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依日治時期手稿還原 台南水道裝置藝術呈現「二抽三送」原理

2023/02/05 13:04

台南山上水道博物館的新裝置藝術,依照日治時期的設計手稿,重現「二抽三送」原理。(記者劉婉君攝)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為全國水道設施中,唯一一座國定古蹟,以獨特的「二抽三送」輸水系統,從曾文溪取原水處理,運送到20公里以外的台南市。館方最新打造的裝置藝術,重現整個工法過程,讓複雜的科學原理,變得一目瞭然。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前身為原台南水道,由日籍技師濱野彌四郎設計,館內新裝置藝術重現「二抽三送」輸水系統。(記者劉婉君攝)

水道博物館指出,100年前的台南水道,從曾文溪取水引入沉澱池(一抽),初步沉澱後,順著地勢流放到快濾桶室(一送),過濾後再流放到更低的送出唧筒室(二送),然後藉著唧筒動力抽送(二抽)到1.8公里外的淨水池,再從淨水池放流到台南市區(三送),整個「二抽三送」過程,考慮到動力、高低位差,還要克服距離及水管摩擦力,是相當先進的設計,整個系統涵蓋面積廣達56公頃,距離更超過20公里。

館方指出,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前身為原台南水道,日治時期由濱野彌四郎技師設計規劃,1922年落成,現存的設計手稿中,包含建築、唧筒等,為博物館重要的展示資源。

為了讓民眾更容理解台南水道的「二抽三送」原理,館方去年在立委郭國文的協助下,爭取到文化部補助,依照日治時期的設計手稿,透過3D建模,在景觀池旁,以長3公尺,寬1.2公尺,高度1.5公尺的模型,呈現整個淨水輸送過程,讓參觀民眾直呼是最有教育意味的裝置藝術。

水道博物館專業導覽員李峯男表示,水道博物館內的設備是「二抽三送」中的「第二抽」與「第一、第二送」,受限於地域限制,民眾不容易完整聯想,而模型讓抽象的過程與知識具象化,搭配文字說明與解說,民眾可以更容易理解整個水道系統的運作。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