的淒涼處境,確實是無能為力、慢慢被剝奪的感覺。可惜感動度不夠深。
張瑞芬:有關房間和搬家,這幾年的書寫不計其數。房間做為一個空間,容納個人同時也禁錮人的心靈,因此主題並不出奇。我認為這個作者非常有才氣,文字駕馭度非常高。但我很困惑,文中對話稱敘事者「妳」,可是又說穿著四角褲──女生會穿個四角褲去晾衣服嗎?後面又出現「我一向是吃杯麵的那個女生」,我被整篇的性別搞得好混亂……一個好的作者,在不經意的動作中,都要可以看到他的文字功力,不能夠出這種小錯誤,不然整體銜接會有點失序。
陳義芝:若結構從一開始就設定為「牛奶女生」,再來倒敘,可能內容都和現在的相同,但會使得文章脈絡更凝聚。第二,文中提到的海象應是心理刻畫,如果再連結得更細膩一點,會更順理成章。
〈封閉和弦〉
石曉楓:這篇最棒的地方,是藉由封閉和弦弦與弦之間的不流動性,比喻日子跟自己的縫隙感,也就是他跟自己的日子是無法好好相處的,一直在生活的困境裡。中間帶出電影《時時刻刻》,也對應到他的心境。作者用電影對白帶一點意識流的感覺,好像電影裡鋪陳的生活情況。後面繼續用聲音寫生活的裂縫:他在深夜洗碗,只能很小心地讓它默默碎裂,是一種對生活困境的無能為力。最後他回到台北終於學會封閉和弦,不知道是否自己用對了力,也就是到底自己要用什麼樣的力氣在生活裡存活?學會封閉和弦,其實就是在孤獨中學會唱自己的旋律,學會跨過日子的縫隙。
陳素芳:這是一篇很有企圖心、用力過度的散文,導致最後無法收束。比喻太多,象徵太多,應該刪去一些。
張瑞芬:從容感不夠,因為企圖心很大。作者可能沒有顧及讀者讀完的整體感受;如果讀一遍會不懂,就太晦澀了。文章應該是成品,而不是要讀者面對散落的素材,細細推敲並腦補沒寫出來的,再自行串連組合線索。
蔡逸君:我覺得那是屬於年輕的趣味,比如「將18攤開就是100」,或「將0對半成1」。問題是最後點出的關鍵,回扣主題,並不能說服我「由0邁向1」就沒有縫隙,因為1也有1的縫隙。
陳義芝:有些筆法的確刻意了,試圖表現得強烈,但又不見得真正產生張力。是有點文青式的表現手法。
〈變形記〉
張瑞芬:題目和卡夫卡小說趣味疊合,不過寫的是女人孕期身材變形、心理狀態改變的過程。題材並不特別,但開頭和節奏感不錯,沒有犯太大錯誤,很多句子很自然,水的意象也不錯,結尾稍弱。整體挺從容,題材表達適切,很細膩妥貼。是表情達意具水準的一篇。
陳義芝:以《變形記》寫無數人經驗過的近身經驗,動人且非常凝聚,扣住海的情境,羊水在子宮裡和海洋的聯想合理。敘事也有情節,這麼平常的事要寫來動人也不容易,一些心理如要不要這孩子、原來血液裡已有胎兒的細胞等,是比較細膩的地方。題材不算新,但完整地將這經驗深入挖掘。
陳素芳:此篇寫法細膩。敘述完整,什麼缺點,也找不出特別的優點。自問自答如果有推進會比較好。結尾終於成為一個母親,心理轉折稍嫌不足,如果感情能多一點,我會更喜歡。
蔡逸君:為人母心思和肉身的不穩定狀態,描寫得很好。開頭動用身外和肚裡都是海洋的意象,似乎有點干擾閱讀。另外,無論什麼文章,敘事本身就是一種力量,這篇敘述懷孕帶來的變化其實非常動人,可是常常夾敘夾議,本來我有很多想像,卻突然被那些議論給打散了,好可惜。
石曉楓:除了題目有點意思,就是一篇忠實的孕程身心紀錄。一開始就出現水的意象,但水的意象已被使用太多次了,宇文正、張至忻、簡媜都寫過。
〈無損害〉
陳素芳:是一篇較特殊的工作散文,寫水利局的職場,平鋪直敘,職業配備不足、職場角力等都寫得適度。有些地方形容詞點得剛剛好,小小的批判性也適切,即使比較少看見情感流動,但我還滿喜歡的。
蔡逸君:前面有點鬆散,沒有進入主題「無損害」,後面雖然稍微透露阻礙會自行消失,但在那之前有點太隨意,沒有處理好結構,只把他的一天日常攤開。如能組織架構,發展,過渡到後面的小破損,才會有力量。
石曉楓:從題目和題材來看,我非常期待。它自然到有點瑣碎了,很多片段沒有意義。全篇筆調冷靜,收尾有意思,讓我進入思考層面:無損害是一種對生活的清潔,「沉穩地往下」是適應或沉淪?但整體來說,這個概念從實際到抽象沒有駕馭得很好,有點可惜。
張瑞芬:這種工作散文不是文學書寫的主要領域,相形特殊,就像陳昌遠《工作記事》。但此篇似乎不足以成為完整的架構,許多地方缺少銜接或說明,顯得隨意,比如整篇文章沒有扣緊題目。
〈螢火蟲之墓〉
張瑞芬:起初寫妻子內向、不喜外出,就像螢火蟲畏光怕人,其實丈夫才是害怕受侵擾之人,害怕異樣眼光。自然界中,公螢火蟲發光是為了求偶,母螢火蟲安靜等待,丈夫跟妻子也動靜互補,有性別暗示。太太內熱外冷,螢火蟲會飛到她手心,也就是靜的人有靜的力量,看似內向,實則是掌控的一方,性別上的翻轉耐人尋味。
石曉楓:一開始以為螢火蟲跟妻子的關聯性很強,一直互相映照,後來才發現寫的是他自己。寫得很細膩,可以看到這是一個體貼的伴侶,一方面會不斷反省思量對方的心情,另方面自己的弱點也非常洞悉。這裡面有婚姻生活的體恤,也淡淡寫出無意的傷害指責,會造成婚姻的困境或裂痕。全篇看來沒有敗筆,但,有一種刻意製造的痕跡。
蔡逸君:我看到的主題是夫妻之間的親密恐怖關係,包括螢火蟲之墓的象徵。婚姻生活中,一方不經意的言語傷害到另一方,反倒後面透露的暖性讓我滿詫異的,為什麼刻意營造妻子是那麼溫暖、可以吸引螢火蟲的人,最後還反過來安慰丈夫?那種傷害關係應是螢火蟲之墓這個象徵,是沒有出路、灰暗到底的。他似乎沒有直面彼此的關係。
陳素芳:讀起來很順卻不自然,似乎刻意地一直緊扣螢火蟲,後面的發展我也很訝異,幾乎沒有線索讓我理解為什麼漸漸走到淡淡的關係,最後突然發覺太太很溫暖?
陳義芝:開頭有不經意的語言傷害。妻子的性格刻畫不太穩,看到後頭才突然覺得妻子不那麼冷的。我也感覺此篇情節不太貼近現實人生……讀來有隔,情節似乎不真。
張瑞芬:有些人是很彆扭的,就像文中的太太,但深入了解後,她還是一個有感情、有溫度的人。因此人設上,一般人可能覺得她難以理解,事實上真的有這種人。作者挑這題材其實沒那麼討好,因為讀者很難投射感情去同情或喜歡她。
〈微城〉
陳義芝:住防疫旅館的經驗絕對是新題材,以前的人沒寫過,以後的人不知道會不會寫。微城就是旅館裡邊,這樣一個小小的空間,要怎麼寫呢?作者也不故意拉拉雜雜寫回憶,竟然都是每一天那個當下的日常記事,這很考驗筆法,沒有堆疊成死麵疙瘩。比如里幹事打電話來,她心情不好,「我」就聽了她工作上的煩惱十分鐘,彼此說加油。這是一種人與人可貴的安慰。譬如窗口看到兩人共騎摩托車裸露大腿,沒想到她這樣描寫:覺得自己像剛買回來的金魚。比喻很不凡。「過了第一個週末」,「過了一週後」,「接下來的週末」,「週一是第十二天」,不斷變化說法來推進時間。本來也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讀來卻得興味盎然。
石曉楓:選這篇純粹是因為題材。在那樣無聊、不得不的日子裡,作者開始很細地觀察,房間外的人其實就是自己心境的投射。在旅館待久了也會自己找樂子,比方研究菜單,把吃的細節講得非常仔細,各種生活瑣碎都放大來看。但讀到最後,只有收尾有點意思,有一些平靜但很不錯的敘述,可以讓我停下來想一想。前面整體來看有點流水帳。
陳素芳:很細微的生活起居。我讀來沒什麼感覺,只覺得很新鮮,題材特殊,描寫得很細微。
張瑞芬:這篇以現在的時間點來看是很有意思,但如果三年後呢?作者文字還真不俗,比如居家隔離向外張望,「我」還不能踏出防疫旅館,形容自己像金魚的意象做得不錯。偶有佳句,很多地方都讓我覺得有點意思。
〈一天〉
蔡逸君:這是整批作品中最有震撼力的一篇,如果是真實人生經驗,這篇所運用的伏筆和小說化的編寫方式很迷人。題目取得太好了,處理手法非常特別,沒看過散文用這樣的技巧來表現父子關係,特別是可以從字裡行間推測他父親可能是同志,電影《美國心玫瑰情》或蔡明亮《河流》也處理到父子同樣是同性戀的情況。這樣一種非常難處理的父子關係,竟然巧妙地在「一天」當中,被處理到乾乾淨淨。他的語言乍讀可能很不習慣,似乎沒有文學的味道,卻是非常風格化的文字,用專屬於他的調調說父子和家庭的情境,到最後帶父親去投票,那種和解是非常有力量的。
張瑞芬:「投票」在他們父子關係裡,產生怎樣的意義?
石曉楓:那是一年當中,除了大年夜,他們唯一能見到面的日子。他被迫跟父親長時間相處,帶他去投票所。
蔡逸君:只有這個日子,他必須當孝子,其他時候別人都可以取代。
石曉楓:這篇初讀覺得文字普通,又寫冗長一天裡所有細節,很容易就落過去。但作者的文字有一種很奇特的魅力,讓你一直想停下來思考他要表達的是什麼,尤其寫到帶父親去投票,每年只有這一天「再普通的風景都過分銳利」,就用一句話寫這段路:「抵達投票所前,我們先得穿越他的國家困境,行經他的婚姻問題,路過他的人生不幸,再折返回他兒子的沒出息。」其實就是父子之間長期的各種關係。很多今昔交錯的情境,也有一些很無奈的自嘲,最後的收尾也很漂亮,講父子關係裡情感的迷茫、欺瞞,不一定看得到,即使看到了也要裝做看不到。彼此的體恤、體貼他沒有寫,可是從情境裡都感覺得出來。
陳素芳:乍看沒什麼,後來重看,追想三個故事的問題,終於知道他為什麼沒被打,題目也都是一種懸疑。寫及父子之前的衝突,投票路上也很黑色幽默,包括他爸爸怎麼吃飯、拿菸給他抽,都是很生動的場景。
陳義芝:通篇沒有很誇張的情節,但讀來有驚心動魄的地方。
〈再見房東〉
陳素芳:文字舒緩,寫一個女同志要搬離租屋處,其實要講的是一段曾經的戀情,還包括她跟家庭的關係。全篇結構完整,再見房東也是再見這段戀情,因為她情感上負擔不了。結尾有點說得太清楚,但前面的結構和細節都很好,包括她跟媽媽不合、退租過程,對房東太太的俏皮形容和投射。
張瑞芬:這篇重點是女同志情誼,讀起來沒有驚人之處,寫出在台北存活的人彼此有一些情感的包容。這篇也是情感處理得很淡,但有餘味,彷彿什麼都沒說,又什麼都說了。
石曉楓:可以感覺到這篇要寫人際關係的徒然,無論跟女朋友、媽媽或房東,在所有人際關係裡,「我」都想扮演好每個角色,可是其實都是徒勞的。但是沒有真正寫到位,差了那麼一點。
二票作品
〈內向雨林〉
蔡逸君:這批作品裡它篇幅最短,用很從容的步調同時描寫植物和內心世界。情節不多,開車到田尾找樹那段非常美,寫出內向者沒有表露的情感。那麼畏縮不敢表達自己的人,遇到植栽店老闆可以說那麼多話,清楚了解植物的學名,形式和內容恰好配合得非常緊密。初讀雖感覺有點平淡,再讀卻很觸動我。這種題材在文學獎中其實不討好,一篇這麼安靜的文章,可能很難被注意到,但或許我們現在需要的正是這樣的文學,這種文學和生命形態,需要重新被認識和思考。
張瑞芬:雨林兼具兩種意象:狂暴和詩意,從題目就很吸引我。這篇是典型的安安靜靜很大聲的作品,也不計較你是否看見它的好處。作者把植物跟自我的對應銜接得非常好,文字細膩從容。更好的是,本來描寫植物跟人的內在心理,但轉而寫親子關係,也就是人種植物需要默契、培養感情,父母跟子女也一樣,很多事不必明說,他父母絕對也是安靜內斂的內向雨林。從命題到內容、意象都好,結尾有餘味。可惜我數了一下有四個錯漏字。
陳素芳:和父母雨中行那段很感人,可惜應該多鋪陳過程。太強調自己內向,說太多次了。
石曉楓:我完全認同逸君老師說的,也許現在社會需要的是這樣的作品。這次也看到多篇氣質類似的文章,像〈搬家〉,〈微城〉,〈再見房東〉,安安靜靜鋪敘,情感餘味是否深刻,就是每個人的感受差異。對我來說,這篇意念太單一,雖寫出對植物的熱愛,但深厚度則不足,有點可惜。
陳義芝:作者刻意營造一種平靜的聲口。有些語言似乎可以再斟酌,中文語意本來有很多層次,網路時代被輕易地使用,有時語意就不準確了。每個人可以有自己的語言風格,口語有其他條件輔助,但若做為一個獨立文本,當作者隱身,對語言的要求就會更高。
〈我們的衣櫃〉
石曉楓:衣櫃和衣服很多人寫過,但這篇作者也有獨特的詮釋方式。一開始就引人入勝,整篇是自己跟衣櫃的愛恨情仇。我很喜歡它輕快的語調,明明寫悲傷的事,但有諧趣,帶點黑色幽默,比方寫共產主義和oversize,尤其寫媽媽的練功服,微妙地用很當代的遊戲語彙嘲弄母親。衣櫃是畸形家庭狀態的隱喻,插入剪刀的無論是父或母,都寫出家庭創傷。從過去他穿得花不溜丟到後來他媽媽穿白衣,從頭到尾好像都在寫衣櫃,沒有情感描述的語彙,有時還帶點諧謔,但是,把所有千迴百轉的情感都表現出來了。收尾非常有味道,到底他跟母親達成和解了,或是永遠擺脫不掉夢魘?隨人解讀。
陳素芳:我倒認為最後一句多了。可能我覺得最後已經很和諧,他穿媽媽給的衣服發現合身好看,若結束在這裡很有味道。節奏明快,簡潔呈現家庭情況,也沒有抱怨控訴,而且出現的線索最後都能自然地照顧到,結構嚴謹完整,不貪心,就針對衣櫃寫,隱喻也滿好。
張瑞芬:我非常疑惑敘事者性別,看到「母子共用」才能確認是男生,因為一直認為母女共穿衣服比較合理。文字有表演欲,但刻意感也滿重的。而且開頭同一段裡出現「室友」和「母親」,我怎麼樣也想不到是同一人,懸疑有點刻意了,故意讓讀者看不懂,到後面「褪下『母親』這件外衣,我們成了室友」才知道原來室友就是母親。
蔡逸君:這篇有情有味,寫出他的成長和家庭關係。衣櫃上剪刀插出的縫,我覺得是他父親幹的,因為文章一開始就暗示父親不在了,我才會聯想是不是父母有過爭吵。門鎖可能也是他爸踹的,不然哪會壞得那麼快?作者透過衣服、衣櫃這樣親密的物件,寫出跟人相處的舒服或不適。整體扣得很緊,沒什麼失誤,表達得非常好。
陳義芝:此篇寫家庭倫理課題,有一些令人會心又難言的況味,剛剛提到的優點我都同意。的確對於「我們」是指我和誰,有一種懸疑。從好的方面來講,會讚賞這個趣味;但若換一個說法,因為開頭有一些情境不明的地方,我們因為當文學獎評審必須仔細去讀,如果這篇登在報紙上,可能讀者看一看糊塗了就放掉了。此外,「搬出自住」跟「還在家中」也應分段清楚。
〈沙漠之春〉
石曉楓:從一開始寫焚風,野火,巨石,還有泰跟「我」的關係,每一個生活事件都是伏筆,都是一種隱微的傷害。比方泰提議冒險,「我不會說不好」;「我」要回台灣,泰說「妳做什麼決定我都支持」。彼此之間,以及「我」跟泰前妻之間,故做大方卻其實充滿壓抑的妒意和不安──這些都沒有明寫,而用生活事件表述,人與人之間微妙的心理試探和洞悉寫得很好。作者用一種壓抑平靜而無奈的筆觸,把各種細微傷害集結起來,最後營造出來的張力很大,是像焚風、野火那樣燒遍整座山頭,因此她看見的都是岩石山脈,裸露嶙峋。此篇題名「沙漠之春」,可是非常明顯,那只是泰的沙漠之春,從來就不是「我」的。這些同樣沒有明講,情感這樣節制表達,非常成功。
陳義芝:沙漠之春的「春」是一種感情,也可以說因為沙漠裡的春天帶有一種渴望。原本可能也是這個敘事者「我」所設想的,沒想到整個都毀掉了。開頭描寫有張力,從喜悅,期待,興奮,以至於到最後整個放掉那份感情。以車子引擎有問題開頭,的確要表達的就是那種人跟人之間,必須面對,說不出來又不能不去接受的狀態。作者處理了很複雜的感情──其中有不同的國家和種族,泰又有個前妻,前妻有對兒女,女兒又很喜歡「我」,還有前妻的媽媽。看來複雜的關係,作者駕馭得很好,乾乾淨淨,沒有混淆的地方,就是透過轉接,伏筆都為了下一個情節鋪排。比如,在沙漠的時候自己像個「過度活潑的女兒」,緊接著「泰的確有個已經兩歲大的女兒」。描寫自己有時候為了反應而反應,也是很逼真的心理。泰跟前妻之間的關係似乎還沒有結清,所以這筆帳很難算。能夠把難言的地方表達出來,很不簡單,譬如「前妻把兒女都帶走,留下我和泰和狼狽的殘局。」最少的描寫比例,但也感覺毫不欠缺。這是我最喜歡的一篇。
張瑞芬:這篇比較像是短篇小說的寫法,對話相當多。很多散文是自言自語的形式,此篇則試圖用對話和情節鋪展整個故事,很有畫面感和故事性,血肉充足,拍成短劇應該很好看。整體意象也不錯,沙漠裡只記得嶙峋的岩石山脈,象徵心靈上感受到貧瘠或難關,這份感情沒有那麼容易跨越,是很崎嶇嶙峋前途堪憂的跨國之戀,遠方的情人又忍不住來撩一下,「沙漠一天下了以往整年的雨量」,意思是我們再續前緣吧。「沙漠之春」事實上沒有春天,滿耐人尋味,但也許因為是異國戀的關係,似乎不太接地氣,經驗有隔。
陳素芳:此篇層次豐富,初讀就被吸引。看題目大概知道要象徵什麼,包括場景、意象、生活細節,以及漸漸點出兩人在言語上各有保留,最後兒子點破希望跟誰睡,說穿很多難解的東西,又不會很露,讀來很自然,看得出有野心,也能讓我感受到那些難處。比較難說服我的,是她台灣家人對這段感情的不看好,還有她姊姊的憤怒。
陳義芝:異國感情,有些長輩的確不能接受,覺得不可靠,而且對方結過婚又有小孩。兄弟姊妹也會爭為什麼家人都我照顧、為什麼你不照顧。
蔡逸君:這篇談及很多方向:婚姻,姊妹,母女,情人,還有阿公……方方面面都處理得非常好,而且用的不是所謂敘述,而是對話和情節的力量在推動,借重小說的筆法,一步一步推向作者要達到的。可是,正因用小說筆法來剪裁散文,讀來感覺很不落實,轉折太輕巧了,比如人物心情的轉折,是用一句很厲害的對話或句子就抿除掉──當然,作者就是很會寫,而且把每個情境都處理到恰到好處。我想像此篇的大主題是「邊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邊界,泰跟前妻有個邊界,而且他們的關係不是「我」這個外人可以踏入的……整體來看,當然不一定每個象徵都要在文中找到適當的位置,只是單挑出來看,但如果東西太多,找不到銜接點,就會感覺有點虛虛的。
所有獲票作品討論完畢。評審針對十二篇作品,進行第二輪投票,最高5分,最低1分。結果依得分高低排序如下:
〈沙漠之春〉15分
(石曉楓4分、陳素芳4分、陳義芝5分、張瑞芬1分、蔡逸君1分)
〈我們的衣櫃〉13分
(石曉楓5分、陳素芳5分、蔡逸君3分)
〈內向雨林〉11分
(陳素芳1分、張瑞芬5分、蔡逸君5分)
〈一天〉10分
(石曉楓2分、陳素芳3分、陳義芝1分、蔡逸君4分)
〈微城〉5分
(陳義芝3分、張瑞芬2分)
〈天狗〉4分
(陳義芝4分)
〈螢火蟲之墓〉4分
(張瑞芬4分)
〈再見房東〉4分
(陳素芳2分、陳義芝2分)
〈搬家〉3分
(石曉楓1分、蔡逸君2分)
〈封閉和弦〉3分
(石曉楓3分)
〈變形記〉3分
(張瑞芬3分)
評審決議,〈沙漠之春〉、〈我們的衣櫃〉、〈內向雨林〉、〈一天〉依得分高低給獎。由於〈微城〉、〈天狗〉、〈螢火蟲之墓〉、〈再見房東〉分數接近,評審針對這四篇作品,進行第三輪投票,最高4分,最低1分。結果依得分高低排序如下,由最高分得到最後一個佳作席次:
〈微城〉15分
(石曉楓3分、陳素芳3分、陳義芝3分、張瑞芬3分、蔡逸君3分)
〈天狗〉13分
(石曉楓4分、陳素芳2分、陳義芝4分、張瑞芬1分、蔡逸君2分)
〈螢火蟲之墓〉11分
(石曉楓1分、陳素芳1分、陳義芝1分、張瑞芬4分、蔡逸君4分)
〈再見房東〉11分
(石曉楓2分、陳素芳4分、陳義芝2分、張瑞芬2分、蔡逸君1分)
結果出爐。由〈沙漠之春〉獲得首獎,〈我們的衣櫃〉獲得二獎,三獎為〈內向雨林〉,〈一天〉和〈微城〉並列佳作。會議圓滿結束。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