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國美館廖仁義將屆退 新館長陳貺怡「不偏食」全面關照台灣美術資產

2023/06/12 17:18

台藝大美術學院院長陳貺怡將接任國美館館長。(陳貺怡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廖仁義因屆齡將於6月底卸任,新館長傳由現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陳貺怡接任。對此,陳貺怡在接受記者電訪時表示,確實曾與文化部長史哲經過多次深談,對於國美館未來的發展願景相當有共識;文化部則表示,人事訊息將會透過新聞稿發佈。據了解,新舊任館長將於6月30日交接,對於過去館長屢面臨尋覓不及只好啟動代理的情況,這次文化部及早確認館長人選,可見對國美館高度的期許。

兼擅美術史與藝術行政

1965年次的陳貺怡,現年58歲。師大美術系畢業,1994年取得巴黎第十大學藝術史與考古學系碩士、2003年再取得巴黎第十大學當代藝術史學博士;曾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覽組擔任研究人員2年,負責策展、圖錄編纂及對法交流事務;自2005年起,歷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專任副教授、教授,現任美術學院院長。在大學主授當代藝術,以及藝術史概念與方法,研究專長為藝術研究方法、現代藝術史、當代繪畫思想、西洋藝術史、繪畫理論研究與當代藝術。因此,可說兼擅美術史與藝術行政的新館長。

除專研藝術史,陳貺怡也策劃展覽。(記者凌美雪攝)

陳貺怡表示,自己原來就很喜歡在美術館工作,也喜歡策展,跟國內許多美術館與大型展覽合作過。陳貺怡過去策畫的大展,讓人印象深刻的,比如2021年台北當代藝術館20週年大展,即由陳貺怡率團隊進行研究策展,展名「歷史.當代」,某種程度也是在繁複、多樣與難懂的當代藝術中,帶人從過去尋找源頭,了解所謂當代藝術在美術史裡面的定義與脈絡。

●賦予國家美術館明確定位

至於接掌台灣唯一國家級的「國立台灣美術館」,相較於北美館與高美館,更需要關照更全面的台灣美術史。陳貺怡大膽指出,國家美術館的定位在世界各地相對都是明確的,不能只隨館長本身興趣或專長而偏廢,尤其在書寫美術史方面,「它必須能開啟人民的民族意識、國家認同等。」陳貺怡解釋,「美術館本來就是一個有意識形態的機構,如果從博物館史來看,所謂國家美術館的成立,多是在政權主導下成立的館所,的確就是肩負建立國家認同的任務」,陳貺怡表示,「我不敢說過去國美館有沒有做這件事情,但講到『國家美術館』的國際性定位就是這樣。」

國家美術館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保存跟維護國家的文化遺產,特別是美術遺產,因此,不會分當代或非當代、傳統或非傳統藝術領域,一個國家美術館的任務就是盡量完整,不要有缺漏或偏頗,簡單比喻就是「不偏食」,必須非常完備。當然,所謂「完整」也會有很多不同的觀點,總是會有人主張要多收一點這個,或多收一點那個。國立台灣美術館也有其發展脈絡,陳貺怡說,她了解不能當自己是第一任館長,完全不管歷任館長建立的規模,而是盡量以美術史學者的專業,去看還有什麼需要加強的。

●熟悉歐美博物館網絡  期許強化國際交流

至於與文化部長史哲的深談,是否有被賦予任何期待?陳貺怡說,感覺部長除了期許國美館能穩健成長與前進之外,也希望能讓國人看到「亮點」,亦即更多創新與多元的嘗試;此外,曾經長年旅居法國的陳貺怡,對於歐洲美術與博物館界有頗密切的聯繫網絡與了解,她也期許自己任內至少能談定法國龐畢度甚至歐洲指標性美術館的展覽交流,或典藏品借存研究,帶領國美館更進一步與國際接軌。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